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隧道已经成为公路和铁路交通中普遍存在的工程类型。随着铁路和公路的不断建设,隧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其形式也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在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在安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安全隐患最多的是隧道内部的塌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隧道内部塌方事故发生的原因,接着分析了常见的隧道塌方处治措施,最后就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实际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隧道塌方;处治技术
一、前言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隧道内部的塌方问题不但出现,必须要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出现影响交通出行的问题。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质量因素的隧道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如何切实通过有效的处治措施提升隧道的施工质量,是当今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隧道内部出现的反复塌方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出解决隧道反复塌方的办法。
二、形成隧道塌方的基础原因
1、地质结构
隧道工程施工的主体对象以山体为主,因此受到实际的地质条件影响较大,若山体的岩层破碎程度较大,存在地下水发育,同时岩层裂隙较多,那么整体岩层的稳定性较差,在隧道挖掘以及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岩层所能够负担的荷载力有限,对支护工程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整体的施工安全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地质结构将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隧道工程自身的影响较大,对于整体工程的后期施工以及使用来讲,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前期必须要落实现场勘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若前期的勘测不够彻底,相关资料的整合不够完善,未能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便有可能导致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体系以及支护工程无法满足隧道挖掘以及施工的相关需求,有可能造成施工期间的塌方情况。
3、施工管理全面性不足
施工管理是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隧道建设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工程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部分风险因素会造成隧道的质量下降,与此同时,部分施工方以节省成本或者追赶工期为目的,盲目的进行工程调整,导致整体的工程质量不达标,支护结构无法满足支护需求,整体的施工管理体系丧失有效性,这将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质量,将会诱发隧道塌方。
三、常见的隧道塌方处治措施
1、小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
通常来讲,小规模塌方的定义已延伸长度以及高度为主,纵向延伸较短,且对周边的围岩影响较小,那么在处理方面也相对简单,但是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小规模的塌方,导致整体围岩的稳定性下降,引发持续性的塌方以及大规模塌方。通常来讲,针对小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对塌方区域的危岩进行喷射砼,进一步稳固他方见面,接下来可以增加钢筋网以及锚杆来提升围岩的稳定性,若他方的形变参数较大,要进一步加强支护工程的建设,利用钢拱架或者其他的办法来提升塌方段的质量。在基础围岩稳定之后将塌落的杂物清除,当初期支护达到稳定之后,可以将临时的支护拆除。
2、中大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
通常来讲中大规模的塌方影響较大,威胁较高,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处理技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1)超前小导管注浆处理
首先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选择,3~5米长度的钢管在其周边钻孔注浆孔的直径约为8毫米,利用梅花桩分布的方式进行布设。浆液可以选择水泥浆液或者化学浆液,结合实际的岩体稳定性程度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快速的增强岩体的强度。这种方式能够让浆液渗透到岩层内部,将本身松散的岩层固结起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简历面的法向应力,同时可以增大围岩表层的剪切滑动面,另外,利用小导管注浆技术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岩层缝隙填塞,避免地下水上涌。
(2)套拱技术
该种技术体系往往应用在中大型塌方处理之后,在初期支护的上端会存在部分空洞区域,在该区域与利用套拱技术进行加固。首先需要针对塌方位置的围岩进行喷射砼,利用临时支护的方式来提升稳定性,接下来将塌落的杂物清除干净,通过钢拱架进行岩体支撑,接下来在钢拱架的外侧设置钢筋网,并且利用连接筋进行固定,形成套拱的钢筋骨架。在拱顶要预留出砼泵的输送管道,快速的完成喷射砼,然后形成基础的套拱结构,在其强度达到相关标准之后,利用分次注入的方式进行注砼。
(3)地表注浆技术
在实际的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塌方情况,例如存在冒领现象,那么单纯的从洞内进行防治和处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处理需求,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表回填,能够有效提升整体隧道的稳固性,这其中在地表回填阶段便涉及到了地表注浆技术。利用钻孔灌注的方式,将水泥浆液或者其他化学性浆液注入到软弱破碎的地表中,与其他的岩层结构相混合,固结之后便形成了坚硬的外部围岩结构,这能够有效减少对内部隧道围岩的压力,可以降低后期塌方的程度。
