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说美丽中国的名字,源自于在微博上对潘石屹的关注,这个业内众所周知的“吝啬大王”——SOHO中国董事长,尽管曝光度颇高,却鲜少在媒体投放广告,但是他的微博里却经常会出现一个叫做“美丽中国”的名字。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直到某天偶然点开它的链接,我才慢慢地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在做着怎样的事情,也慢慢认识了它背后的故事。
2011年潘勋卓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11影响中国年度海外人物”。
2014年潘勋卓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4大中国区世界青年领袖”。
2014年潘勋卓入选第三届京华公益奖“年度公益人物奖”。
美丽中国,一个专业化教育非营利项目,2008年由美籍意大利小伙潘勋卓创立于中国云南。为了实现“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生在哪里,都能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愿景,美丽中国每年从中美两国招募优秀青年作为项目老师深入中国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
成立五年间,美丽中国不断成长。到2013年秋天,美丽中国已有超过300人的项目老师队伍,以及150名中美青年领导者组成的往届项目老师队伍,五年总计影响超过70000名学生。
潘勋卓,本名Andrea Pasinetti,美籍意大利人,纽约长大,家境殷实,父亲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母亲在意大利的工厂供应着国际上多个知名品牌牛仔裤所需的布料。
大学时潘勋卓就读于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因为整个高中时光潘勋卓基本是在拉丁文、古希腊语,还有数学和物理中度过的。遥远的中国对他来说就是最不了解的地方,他很向往去了解它。于是,他选择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完成毕业论文,2007年,他选择到清华大学进修。
在清华大学,潘勋卓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自偏远地区的同学寥寥无几,这让他感到很奇怪。在斯坦福大学REAP研究中心的网站上,他看到这样的数据:在中国主要发达城市,将近80%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而在中国贫困的农村地区,只有5%的优秀学生才能进入大学。
被这样的数字深深震撼的潘勋卓,决定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去看一看。潘勋卓的第一站选择了云南临沧双江县的一所小学,先坐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转机到临沧,再转巴士,最后坐上了一辆拖拉机走了6、7个小时的山路,潘勋卓终于到了那所小学的山脚下。
潘勋卓在这里所看到的是他在中国的大城市前所未见的,他想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
从2007年秋天开始,用了半年时间,潘勋卓接连走访了云南、河南、广东、青海、北京周边上百所农村小学。
“如果你想帮助我们,不用给我们捐钱盖学校,我们的学校已经很好了,最缺的就是老师。”走访过程中一位校长的话深深触动了潘勋卓。
刻不容缓,潘勋卓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决定:休学,创办美丽中国。
谈何容易。
从哪找资金支持?从哪找老师?谁愿意接受我们的老师?
究竟是怎样一点一滴开始的?
潘勋卓没有说,我们只能从那一串串充满善意的名字里,体味潘勋卓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时经历过怎样的努力:李嘉诚基金会、云南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高盛、SOHO中国……
而招募老师的艰难,潘勋卓也只用一句“五年前,我们第一批项目老师只有20人”寥寥带过。“现在我们有近300名项目老师在87所学校教学。从量上说,申请和最终录取的人数是比以前翻了很多番,去年申请我们项目的就有3000人,这个数字要是放在在五年前,我估计想都不敢想。”
最险的一次。前年秋天美丽中国遭遇了一次项目老师安置危机,当时支持他们项目一部分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得几十个老师不能按时到岗。那段时间潘勋卓每天都很焦虑,他很怕每天看到眼神里充满期待的老师,也害怕面对学校里等待着的校长和孩子。就在一切快要掉链子的时候,他卖掉了外祖父留给他的一片樱桃林,得到了安置项目老师的经费。
那片樱桃林是潘勋卓5、6岁的时候,外祖父在意大利给他买的。“当时我外祖父跟我说,樱桃林会慢慢变得值钱,等到哪天我长大了,意识到它的价值,就好好利用它。外祖父就像是很早就知道了我会有这么一天,为我做好了安排。其实卖掉它的时候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是我觉得外祖父如果在天上知道,他为我种下的这片樱桃林让几十个项目老师可以进入云南的课堂,我相信外祖父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
《时尚北京》: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做好事不留名”,美丽中国却以积极正面的宣传方式,将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你会不会担心,有人说你:“做公益是为了出名?”
潘勋卓:我觉得很多人对公益的推广存在很大的误解,觉得如果你宣传了就是为了要出名。其实公益事业的推广是向整个社会传递一种公益的价值观,是向大家分享我们觉得大家应该去关注、去行动的事情。就比如说美丽中国,如果我们都不把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又怎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去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也投身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列中来?
做公益不是为了出名,如果你内心认为你所做的事情值得更多人去做,那为什么不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你既然已经找到一条可以让社会更美好的道路,又为什么不让大家也都走上这条路?
