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盆地西部太原组遗迹化石组合对古水深变化的响应

来源 :古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豫西-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化石的组成、产状及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部分生物潜穴中Sr含量、Sr/Ba值、1000×(Sr/Ca)值和δ13C值,得到不同地区太原组沉积期古水深的变化曲线,建立了3种不同水深的遗迹组合:(1) Nereites-Chondrites遗迹组合,产生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水体相对较深的浅海下部环境;(2) Zoophycos-Teichichnus遗迹组合,形成于浪基面至氧化还原界面之间的浅海中部沉积环境;(3) Zoophycos-Thal
其他文献
已有的监督维数约简算法大都通过最大化类间离散度总和等相关手段选取判别能力较强的子空间, 使得原始空间中距离较小的一些类易被忽略而在子空间中出现不同类的融合现象. 为
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显著影响真核生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但以往有关早期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的对象,主要依赖相对深水的细粒碎屑岩沉积(如黑色页岩),而对真核生物集中分布的浅
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半固定沙丘的地质特点,进行了750 k V直线塔的四种基础类型的研究,经过经济性比较,采用柔性板式基础最为节约,该比选结果为五彩湾—芨芨湖—三塘湖750 k
本文介绍了在分度装置上用最小二乘圆法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和程序。简述了测量方法和误差值的评定方法。给出了程序清单和计算实例。本方法测量装置简单、易行,数据处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