四、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实际预防措施
在未发生塌方的前提下,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防,避免形成塌方风险。
首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勘测以及准备工作,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落实地理环境检测,结合围岩强度、地层结构、地震带、地表土层质量、地下水位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能够详细的了解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的需求制定支护方案以及加固方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通知各方主体落实防御措施的制定,调整开发方法以及爆破方案,避免形成施工塌方。
其次在具体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人工防御以及科学技术防御的方式,实现对整体施工阶段的跟踪防控和调查。例如当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较好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实际的施工现状進行地质性能检测,根据工程规模分析不良的地质条件是否会造成塌方风险,并且根据施工进度,来检测围岩的级别,及时的制定塌方预防方案以及处理方案,也能够有效避免突水涌泥等现象的发生,可以为隧道施工提供极为精准的安全保障。
再次,在施工期间必须要确保不同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节紧密连接,要具备完善的设计方案,确保相关制度体系以及施工规范可以执行下去。针对软弱岩层进行施工时,不仅要加强注浆技术的管理,也要全面落实地质条件监测,及时的进行地表沉降控制,不同工作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这样能够及时的进行联动,快速的解决即将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
最后,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施工人员来讲,必须要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实现技术交底,从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模式上进行多方位的优化,确保能够认识到塌方的风险,并且具备风险防控意识,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人员的应急能力,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塌方带来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设计参数和施工过程的管理是产生塌方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塌方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方面,一定要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充分调研,对设计参数进行严格审核,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能够杜绝塌方的出现,及时的处理塌方问题。
参考文献
[1]蔡伟. 隧道塌方事故原因分析及处治对策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 000(008):84.
[2]侯艳娟,张顶立,李奥等.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分析与控制[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1):45-52.
[3]贾世杰.高原山区公路隧道塌方诱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居舍,2019(01):8-9.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关键词:道路工程;隧道塌方;处治技术
一、前言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隧道内部的塌方问题不但出现,必须要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出现影响交通出行的问题。为了降低施工过程中质量因素的隧道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如何切实通过有效的处治措施提升隧道的施工质量,是当今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隧道内部出现的反复塌方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出解决隧道反复塌方的办法。
二、形成隧道塌方的基础原因
1、地质结构
隧道工程施工的主体对象以山体为主,因此受到实际的地质条件影响较大,若山体的岩层破碎程度较大,存在地下水发育,同时岩层裂隙较多,那么整体岩层的稳定性较差,在隧道挖掘以及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岩层所能够负担的荷载力有限,对支护工程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整体的施工安全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地质结构将是导致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
2、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隧道工程自身的影响较大,对于整体工程的后期施工以及使用来讲,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隧道工程施工前期必须要落实现场勘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若前期的勘测不够彻底,相关资料的整合不够完善,未能结合实际的地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便有可能导致在后期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体系以及支护工程无法满足隧道挖掘以及施工的相关需求,有可能造成施工期间的塌方情况。
3、施工管理全面性不足
施工管理是提升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隧道建设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工程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部分风险因素会造成隧道的质量下降,与此同时,部分施工方以节省成本或者追赶工期为目的,盲目的进行工程调整,导致整体的工程质量不达标,支护结构无法满足支护需求,整体的施工管理体系丧失有效性,这将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质量,将会诱发隧道塌方。
