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社区体育发展的有关理论为指导,从社区体育特点、现状和意义出发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体育的价值进行分析,主要阐明社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价值。
关键词:社区体育;和谐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1—02
一、前言
实现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把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特征概括为:“它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精辟概括;胡锦涛总书记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简明概括:“我们所要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概括的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社会的特点:(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发展。“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而社区体育又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体育的概念及特点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型、统一性的单位群众体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的对象是社区的每一个人,社区成年人大都针对个人体质、健康、需求、心情、兴趣爱好及特长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在允许的时间与环境条件下进行自我调控,其特点表现为:1、健美性与娱乐性;2、大众性与自控性;3、自愿性与随意性。
三、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一)参与人群年龄现状
社区体育活动成员的分布情况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青年参加人数较少,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为了寻找生活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而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而一些学龄儿童大多由老年人照顾,因而随老年人一起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这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而广大中青年由于上班或上学处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时间上无法保障正常参加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现状
社区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组织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全国开展得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意识比较浓厚,社区服务功能较为健全,除发挥一般职能外,社区体育也开展得较为活跃,但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具有指导社区体育实践经验的人才匮乏,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整体的策划和战略性研究。
(三)社区体育物质资源现状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杯水车薪,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每年都在递增,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是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到目前为止,我国社区体育人口中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锻炼。
(四)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匮乏
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其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1998年,全国仅有9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称号,约每7077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00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只有14万人,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低。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为59.11%,而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达到98%。同时社区体协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体育组织出现的间很短,街道办事处作为特有的直接领导部门刚刚涉足体育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由单位推荐的体育骨干分子、志愿者、离退休的体育工作者负责社区的体育组织、指导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且在我国由于尚未建立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就是对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任职资格者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社区体育的功能
(一)健身功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迫近,老年人口在体育人口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他们将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更多的老年人将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休闲娱乐、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另外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国民的体质现状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疾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这也将迫使国民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改善自身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維敏捷,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状况都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社区体育的健身作用就更加的突出,国家为此还颁布《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来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 (二)健心作用
修身养性的性质特征提高社区居民修养水平积极缓解自身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紧张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很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社区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是人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活动有许多是多人合作进行的,这个活动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人们精神生活更加愉快,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三)社会作用
1、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用。社区体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健身生活的主体模式,作为一个社区来讲经济建设是中心,社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社区体育理所当然要服从于这个中心,社区体育对社区经济建设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社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来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社区经济所需人才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社区体育教育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为一体,有利于大范围、高效率地普及体育科学知识。社区体育通过组织社区经济单位与社区学校双向服务,可使体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体育资源的开放性经营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技术、科研等全方位的体育服务,有利于提高职工体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社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促进社区的社会稳定作用。社区体育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其主导是社区体育的领导组织。社区体育是丰富社区生活、陶冶情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稳定的有效途径。社区可以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区体育实际相结合,有利于社区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社区凝聚力,使社区成员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情感沟通,加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从而促进社区成员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区规范,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身于社区建设,社区体育工作组织和引导社区群众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促进了社区的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作用。社区体育是社区居民针对自身锻炼需要,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身、娱乐为目的的社会文化体育现象,它是全面贯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体育活动因其有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先进评比内容中就有全民健身发展指标。休闲体育活动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教育性、科普性、文化娱乐性、健身性的社区活动的蓬勃开展,说明休闲、健康和积极体育锻炼都是人们积极向往的生活方式,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社区体育在今后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新型的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和发展活力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各级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将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培养壮大一支有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服務群众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而广大社区居民将逐步适应体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社区体育的科学化是提高社会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在充分动员社区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必须提高体育活动的科学性,使社区居民可以更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4).
[2]洪彬,李冬,洪伟.略论我国社区体育的现代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
[3]杨丹.对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9.
[4]罗汗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3):37—38.
