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进行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医务人员根据本组23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了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吸烟、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按时服药等行为方式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情绪、体重和睡眠质理等疗效指标方面也有明显的好转,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及其康复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干预;内科
1 引言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如果反复发作,就有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危、急症。近几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结构慢慢向老龄化转变,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却逐年上升。尤其是老年心血管患者,由于他们中许多人都伴有其他基础病,再加上生理等方面的原因,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继而加重心血管的病情。而正确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稳定,减少反复发病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探讨一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心血管疾病内科患者。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病程最短为1年多,最长达10年多。其中冠心病5例,高血压1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高脂血症3例。本组23例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血管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智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2.2护理方法医务人员根据本组23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涉及到了: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运动护理干预以及用药护理干预等,并定期安排患者来医院进行复诊。
3 结果
本组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了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吸烟、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按时服药等行为方式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情绪、体重和睡眠质理等疗效指标方面也有明显的好转,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必须针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需求而进行。首先,沟通方面。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绪,就应该给予及时的开导,甚至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指导家属共同努力,去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其次,教育方面。心血管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由于年龄大,机能减退,思维、听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都会有所衰退,因此对接受能力也会下降。这些现状也会让患者感觉自己是一个累赘,从而加重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医护人员应该组织讲座、座谈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养生及心理减压技巧等,这不但可能让患者获得更多有关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常识,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孤单、抑郁等情绪。
4.2健康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心血管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告之健康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合理的膳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心血管患者应该适当多食用一些杂粮、海带、蔬菜、木耳等高纤维食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应该有所控制。通常情况下,脂肪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g,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在200mg至300mg为宜。要让患者真正认识到合理的膳食能够降低血压以及胆固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可能会引发的危险因素。其次,心血管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鱼油,因为鱼油对血脂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预防动脉的硬化。另外,患者也需要增加一些豆制类食品的摄入,进行戒烟限酒,并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此外,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质,愉悦心情。心血管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及强度。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根据心功能的级别来进行适量运动。
4.3用药方面的护理干预心血管属于终身治疗的疾病之一,药物选择及剂量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发现副作用时及时告诉医务人员。首先,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自己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血压已经到达理想范围,不能私自进行药物的停用或者剂量的增减,防止出现“血压反复”。其次,心血管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应该平卧休息,可以呈头低足高的姿势。此外,冠心病患者都应检查血糖含量以明确有否糖尿病,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老年患者也可采取减轻体重的方法,增加运动及进行药物治疗,达到与其它年龄组的患者一样的良好效果。总之,医护人员要加强心血管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要让患者明确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长期服药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降低病死率。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护理干预环节中,这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9,7(4):72-73.
[2]杨晓媛,李洁.心血管病防治新概念与护理学面临的挑战[J].中华实用医药,2010,4(1):11-12.
【关键词】心血管;护理干预;内科
1 引言
心血管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如果反复发作,就有可能成为导致死亡的危、急症。近几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结构慢慢向老龄化转变,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却逐年上升。尤其是老年心血管患者,由于他们中许多人都伴有其他基础病,再加上生理等方面的原因,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继而加重心血管的病情。而正确完善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稳定,减少反复发病机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探讨一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心血管疾病内科患者。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病程最短为1年多,最长达10年多。其中冠心病5例,高血压1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高脂血症3例。本组23例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血管病诊断标准,并排除智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2.2护理方法医务人员根据本组23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涉及到了: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运动护理干预以及用药护理干预等,并定期安排患者来医院进行复诊。
3 结果
本组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了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吸烟、合理饮食、体育锻炼、按时服药等行为方式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情绪、体重和睡眠质理等疗效指标方面也有明显的好转,有效稳定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必须针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需求而进行。首先,沟通方面。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绪,就应该给予及时的开导,甚至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指导家属共同努力,去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其次,教育方面。心血管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由于年龄大,机能减退,思维、听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都会有所衰退,因此对接受能力也会下降。这些现状也会让患者感觉自己是一个累赘,从而加重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医护人员应该组织讲座、座谈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介绍养生及心理减压技巧等,这不但可能让患者获得更多有关心血管及其他疾病的常识,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孤单、抑郁等情绪。
4.2健康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心血管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告之健康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合理的膳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心血管患者应该适当多食用一些杂粮、海带、蔬菜、木耳等高纤维食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应该有所控制。通常情况下,脂肪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g,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在200mg至300mg为宜。要让患者真正认识到合理的膳食能够降低血压以及胆固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血管病可能会引发的危险因素。其次,心血管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鱼油,因为鱼油对血脂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预防动脉的硬化。另外,患者也需要增加一些豆制类食品的摄入,进行戒烟限酒,并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此外,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质,愉悦心情。心血管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及强度。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根据心功能的级别来进行适量运动。
4.3用药方面的护理干预心血管属于终身治疗的疾病之一,药物选择及剂量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发现副作用时及时告诉医务人员。首先,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自己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血压已经到达理想范围,不能私自进行药物的停用或者剂量的增减,防止出现“血压反复”。其次,心血管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应该平卧休息,可以呈头低足高的姿势。此外,冠心病患者都应检查血糖含量以明确有否糖尿病,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老年患者也可采取减轻体重的方法,增加运动及进行药物治疗,达到与其它年龄组的患者一样的良好效果。总之,医护人员要加强心血管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要让患者明确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长期服药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才能降低病死率。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护理干预环节中,这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9,7(4):72-73.
[2]杨晓媛,李洁.心血管病防治新概念与护理学面临的挑战[J].中华实用医药,2010,4(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