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生若流星,光耀千年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6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帝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打败了高句丽。从611年杨广征讨高句丽算起,这场战争经历了两个朝代、四位帝王,足足打了58年。现在,终于打赢了。
   第二,长安城外两个年轻人在告别。两个年轻人的告别,能跟帝国大事相提并论?真的可以。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王勃,一个叫老杜。王勃来到长安以后,交了很多朋友,老杜只是其中一个。因为在副县长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杜被组织提拔了,去四川担任县令。今天,是老杜出发去四川的日子。
   在唐朝,凡是送别都要写诗。站在巍峨的长安城外,王勃当场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多好?它能与帝国大事相提并论。1400年后,人们早已忘却了大唐帝国与高句丽的战争,却对这首诗朗朗上口。
  年少成名命运多舛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龙门王家。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末大儒,门生众多;叔祖王绩是初唐田园诗第一人,名作《野望》,无人不知;父亲王福畴也毫不逊色,是唐朝重臣,官至太常博士。
   王勃六岁就能作诗、写文章。九岁时,他读大学者颜师古所注的《汉书》,竟洋洋洒洒写了十卷《指瑕》,批评颜大师的错漏。十岁,就通读儒家经典。十二岁,跟随名医曹元学习医术。十四岁,上书绛州司马,寻求入仕。十五岁,上书宰相刘祥道,被誉为“神童”。十六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称为“大唐奇才”。十七岁,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小的官员。
   当此之时,王勃的人生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就在他风头最劲的时候,命运和他开起了残酷的玩笑。
   当时,王勃在沛王府里任修撰,而沛王李贤还只是个贪玩的11岁小孩。有一次,李贤和英王李哲在一块儿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为其助兴。这本是王府里的玩笑文章,不料却被有心人呈送到了唐高宗面前。
   年少轻狂的王勃不知道他已犯了大忌。有玄武门之变的惨祸在前,又亲身经历了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风波,唐高宗对兄弟相争之事极为敏感。当他读到“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心中怒不可遏,斥责王勃不仅没尽劝谏之责,而且有挑拨离间之嫌,应立即逐出王府。
   转眼之间,王勃的无量前程就化为了泡影。要知道,古代学子的前途无非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这买家,普天之下有且仅有一个。像王勃这样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号的——其前景,比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还要更加黯淡无光。
   到哪里去呢?王勃凄凄惶惶,踏上了游历蜀地的旅程。此时的心境,同样是写送别诗,他的诗风由豪迈转而变为凄清,如《江亭夜月送别(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再由凄清转为悲切,如《秋日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然而,命运对他的捉弄还远远没有结束。
   自蜀返京后,在友人的引荐下,王勃获得虢州参军一职。在虢州待了不到两年,便发生了“匿死罪官奴”事件。他私藏一个犯罪的官奴,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把人给杀了。这桩案子很蹊跷,非亲非故,王勃为什么要私藏罪奴?害怕泄露,为什么不放走了事,而是杀人灭口犯下死罪?后人推测,很有可能是王勃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而遭人陷害——但这事已真伪难辨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恰逢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捡回了一条性命。但他的父亲王福畴却受此牵连,被贬到蛮荒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去了。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了他自己的入狱。在《上百里昌言疏》里,他痛批自己“无益于国而累于家”:“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劫后余生的王勃收拾好行装,要去交趾看望他的父亲。他不知道,此去交趾,只有去程,没有归程。在乘船前往交趾的途中,王勃溺逝,年仅26岁。他也不知道,此行途中,他将迎来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
  千古名篇盛唐气象
   去往交趾途中,王勃路过洪州(江西南昌)。
   洪州閻都督重修滕王阁告竣,在重阳节这天大宴宾客。因为王勃赶巧参加了,这场宴会也就永远地留在了史书上、传奇中,被后来的人一说再说。
   话说阎都督宴客,本来是为了吹捧自己的女婿。他让女婿提前准备了一篇序文,计划在宴会上当作即兴之作炫耀一番。因此,当他假意请各位来宾作序时,大家都很识趣地推辞了。只有王勃没有推辞。
   是他情商太低,不懂人情世故吗?不是。是他对仕途名望已无所求,活在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诗文了。他不能为了圆滑客套,而舍弃腹内文章。
   多亏他没有推辞,才有了千古雄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什么水平?声韵铿锵,辞藻壮丽,文气畅达,瑰丽俊爽。而且气度飞扬,六朝体,盛唐声。
   700余字的骈文,用了20多个典故,创造了30多个成语。短短一顿饭的工夫,王勃就凭一己之力,更新了汉语的词汇库:襟江带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采星驰、胜友如云、躬逢其盛、钟鸣鼎食、云销雨霁、水天一色、渔舟唱晚、萍水相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达人知命、老当益壮、穷且益坚、青云之志……
   文章第一段用各类对偶开头;第二段描写登临风景;第三段描写天地辽阔;第四段,逸兴遄飞,爽籁清风,纤歌白云,气凌光照。到这里,情绪还是高兴的。再然后天高地迥,觉宇宙无穷,兴尽悲来,盈虚有数,转折了。
   这里就是王羲之当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转折点。是老杜后来“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开场。是苏轼跟他哥们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时刻。