三、常见的隧道塌方处治措施
1、小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
通常来讲,小规模塌方的定义已延伸长度以及高度为主,纵向延伸较短,且对周边的围岩影响较小,那么在处理方面也相对简单,但是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小规模的塌方,导致整体围岩的稳定性下降,引发持续性的塌方以及大规模塌方。通常来讲,针对小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对塌方区域的危岩进行喷射砼,进一步稳固他方见面,接下来可以增加钢筋网以及锚杆来提升围岩的稳定性,若他方的形变参数较大,要进一步加强支护工程的建设,利用钢拱架或者其他的办法来提升塌方段的质量。在基础围岩稳定之后将塌落的杂物清除,当初期支护达到稳定之后,可以将临时的支护拆除。
2、中大规模塌方的处理办法
通常来讲中大规模的塌方影響较大,威胁较高,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处理技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1)超前小导管注浆处理
首先需要结合实际的工程选择,3~5米长度的钢管在其周边钻孔注浆孔的直径约为8毫米,利用梅花桩分布的方式进行布设。浆液可以选择水泥浆液或者化学浆液,结合实际的岩体稳定性程度进行分析,这种方式能够在这段时间内快速的增强岩体的强度。这种方式能够让浆液渗透到岩层内部,将本身松散的岩层固结起来,能够进一步提升简历面的法向应力,同时可以增大围岩表层的剪切滑动面,另外,利用小导管注浆技术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岩层缝隙填塞,避免地下水上涌。
(2)套拱技术
该种技术体系往往应用在中大型塌方处理之后,在初期支护的上端会存在部分空洞区域,在该区域与利用套拱技术进行加固。首先需要针对塌方位置的围岩进行喷射砼,利用临时支护的方式来提升稳定性,接下来将塌落的杂物清除干净,通过钢拱架进行岩体支撑,接下来在钢拱架的外侧设置钢筋网,并且利用连接筋进行固定,形成套拱的钢筋骨架。在拱顶要预留出砼泵的输送管道,快速的完成喷射砼,然后形成基础的套拱结构,在其强度达到相关标准之后,利用分次注入的方式进行注砼。
(3)地表注浆技术
在实际的隧道施工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塌方情况,例如存在冒领现象,那么单纯的从洞内进行防治和处理,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处理需求,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表回填,能够有效提升整体隧道的稳固性,这其中在地表回填阶段便涉及到了地表注浆技术。利用钻孔灌注的方式,将水泥浆液或者其他化学性浆液注入到软弱破碎的地表中,与其他的岩层结构相混合,固结之后便形成了坚硬的外部围岩结构,这能够有效减少对内部隧道围岩的压力,可以降低后期塌方的程度。
四、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的实际预防措施
在未发生塌方的前提下,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防,避免形成塌方风险。
首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勘测以及准备工作,结合实际的施工方案落实地理环境检测,结合围岩强度、地层结构、地震带、地表土层质量、地下水位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能够详细的了解施工地段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实际的需求制定支护方案以及加固方案,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通知各方主体落实防御措施的制定,调整开发方法以及爆破方案,避免形成施工塌方。
其次在具体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通过人工防御以及科学技术防御的方式,实现对整体施工阶段的跟踪防控和调查。例如当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较好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其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实际的施工现状進行地质性能检测,根据工程规模分析不良的地质条件是否会造成塌方风险,并且根据施工进度,来检测围岩的级别,及时的制定塌方预防方案以及处理方案,也能够有效避免突水涌泥等现象的发生,可以为隧道施工提供极为精准的安全保障。
再次,在施工期间必须要确保不同的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节紧密连接,要具备完善的设计方案,确保相关制度体系以及施工规范可以执行下去。针对软弱岩层进行施工时,不仅要加强注浆技术的管理,也要全面落实地质条件监测,及时的进行地表沉降控制,不同工作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数据信息共享。这样能够及时的进行联动,快速的解决即将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
最后,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施工人员来讲,必须要加强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实现技术交底,从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模式上进行多方位的优化,确保能够认识到塌方的风险,并且具备风险防控意识,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人员的应急能力,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塌方带来的影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环境、设计参数和施工过程的管理是产生塌方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塌方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方面,一定要对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充分调研,对设计参数进行严格审核,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能够杜绝塌方的出现,及时的处理塌方问题。
参考文献
[1]蔡伟. 隧道塌方事故原因分析及处治对策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 000(008):84.
[2]侯艳娟,张顶立,李奥等.隧道施工塌方事故分析与控制[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1):45-52.
[3]贾世杰.高原山区公路隧道塌方诱因及预防措施研究[J].居舍,2019(01):8-9.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