偶发性创新——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创新活动中偶然性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现实背景和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区别于传统创新的过程模式——偶发性创新,即由偶然因素引发的创新。归纳出偶发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并指出其与一般创造过程的区别。进而在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偶发性创新较一般创新模式而言通常蕴含更高技术价值的观点,指出该创新模式可能成为突破性创新的替代方案,成为跨越型技术产生的源泉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网络的三个层次的复杂性水平:要素、联系和系统动力学。通过对三个层次复杂性水平的分析得到,企业在产业网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产业网络是一
本文分析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的两个特征,指出高科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期是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即新产品推出时机、新老产品的定价以及新老产品供给数量;首次提出“第四利润源
“李约瑟命题”似乎已被证伪。诘难该命题的理由在史学理论逻辑和关于“科学”涵义方面都存在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化约论祈求。人们对李约瑟的社会学方法也缺乏深度反思。我们应
技术学习理论是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有力工具。传统的技术学习理论分析框架忽略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因素,难以解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本文分析了由技术标准
通过对我国29个地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1994~2003年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提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总体呈现一种弱S形态,而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反L形、N形、W形、
学科交叉方法对于学科交叉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学科交叉的实践经验,从科学学、哲学方法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开掘、提升,将其概括为观同察异、话语移植、互补共融、连
认为技术的价值负荷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自身具有正负价值的两面性表现;二是技术的应用也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作用的价值。前者是技术价值的自然属性,后者是技术价值的社会属
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提出企业应对新兴技术的跃迁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时,应先使技术满足消费者预期的基本功能,把战略重点放在以降低成本尽快获得较大规模
结合Christensen的动机/能力框架,提出认知是非市场因素对企业作用机制先导的理念,并从(替代性)行业发展状况、国家宏观创新环境,以及标准制定和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分别论述企业对
利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根据科学计量学方法,从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和期刊影响因子等三个方面,通过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获奖前科学论文影响力的测度,发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