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5日,冒着淅沥秋雨,专程赶到绍兴大乘弄10号“青藤书屋”,寻访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全才徐渭的生活足迹。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别署田水月,明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生,少年时代就在这青藤书屋度过。
作为官绅家庭的院落,这里的一室一池、一草一木都对徐渭日后成为文学大家、书画宗师产生过巨大影响。窗明几净的读书处,助聪颖过人的徐渭成了闻名遐迩的“神童”;14岁学琴有成,《前赤壁赋》一曲当在这里谱成;十五六岁时向彭应时学剑,应该从这里仗剑纵马、结伴出发;16岁时那篇驰名的《释毁》也当在这里援笔写成。园内蒙络青藤、如火石榴、茸茸修竹、浓密芭蕉,成了伴随徐渭一生的绘画题材;屋南神异的“天池”,幽然通泉,常年不涸,成了徐渭喜用的别号。徜徉园内小径,仿佛少年徐渭活蹦乱跳的身影,就在眼前。
园门口的传达室兼售有关徐渭的书籍,一口气购下《徐渭集》《徐渭传》《徐渭评传》《徐渭画集》等专著,回杭沉浸书间,进一步探寻徐渭命途多舛而又才艺卓绝的人生足迹。
命途多舛
徐渭出生在绍兴一个富庶的官绅家庭,“代多豪隽富贵长寿之人”,父亲徐鏓也当过五品官。但是,灾祸也与生俱来,频频缠身。出生百日,父亲就去世了。虽然嫡母苗夫人视徐渭如己出,备加呵护培养,六岁受《大学》,九岁成文章,获得“宝树”、“灵珠”、“神童”之誉,但10岁那年生母苗君被赶出家门,受到巨大的心灵创伤。年14,把所有爱都倾注在徐渭身上的嫡母苗夫人重病,徐渭磕头出血,请求以身代死,三天三夜滴米未入,苗夫人仍然撒手人寰。年20,次兄徐潞在赶考途中患痢疾死于贵州;接着,负责徐渭生计的长兄徐淮因经营不善和热衷炼丹术而使家境日益衰落,并因吞丹而误殇。长兄死后,徐家老屋及资产又被毛氏骗走,尽管徐渭提起诉讼,却是有理无钱,输了官司。因无钱娶妻,20岁那年入赘潘家,好不容易与贤淑美丽的潘氏结为夫妻,不料恩爱六年之后,19岁的娇妻香消玉殒。而潘氏所生一子徐枚,品行不端,成了不肖之徒,让徐渭伤透脑筋。
更大的不幸,是毕生热衷科举功名的徐渭,自恃才高八斗,以为科考上榜如探囊取物,却是八次考试,次次名落孙山。第六次到杭州考试,预考成绩名列第二,正考时却榜上无名。第八次考试前,对徐渭文章格外垂青的兵部左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跟有关官员打过招呼,结果依然落第。
徐渭作为声名远播的“越中十子”中的佼佼者,原本自视极高,眼看朋友们中了举人、进士、状元,自己却考场失意,其内心的愧恨、痛苦可想而知:难道是命运捉弄人吗?难道是上苍有眼无珠,硬要磨灭一颗明珠的光华吗?
1558年,38岁的徐渭受聘入东南抗倭战争中的关键人物胡宗宪的总督府作幕僚,直接参与谋划抗倭战争,为胡宗宪代写了大量表章奏疏,施展了匡世济民的才华和抱负,并以《代初进白牝鹿表》得到嘉靖皇帝的喜爱,受到胡宗宪的器重和奖赏。当时总督府森严权重,文武官吏参见时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唯独徐渭破巾旧衣随意出入,毫无忌惮。但是,胡宗宪毕竟靠严嵩、赵文华擢升,一俟背靠的大树轰倒,胡宗宪就难免罢官被捕,并于1595年在狱中自杀身亡。45岁的徐渭惧怕牵连,“遂发狂”。而因不堪病狂痛若,先后九次自杀,先用斧击头部,又以三寸长的铁钉贯穿耳窍,“疮血迸射”,却未死成。接着,又因猜疑“红杏出墙”而杀死继室张氏,带来七年牢狱之灾。晚年,徐渭生活更是困难重重,不得不变卖家财维持生计,寄居小儿子徐枳的岳父家,并在73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一位抱负远大、才华横溢的杰出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就这样在“帱莞破弊”中离开了人世!