关键词:社区体育;和谐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1—02
一、前言
实现社会和谐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把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特征概括为:“它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对和谐社会的精辟概括;胡锦涛总书记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简明概括:“我们所要建设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概括的六个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社会的特点:(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发展。“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而社区体育又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区体育的概念及特点
(一)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型、统一性的单位群众体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社区体育。社区体育的对象是社区的每一个人,社区成年人大都针对个人体质、健康、需求、心情、兴趣爱好及特长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在允许的时间与环境条件下进行自我调控,其特点表现为:1、健美性与娱乐性;2、大众性与自控性;3、自愿性与随意性。
三、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一)参与人群年龄现状
社区体育活动成员的分布情况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青年参加人数较少,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为了寻找生活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而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而一些学龄儿童大多由老年人照顾,因而随老年人一起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这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而广大中青年由于上班或上学处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时间上无法保障正常参加体育活动。
(二)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现状
社区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组织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全国开展得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意识比较浓厚,社区服务功能较为健全,除发挥一般职能外,社区体育也开展得较为活跃,但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具有指导社区体育实践经验的人才匮乏,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整体的策划和战略性研究。
(三)社区体育物质资源现状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杯水车薪,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每年都在递增,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是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到目前为止,我国社区体育人口中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锻炼。
(四)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匮乏
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其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1998年,全国仅有9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称号,约每7077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00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只有14万人,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低。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为59.11%,而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达到98%。同时社区体协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体育组织出现的间很短,街道办事处作为特有的直接领导部门刚刚涉足体育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由单位推荐的体育骨干分子、志愿者、离退休的体育工作者负责社区的体育组织、指导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且在我国由于尚未建立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就是对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任职资格者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社区体育的功能
(一)健身功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迫近,老年人口在体育人口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他们将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更多的老年人将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休闲娱乐、防病健身的重要手段,另外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国民的体质现状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疾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势头,这也将迫使国民更加重视体育锻炼,改善自身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維敏捷,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特别是随着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和国民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状况都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社区体育的健身作用就更加的突出,国家为此还颁布《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来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速度。 (二)健心作用
修身养性的性质特征提高社区居民修养水平积极缓解自身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紧张造成人们精神压力很大如不及时释放压力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引起社会矛盾,社区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是人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活动有许多是多人合作进行的,这个活动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使人们精神生活更加愉快,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三)社会作用
1、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用。社区体育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健身生活的主体模式,作为一个社区来讲经济建设是中心,社区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社区体育理所当然要服从于这个中心,社区体育对社区经济建设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社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来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社区经济所需人才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社区体育教育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为一体,有利于大范围、高效率地普及体育科学知识。社区体育通过组织社区经济单位与社区学校双向服务,可使体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之中,体育资源的开放性经营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技术、科研等全方位的体育服务,有利于提高职工体育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社区体育可以潜移默化的促进社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促进社区的社会稳定作用。社区体育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其主导是社区体育的领导组织。社区体育是丰富社区生活、陶冶情操、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稳定的有效途径。社区可以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区体育实际相结合,有利于社区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增强社区凝聚力,使社区成员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情感沟通,加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从而促进社区成员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区规范,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投身于社区建设,社区体育工作组织和引导社区群众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促进了社区的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作用。社区体育是社区居民针对自身锻炼需要,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身、娱乐为目的的社会文化体育现象,它是全面贯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体育活动因其有严格的秩序规则和文明礼貌要求,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手段,目前社区精神文明先进评比内容中就有全民健身发展指标。休闲体育活动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教育性、科普性、文化娱乐性、健身性的社区活动的蓬勃开展,说明休闲、健康和积极体育锻炼都是人们积极向往的生活方式,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社区体育在今后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新型的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和发展活力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起来,各级社区体育指导中心将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培养壮大一支有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服務群众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而广大社区居民将逐步适应体育娱乐消费,进行体质与健康投资。社区体育的科学化是提高社会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在充分动员社区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必须提高体育活动的科学性,使社区居民可以更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4).
[2]洪彬,李冬,洪伟.略论我国社区体育的现代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
[3]杨丹.对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9.
[4]罗汗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
[5]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