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筛选问题实现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课堂教学又离不开和谐、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新课改下有效学习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和谐的小组合作。
  一、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的改革和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我们语文课堂中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交际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如火如荼的合作学习的背后也隐藏着忧虑:看似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实际上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小组合作只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地把脑袋转过来,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际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这样的小组讨论只能说仅仅是为配合教师教学而设立的一种赶时髦形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学目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体现课堂教学的和谐性,那就一定要让小组合作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使之优化。
  二、优化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组建小组,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但如果组织不当,學生就容易出现大差距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只能游离在外。因此,为了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是关键。
  合作小组应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作为参考,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搭配人员,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
  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并且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即小组长、发言代表、记录员、评价员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学生“吃得好”,中等学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这里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标就应不同,对他们的评价也应区别对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心筛选问题,实现课堂的实效性
  斯托利亚尔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的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然而,有些教师却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时尚,用各种合作模式走过场做门面,没有考虑到学习任务是否明确,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顾及学生的实际,选择没有价值的内容,纯粹为了合作而合作,这是盲目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本人的实际,把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诱发其智慧的源泉,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恰当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因为,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太难的,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具备一定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题解策略与方法,不断地反思与吸纳,提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还可以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得到启迪,获取灵感。比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为了让学生体验井底遇险时的危机、文中女孩的感人之处,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把三颗系着绳子的小石子有序地、迅速地从窄窄的瓶口拉出),根据实验的需要,必须有三个人才能完成得了。这样的有意安排,让学生产生了合作的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把握时机,“逼”着合作,“心甘情愿”地组织在一起学习。于是小组合作就自然而然地顺利进行了。
  (四)重视独立思考,保证合作学习质量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合作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合作之前就急于开展讨论研究,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深入,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也会导致学困生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发言,越来越没有个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驳于合作学习真谛。
  因此,合作前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让不同的脑袋碰撞智慧的火花,收获和共享学习成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培养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新课标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合作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合作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初始阶段,我就会给予引导:你积极主动思考了吗?你认真倾听了吗?你给别人提供帮助了吗?你主动大胆发言了吗?你的发言条理清楚了吗?你认为他讲得有理吗?……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参照执行,并于课后做出总结、评价。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形成,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得逐渐顺利起来了。合作学习的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六)注重合作反饋,维持合作学习动机
  “有效的教学依托于有效的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反馈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学习资料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将个体间的差异当做一种教学资源,以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因此,每一次小组合作后,我都要求学生及时地很好地反思、评价、调整,指出合作时的优点和不足,甚至提出问题,可以更好地为下次的小组合作做铺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组合作的印象,维持合作学习动机,确保合作学习的持续发展,让学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的注意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能订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掌控。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安排好时间,不能只是走形式,匆匆收场。
  3、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机制。小组合作学习,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既要有评价个人的,也要有评价小组的;既要有短期目标机制,也要有长期目标机制。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4、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要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会合作,不断积累合作经验,逐渐养成合作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插花点缀,更不是为了转变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改革要求的形式化表演,而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内在动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悦的合作学习中,身心获得锻炼与发展,使课堂成为焕发着民主、和谐魅力的教学阵地。
  参考文献:
  [1]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著《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3月)
  [2]姚远著《小学生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文汇出版社 2003年3月)
  [3]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年5月)
其他文献
悬疑教学法创始人汪广仁说过:“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如能精心设计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训练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的依据和途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知识迁移,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怎样设计由旧知向新知的过渡训练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计情境,制造“冲突”  当旧知识与新知识存
诗歌鉴赏既是高考的一个传统内容,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大多数学生诗歌的积累贫乏,对诗歌的感受苍白,一见到诗歌鉴赏题就有点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有的谈题而色变。其实,诗歌鉴赏并不是不可攻破的堡垒,它同样有技巧和方法可寻。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曲的把握,高考中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考题涉及到词句含义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领悟、表达方式的鉴赏、以及修辞格的判断,意境风格的赏析和情感倾向的评价等。命题者
当今时代,世界形势多极多元化时态越发凸起,我国社会在这一场大变革洪流波击中,教育形态也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变状态。在我国经济大发展的冲击下,国民教育出现史无前例的诸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问题、孩子思想极端化问题等等。面对众多问题,农村教育中的“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发人们的关注。据关爱留守儿童官网披露,居于全国人口70%的农村群体中,30%以上孩子失去亲生父母关爱而散居故里,他们身心的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将化学学科的有关知识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淡化了学科界限,增进了学科之间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相互渗透。现举例予以说明,供同学们在学习中借鉴和参考。  一、化学知识在数字规律中的渗透  例1、 如图1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分子式,请按其规律写出下一种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介绍,从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同时严格控制规模,完善招生程序,确保公开透明,克服“掐尖”、“小高考”等弊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就《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并答
摘要:开展科技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学习、社会交往能力、审美鉴赏等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特色  我校坐落在辽西偏远的山区,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学校被四面的青纱帐环抱。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科
本刊讯(记者徐晶)“传承教育家精神,感受教育大家魅力。”迎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强劲东风,第九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现代教育报社、《教育家》杂志社等共同主办。全国人大和政协有关领导人、相关部委领导、全国知名校长、著名教育家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四百余人汇聚一堂,以“总结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十年成就,探索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之路”为
建校三年,山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坚持“面向现代化,立足信息化,服务教学质量增质提速”,以“打基礎、搭框架、强应用”的工作思路,积极探寻搭乘信息化“快车”的“加减乘除”发展法,助推学校教育的发展,即通过加法,达成借力搭车的目标;通过减法,布局低构优化的普适性;通过乘法,寻求更新思维的过渡;通过除法,实践淘汰旧模式的迭代。  “三个到位”  认识到位学校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国发〔2005〕35 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