文艺全才
徐渭虽然一生坎坷,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全才。他在文、诗、词、书、画、剧曲等方面的成就都堪车载斗量。
他的散文“远得庄子、贾谊之神韵,近取韩愈、苏轼之精髓”,求真绝伪,直抒胸膈,写“己之自得”,一改当时文坛因袭摸拟古人的弊端,开启了文学革新的先河。
徐渭给后人留下1474首诗,其中有充满戎马气息的边庭海隅之绝唱,有英雄末路、不幸遭逢的苦吟,有匠心独运、饱含真情的丹青题写,可谓风采各异,洋洋大观。
徐渭的书法精奇伟杰,成就极高。其楷书学钟繇、王羲之,行草宗宋明诸家。苏轼的朴实厚重,米芾的潇洒放逸、黄庭坚的擒纵自如、张弼的怪伟跌宕、祝允明的舒险俏丽,都被徐渭博学精取,加上他的情感融于书道,因而创作出了晚明最具穿透力的艺术精品,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丰碑。
徐渭在剧曲领域也造诣深厚,不但有被誉为“明曲第一”的剧作《四声猿》,而且有剧曲史上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著作《南词叙录》。《四声猿》意气豪雄,文字奇绝,被澄道人称为“明绝奇文字之第一”。
徐渭的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画史上的开创之举,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以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以惊人的天赋,神奇的笔墨把握,恣肆汪洋,画情喷薄,“不求形似求生韵”,取得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影响深远
徐渭逝世四年后,明代大散文家袁宏道在绍兴名士陶望龄的书斋里浏览藏书,不经意从书架上抽到一本诗集《阙编》,在灯下读了几首就激动地跳了起来:好诗!急问作者何人?陶望龄说:“此余之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袁宏道在安徽老家读过杂剧《四声猿》,见署名“天池生”,以为是元人之作;他还看到过署名“田水月”的字画,格外倾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神交已久的大家正是朋友陶望龄的故交。两人同为进士出身,也都对徐渭仰慕不已,于是兴奋地拿着诗集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了叫,叫了读,以致把童仆都惊醒了。
接着,袁宏道和陶望龄各写了《徐文长传》的同题文章。袁宏道评价徐谓:“先生诗文倔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陶望龄则说:“越之文士著名者,前惟陆务观最善,后则文长。”
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涛都十分推崇大写意画的开山祖徐渭。石涛称赞说:“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由于崇拜徐渭的绘画技能,特刻一印章述怀:“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海派大师吴昌硕说:“青藤画,奇古放逸,不可一世。”当代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说得更为动情:“青藤、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时至今日,大写意画家高手如云,但没有一位画家不曾沾雨沐露徐渭。徐渭的笔墨光辉照亮了一代代画家的前进之路。
绍兴归来,再一次造访杭州玛瑙寺。徐渭在31岁那年,在这里为潘釴伴读一年,并借机去岳飞祠观看壁画,受到启发,创作了绘画作品《四书绘》《枯木竹石图》。