   王勃也难过了一会儿:天高海阔之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若到此为止,其实也差不多了:情也抒了,感慨也发了,可以了。但王勃没一气沉到底,文笔再一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然后又开始一口气泼典故下去。最后:“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是很放达的心胸了。
   传统六朝文章,如《兰亭序》,可能就开心一会儿,然后难过,最后唉一声,来个“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而王勃开头逸兴遄飞地写景,中间天高地迥地难过了一下,但再一仰头又起来了,一点都不颓废。从头到尾,天高海阔,一派少年人心胸,虽然王勃写这文章时已经倒过霉(而且他快要死了,这时他自己并不知道),却依然相信未来,一派慷慨气象。
   最重要的,是格局。王勃在《滕王阁序》末尾那首诗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与杜甫的“不废江河万古流”,是一样的,历史自行流动,无人可以左右。这就是气象高眼界大,这就是盛唐气象。
其他文献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当情感澎湃,想象天马行空时,人们常觉自己才华横溢,能够写出绝世好文,但真正动笔时,却发现能表达出想象的一半就不错了。的确,写作时的那支笔也许你以为是一双翅膀,但它不一定能带你飞过文字的高山大海,遇见绝美盛景。如果能读一些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的书,沿着书中所给的道路前进,这条路就会变得相对明朗多了。  《写作这回事》:恐怖小说之王的“大师班”   《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美国
期刊
一位江苏宿迁的周先生为庆祝儿子考试得7分,竟放了一车烟花。周先生说,儿子经常考零分,这次考了7分不容易,就买了1千元烟花来庆祝。经过激励,现在儿子已经能考到57分了。此消息一经证实,网络上的意见褒贬不一。   @中国青年报 就分数层面而言,7分当然不是什么可喜可賀的成绩,但是,在一个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分数扮演的角色究竟有多重呢?选拔性考试当然要看分数,但分数还远远不是成功的标志。我们不能肯定
期刊
英国学术网络“e学习领头人论坛”调查显示,超过六成英国大学引进至少一种或两种机考,20%的大学考试均采用机考。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大学目前都不同程度试行机考。在中国,机考也十分普遍。专家为此担忧,机考是否会导致“手写死亡”。   @小鱔鱼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电子产品应用得太多,而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些学生的书写能力的确比我们当年下降了不少,所以专家的担忧
期刊
仙鹤系列眼影、螺钿系列口红、层波叠浪高光粉……这些听起来书卷味十足的彩妆是最近红遍美妆界的故宫彩妆。当下,凡是与故宫有联系的周边产品总能火爆起来,尤其是将传统情怀与时尚彩妆联结在一起,更是颇有新意。  笼罩在故宫光环下的彩妆   去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故宫淘宝”发布了仙鹤系列眼影、腮红、口红,螺钿系列眼影、腮红、口红,点翠眼影,层波叠浪高光粉;紧接着又发布了玲珑五色墨口红等产品。产品将故宫博物院
期刊
近期,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文章刷屏——通过直播教学,地处贫困地区的云南禄劝一中的學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很多人考上了本科,还有人考上清华北大,改变了命运。此报道引起了众多关注,一些人觉得直播教学是解决教育不公的良药,但也有人质疑它的作用有多大。  被“照亮”的学生与教师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大概是触及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痛感和期待。自古以来,教育就是国人的进身之阶;
期刊
机器人正快速出现在我们周围,但它们不是威尔·史密斯及其朋友们在2035年看到的那些杀手,只是普通的家居机器人。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英国人认为未来50年内每个家庭都会有机器人。看得出,机器人和人类已经变得越来越亲密。  机器人革命正在发生   日前,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撰写了一份名为《好机器人》的报告,它不仅揭示了当前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还揭示了人们希望如何从与机器人协同生活中获益的
期刊
当下,小剧场戏曲渐渐火起来,许多大城市的年轻人以去小剧场看戏为时尚。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戏曲形式,小劇场戏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新颖的呈现形式,先锋的理念探索而备受观众关注。  唱出诗的感觉,演出戏的味道   说到小剧场戏曲,专业编导会用四个字来概括它——“小、深、精、广”,即小舞台、深内容、精表演、广观众。具体来说,小剧场的观众与演员之间只有一步之遥,近在咫尺的表演,是演员与观众面对面、眼对眼
期刊
因为想给自己那只已经老去的宠物狗小 Q 一个温暖的归宿,北京女孩吴彤开始设计宠物墓碑和骨灰盒。此后,她用自己的设计送别了 2125 只小动物。这 2125 场送别不仅让吴彤收获了很多温暖又可爱的瞬间,也让她学会理解死亡。  Q星球   在遇到小 Q 之前,我没想过养狗。当时,我朋友家的狗下了一窝小可卡,就给了我一只。随着时间推移和情感的加深,它慢慢走进我心里,就像我的妹妹,我的家人。三年前,小
期刊
葫蘆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植物之一,被称为“瓠”、“匏”、“壶”等。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前的葫芦及种子,古代文献中有关葫芦的记载不绝于书。在中国文化中,葫芦与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民俗乃至政治等都关系密切,正如著名民俗学者钟敬文所说,“葫芦是人文瓜果”。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东晋志怪小说《神仙传》中讲到,汉代汝南城有个老翁,常常悬挂着一个葫芦在闹市上卖药。他葫芦
期刊
被清华学长李健称为“近20年清华唱歌最好的人”,充分展现工科学生的“技术流”——依靠人工智能(AI)中“深度学习”的算法重新填词,改编歌曲,在热门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中闯入“全国七强”; 4年读完初高中、16岁上大学、20岁直博、24岁即将博士毕业。如此出众的经历,来自于一个名叫宿涵的男孩,比起普通工科学霸,自称由音乐主宰生命的他似乎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  我的运气没那么好   我是一名清华生物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