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因为创新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革命。
【关键词】培养 创新精神
1.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有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际上是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和症结所在。创新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革命。我们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关键。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容器般的接受,由于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越雷池半步,因而课堂教学呆板沉闷。这种课堂状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化的强化,严重影响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主体活动状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根据我们的实践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新知。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实践性,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不断完善了自我意识。
二、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锐意开拓,不受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凸显出来。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致地投入学习;让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自如且富于变化,教学皆为要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思考的余地。成功课堂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文化传播过程,不但蕴藏则丰富的素质内涵,而且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和统一。因此,要花力气调整好教育学的关系,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头脑,开放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各种新异的想法,为每个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要改变教学的封闭状态,建立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弹性,把蕴藏在教学中无限的生机和动力释放出来。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清晰明确的提出创新目标,而且使这一目标成为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状态而进行动态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习题作业应给学生留出可供选择的空间;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要力戒程序化、程式化、机械教条式教学,既要遵循教学常规,又不要为教学常规所束缚,让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3.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改革教学评估
教学测评是对教学过程的正确评价。教学测评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实现教学测评目标的调整和测评中心的转移,由过去只测评学生知识、技能,转到测评学生全面素质。要把学习质量检测的重心转移到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上来。
通过学习质量测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自觉性,达到主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实行异步考核,实现测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探索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学习质量测评方面。如在考试时间上,实行分项、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考试形式上,实行制定抽签与自选题签相结合,一次与多次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在考试命题上,既要注重命题的科学性、标准性,又要增加答案的多元性,鼓励学生创新。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把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刻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学会生存》.
【关键词】培养 创新精神
1.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有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际上是抓住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和症结所在。创新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的深刻革命。我们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下几点心得: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关键。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的、容器般的接受,由于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越雷池半步,因而课堂教学呆板沉闷。这种课堂状态,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化的强化,严重影响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压抑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学生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学习,是完全不同的学生主体活动状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根据我们的实践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新知。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实践性,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不断完善了自我意识。
二、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锐意开拓,不受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凸显出来。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致地投入学习;让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自如且富于变化,教学皆为要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思考的余地。成功课堂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文化传播过程,不但蕴藏则丰富的素质内涵,而且德智体美相互渗透和统一。因此,要花力气调整好教育学的关系,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头脑,开放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各种新异的想法,为每个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要改变教学的封闭状态,建立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弹性,把蕴藏在教学中无限的生机和动力释放出来。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应清晰明确的提出创新目标,而且使这一目标成为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状态而进行动态发展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习题作业应给学生留出可供选择的空间;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要力戒程序化、程式化、机械教条式教学,既要遵循教学常规,又不要为教学常规所束缚,让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3.培养创新精神必须改革教学评估
教学测评是对教学过程的正确评价。教学测评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实现教学测评目标的调整和测评中心的转移,由过去只测评学生知识、技能,转到测评学生全面素质。要把学习质量检测的重心转移到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上来。
通过学习质量测评,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自觉性,达到主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实行异步考核,实现测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探索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学习质量测评方面。如在考试时间上,实行分项、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在考试形式上,实行制定抽签与自选题签相结合,一次与多次相结合;在成绩评定上,实行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在考试命题上,既要注重命题的科学性、标准性,又要增加答案的多元性,鼓励学生创新。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把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刻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