翌日,又登上杭州北高峰,观看徐渭书写的苍劲有力的行草题匾“天下第一财神庙”。同时,踏寻杭州古时贡院所在地(今杭州高级中学一带),看一看徐渭八次考试皆落第的伤心地。
又一日,前往绍兴市西南10公里处的里木栅姜婆山,拜谒徐渭的坟茔。坟上芳草萋萋,墓廓砌有四层条石,墓碑为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明徐文长先生墓”。坟墓虽然结构平常,却似乎散发出一种不朽的光芒。
寻找徐渭的遗迹,感到一路都有精神财富。□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青藤,别署田水月,明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日(1521年3月12日)生,少年时代就在这青藤书屋度过。
作为官绅家庭的院落,这里的一室一池、一草一木都对徐渭日后成为文学大家、书画宗师产生过巨大影响。窗明几净的读书处,助聪颖过人的徐渭成了闻名遐迩的“神童”;14岁学琴有成,《前赤壁赋》一曲当在这里谱成;十五六岁时向彭应时学剑,应该从这里仗剑纵马、结伴出发;16岁时那篇驰名的《释毁》也当在这里援笔写成。园内蒙络青藤、如火石榴、茸茸修竹、浓密芭蕉,成了伴随徐渭一生的绘画题材;屋南神异的“天池”,幽然通泉,常年不涸,成了徐渭喜用的别号。徜徉园内小径,仿佛少年徐渭活蹦乱跳的身影,就在眼前。
园门口的传达室兼售有关徐渭的书籍,一口气购下《徐渭集》《徐渭传》《徐渭评传》《徐渭画集》等专著,回杭沉浸书间,进一步探寻徐渭命途多舛而又才艺卓绝的人生足迹。
命途多舛
徐渭出生在绍兴一个富庶的官绅家庭,“代多豪隽富贵长寿之人”,父亲徐鏓也当过五品官。但是,灾祸也与生俱来,频频缠身。出生百日,父亲就去世了。虽然嫡母苗夫人视徐渭如己出,备加呵护培养,六岁受《大学》,九岁成文章,获得“宝树”、“灵珠”、“神童”之誉,但10岁那年生母苗君被赶出家门,受到巨大的心灵创伤。年14,把所有爱都倾注在徐渭身上的嫡母苗夫人重病,徐渭磕头出血,请求以身代死,三天三夜滴米未入,苗夫人仍然撒手人寰。年20,次兄徐潞在赶考途中患痢疾死于贵州;接着,负责徐渭生计的长兄徐淮因经营不善和热衷炼丹术而使家境日益衰落,并因吞丹而误殇。长兄死后,徐家老屋及资产又被毛氏骗走,尽管徐渭提起诉讼,却是有理无钱,输了官司。因无钱娶妻,20岁那年入赘潘家,好不容易与贤淑美丽的潘氏结为夫妻,不料恩爱六年之后,19岁的娇妻香消玉殒。而潘氏所生一子徐枚,品行不端,成了不肖之徒,让徐渭伤透脑筋。
更大的不幸,是毕生热衷科举功名的徐渭,自恃才高八斗,以为科考上榜如探囊取物,却是八次考试,次次名落孙山。第六次到杭州考试,预考成绩名列第二,正考时却榜上无名。第八次考试前,对徐渭文章格外垂青的兵部左侍郎、浙江总督胡宗宪跟有关官员打过招呼,结果依然落第。
徐渭作为声名远播的“越中十子”中的佼佼者,原本自视极高,眼看朋友们中了举人、进士、状元,自己却考场失意,其内心的愧恨、痛苦可想而知:难道是命运捉弄人吗?难道是上苍有眼无珠,硬要磨灭一颗明珠的光华吗?
1558年,38岁的徐渭受聘入东南抗倭战争中的关键人物胡宗宪的总督府作幕僚,直接参与谋划抗倭战争,为胡宗宪代写了大量表章奏疏,施展了匡世济民的才华和抱负,并以《代初进白牝鹿表》得到嘉靖皇帝的喜爱,受到胡宗宪的器重和奖赏。当时总督府森严权重,文武官吏参见时战战兢兢,不敢仰视,唯独徐渭破巾旧衣随意出入,毫无忌惮。但是,胡宗宪毕竟靠严嵩、赵文华擢升,一俟背靠的大树轰倒,胡宗宪就难免罢官被捕,并于1595年在狱中自杀身亡。45岁的徐渭惧怕牵连,“遂发狂”。而因不堪病狂痛若,先后九次自杀,先用斧击头部,又以三寸长的铁钉贯穿耳窍,“疮血迸射”,却未死成。接着,又因猜疑“红杏出墙”而杀死继室张氏,带来七年牢狱之灾。晚年,徐渭生活更是困难重重,不得不变卖家财维持生计,寄居小儿子徐枳的岳父家,并在73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一位抱负远大、才华横溢的杰出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就这样在“帱莞破弊”中离开了人世!
