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无味,甚至认为它会带来学习上的困难。然而数学学科能够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具缜密性,让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在无形中训练出学生更具理性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一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较好的体现,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就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文是对情境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课堂;教学导入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对于数学整体课堂效率以及课堂氛围的形成有着关键性影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把导入做好,便能够在课堂之初就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起同学们对这堂课内容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求知的氛围,大大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生活实际导入教学
生活化导入策略,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生活实况与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结合,从而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各种与实际生活接轨的数学场景,在生活场景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探索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生活化数学思维及概念,这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和发现数学逻辑,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在讲《函数的对称性》时,为了帮助学生导入新课,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镜子来导入,镜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之一,镜子中的事物成像也是人们最熟知的现象。而镜子中的事物成像是蕴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的,即:镜像与实物之间的距离。我先利用卡片或数字让学生对对称性有一定的基本认识,随后在根据镜子中事物成像现象设计一些有关对称性的疑问,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镜子中事物成像与对称性有何形似之处。
二、数学故事导入教学
每一个被挖掘出来的数学知识点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个数学家的努力,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或励志、或有趣、或令人惋惜,但其共同特点都是为冰冷枯燥的知识点笼罩上了一丝生活的韵味,将枯燥的知识点与有趣的生活链接起来,老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点,通过一些数学故事或数学典故,引入知识点,一方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兴趣;另一方面,将知识点与故事链接起来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例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小的时候,一次上课,在课堂上老师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祖冲之总觉得不对,就用绳子量了马车车轮的周长,再把绳子折成三段去量马车轮的直径,总觉得三分之一的周长要比直径长一些,这一疑惑一直存在于祖冲之的脑海中,长大后就致力于解决这一疑惑,并最终将圆周率发展到小数点后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通过这些数学故事或数学典故,使得学生们可以了解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到数学家在研究、发现数学知识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体会数学知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由此使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同学们能更容易的理解、记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课前设疑导入教学
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渐进性的问题组设置,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几何概型》一节课的导入过程中。我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几何概型》的本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认知生长方向。问题一:如果从“1,2,3,4,…,48,49,50”这50个整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不小于30概率为多少?问题一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叙述简介,问题简单,通过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可以快速的解决。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二:在区间[1,50]的所有实数中,随机抽取一个实数,该实数不小于30的概率为多少?问题二与问题一在解决方法上一致,但起本质与问题一存在明显的区别,在经过问题一的计算后提出问题二,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学生认知的生长点指向几何概型的本质。随后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几何概型的定义。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概型的本质,我设计了下面这一问题进行课堂再次导入:某游乐场推出射箭送奖品活动,活动区内设有一个正方形靶子,边长为18厘米,游客花费2.5元即可獲得一次射箭机会,若游客射中靶子则有机会获得对应奖品。靶子中画有三个同心圆,圆心位于正方形对角线的交叉点,若游客射箭命中半径为1厘米的内圈,则可以获得一部iphone6s手机,假设三个同心圆不存在宽度,求游客获得iphone6s手机(事件A)的概率。在这种问题导入的指引下,一步步设疑、一步步引导,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积极性很高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振亚.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7(36):57.
[2]杨顾卫.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35.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课堂;教学导入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对于数学整体课堂效率以及课堂氛围的形成有着关键性影响。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把导入做好,便能够在课堂之初就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起同学们对这堂课内容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求知的氛围,大大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生活实际导入教学
生活化导入策略,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生活实况与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结合,从而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各种与实际生活接轨的数学场景,在生活场景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促使学生探索出生活中存在的数学规律。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形成一定的生活化数学思维及概念,这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和发现数学逻辑,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例如,在讲《函数的对称性》时,为了帮助学生导入新课,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镜子来导入,镜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之一,镜子中的事物成像也是人们最熟知的现象。而镜子中的事物成像是蕴含着一定的数学规律的,即:镜像与实物之间的距离。我先利用卡片或数字让学生对对称性有一定的基本认识,随后在根据镜子中事物成像现象设计一些有关对称性的疑问,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索镜子中事物成像与对称性有何形似之处。
二、数学故事导入教学
每一个被挖掘出来的数学知识点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个数学家的努力,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或励志、或有趣、或令人惋惜,但其共同特点都是为冰冷枯燥的知识点笼罩上了一丝生活的韵味,将枯燥的知识点与有趣的生活链接起来,老师就可以借助这一点,通过一些数学故事或数学典故,引入知识点,一方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兴趣;另一方面,将知识点与故事链接起来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例如,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小的时候,一次上课,在课堂上老师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祖冲之总觉得不对,就用绳子量了马车车轮的周长,再把绳子折成三段去量马车轮的直径,总觉得三分之一的周长要比直径长一些,这一疑惑一直存在于祖冲之的脑海中,长大后就致力于解决这一疑惑,并最终将圆周率发展到小数点后7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通过这些数学故事或数学典故,使得学生们可以了解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感受到数学家在研究、发现数学知识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体会数学知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由此使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同学们能更容易的理解、记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课前设疑导入教学
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抓住问题的本质,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渐进性的问题组设置,从而帮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几何概型》一节课的导入过程中。我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问题的矛头直指《几何概型》的本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认知生长方向。问题一:如果从“1,2,3,4,…,48,49,50”这50个整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不小于30概率为多少?问题一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叙述简介,问题简单,通过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可以快速的解决。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二:在区间[1,50]的所有实数中,随机抽取一个实数,该实数不小于30的概率为多少?问题二与问题一在解决方法上一致,但起本质与问题一存在明显的区别,在经过问题一的计算后提出问题二,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将学生认知的生长点指向几何概型的本质。随后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几何概型的定义。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概型的本质,我设计了下面这一问题进行课堂再次导入:某游乐场推出射箭送奖品活动,活动区内设有一个正方形靶子,边长为18厘米,游客花费2.5元即可獲得一次射箭机会,若游客射中靶子则有机会获得对应奖品。靶子中画有三个同心圆,圆心位于正方形对角线的交叉点,若游客射箭命中半径为1厘米的内圈,则可以获得一部iphone6s手机,假设三个同心圆不存在宽度,求游客获得iphone6s手机(事件A)的概率。在这种问题导入的指引下,一步步设疑、一步步引导,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积极性很高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振亚.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7(36):57.
[2]杨顾卫.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