文艺全才
徐渭虽然一生坎坷,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全才。他在文、诗、词、书、画、剧曲等方面的成就都堪车载斗量。
他的散文“远得庄子、贾谊之神韵,近取韩愈、苏轼之精髓”,求真绝伪,直抒胸膈,写“己之自得”,一改当时文坛因袭摸拟古人的弊端,开启了文学革新的先河。
徐渭给后人留下1474首诗,其中有充满戎马气息的边庭海隅之绝唱,有英雄末路、不幸遭逢的苦吟,有匠心独运、饱含真情的丹青题写,可谓风采各异,洋洋大观。
徐渭的书法精奇伟杰,成就极高。其楷书学钟繇、王羲之,行草宗宋明诸家。苏轼的朴实厚重,米芾的潇洒放逸、黄庭坚的擒纵自如、张弼的怪伟跌宕、祝允明的舒险俏丽,都被徐渭博学精取,加上他的情感融于书道,因而创作出了晚明最具穿透力的艺术精品,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丰碑。
徐渭在剧曲领域也造诣深厚,不但有被誉为“明曲第一”的剧作《四声猿》,而且有剧曲史上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著作《南词叙录》。《四声猿》意气豪雄,文字奇绝,被澄道人称为“明绝奇文字之第一”。
徐渭的大写意绘画,是中国画史上的开创之举,徐渭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以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以惊人的天赋,神奇的笔墨把握,恣肆汪洋,画情喷薄,“不求形似求生韵”,取得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影响深远
徐渭逝世四年后,明代大散文家袁宏道在绍兴名士陶望龄的书斋里浏览藏书,不经意从书架上抽到一本诗集《阙编》,在灯下读了几首就激动地跳了起来:好诗!急问作者何人?陶望龄说:“此余之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袁宏道在安徽老家读过杂剧《四声猿》,见署名“天池生”,以为是元人之作;他还看到过署名“田水月”的字画,格外倾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神交已久的大家正是朋友陶望龄的故交。两人同为进士出身,也都对徐渭仰慕不已,于是兴奋地拿着诗集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了叫,叫了读,以致把童仆都惊醒了。
接着,袁宏道和陶望龄各写了《徐文长传》的同题文章。袁宏道评价徐谓:“先生诗文倔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陶望龄则说:“越之文士著名者,前惟陆务观最善,后则文长。”
八大山人朱耷和石涛都十分推崇大写意画的开山祖徐渭。石涛称赞说:“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由于崇拜徐渭的绘画技能,特刻一印章述怀:“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海派大师吴昌硕说:“青藤画,奇古放逸,不可一世。”当代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说得更为动情:“青藤、雪个(八大山人)、大涤子(石涛)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时至今日,大写意画家高手如云,但没有一位画家不曾沾雨沐露徐渭。徐渭的笔墨光辉照亮了一代代画家的前进之路。
绍兴归来,再一次造访杭州玛瑙寺。徐渭在31岁那年,在这里为潘釴伴读一年,并借机去岳飞祠观看壁画,受到启发,创作了绘画作品《四书绘》《枯木竹石图》。
翌日,又登上杭州北高峰,观看徐渭书写的苍劲有力的行草题匾“天下第一财神庙”。同时,踏寻杭州古时贡院所在地(今杭州高级中学一带),看一看徐渭八次考试皆落第的伤心地。
又一日,前往绍兴市西南10公里处的里木栅姜婆山,拜谒徐渭的坟茔。坟上芳草萋萋,墓廓砌有四层条石,墓碑为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明徐文长先生墓”。坟墓虽然结构平常,却似乎散发出一种不朽的光芒。
寻找徐渭的遗迹,感到一路都有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