《时尚北京》:费劲心力地去支教地区,有没有遭受过当地人民的不理解与不支持?孩子们不用功读书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
潘勋卓:一开始是会有不理解和不支持,大家不了解我们,所以也很难真正信任我们。有些家长和学生会觉得,这些经验不足的老师能教好书吗?大家这种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对我们的老师本身也是一种激励。现在项目已经进行五年多了,大家也确实看到了我们的成绩,知道我们确实是真正在做事,确实可以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当地政府、学校和老师都非常的支持我们,他们的支持对我们意义重大。
孩子不用功读书的事是常有的,我们每个老师来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有人会说不就是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吗。其实不用功读书的背后,可能是家庭经济问题,可能是留守儿童问题,可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等等。这是个很难的问题,而且类似的问题也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项目老师们有更多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很受挫,甚至怀疑这个问题能不能被解决,但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它能被解决,那你有又什么动力去寻求突破,这个问题又怎么能被真正解决,这些学生们的未来又有谁能照看?
项目五年多以来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许未来也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我觉得每个美丽中国人身上都一个特质,就是相信可能。我们不会怀疑所做事情的意义,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所有即使这条路再难再长,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因为每走一步就离我们的愿景近了一步。
时至今日,美丽中国的脚步从未停歇。我问潘勋卓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以为他会说想要把美丽中国做到多大多大,没想到他却说:“我希望中国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这样美丽中国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我也就可以退休了。”
起初我并没有在意,直到某天偶然点开它的链接,我才慢慢地了解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在做着怎样的事情,也慢慢认识了它背后的故事。
2011年潘勋卓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11影响中国年度海外人物”。
2014年潘勋卓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4大中国区世界青年领袖”。
2014年潘勋卓入选第三届京华公益奖“年度公益人物奖”。
美丽中国,一个专业化教育非营利项目,2008年由美籍意大利小伙潘勋卓创立于中国云南。为了实现“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生在哪里,都能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的愿景,美丽中国每年从中美两国招募优秀青年作为项目老师深入中国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
成立五年间,美丽中国不断成长。到2013年秋天,美丽中国已有超过300人的项目老师队伍,以及150名中美青年领导者组成的往届项目老师队伍,五年总计影响超过70000名学生。
潘勋卓,本名Andrea Pasinetti,美籍意大利人,纽约长大,家境殷实,父亲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医学教授,母亲在意大利的工厂供应着国际上多个知名品牌牛仔裤所需的布料。
大学时潘勋卓就读于世界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因为整个高中时光潘勋卓基本是在拉丁文、古希腊语,还有数学和物理中度过的。遥远的中国对他来说就是最不了解的地方,他很向往去了解它。于是,他选择将“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为了完成毕业论文,2007年,他选择到清华大学进修。
在清华大学,潘勋卓发现自己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自偏远地区的同学寥寥无几,这让他感到很奇怪。在斯坦福大学REAP研究中心的网站上,他看到这样的数据:在中国主要发达城市,将近80%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而在中国贫困的农村地区,只有5%的优秀学生才能进入大学。
被这样的数字深深震撼的潘勋卓,决定到中国的偏远地区去看一看。潘勋卓的第一站选择了云南临沧双江县的一所小学,先坐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转机到临沧,再转巴士,最后坐上了一辆拖拉机走了6、7个小时的山路,潘勋卓终于到了那所小学的山脚下。
潘勋卓在这里所看到的是他在中国的大城市前所未见的,他想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地方究竟还有多少?
从2007年秋天开始,用了半年时间,潘勋卓接连走访了云南、河南、广东、青海、北京周边上百所农村小学。
“如果你想帮助我们,不用给我们捐钱盖学校,我们的学校已经很好了,最缺的就是老师。”走访过程中一位校长的话深深触动了潘勋卓。
刻不容缓,潘勋卓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决定:休学,创办美丽中国。
谈何容易。
从哪找资金支持?从哪找老师?谁愿意接受我们的老师?
究竟是怎样一点一滴开始的?
潘勋卓没有说,我们只能从那一串串充满善意的名字里,体味潘勋卓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时经历过怎样的努力:李嘉诚基金会、云南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高盛、SOHO中国……
而招募老师的艰难,潘勋卓也只用一句“五年前,我们第一批项目老师只有20人”寥寥带过。“现在我们有近300名项目老师在87所学校教学。从量上说,申请和最终录取的人数是比以前翻了很多番,去年申请我们项目的就有3000人,这个数字要是放在在五年前,我估计想都不敢想。”
最险的一次。前年秋天美丽中国遭遇了一次项目老师安置危机,当时支持他们项目一部分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得几十个老师不能按时到岗。那段时间潘勋卓每天都很焦虑,他很怕每天看到眼神里充满期待的老师,也害怕面对学校里等待着的校长和孩子。就在一切快要掉链子的时候,他卖掉了外祖父留给他的一片樱桃林,得到了安置项目老师的经费。
那片樱桃林是潘勋卓5、6岁的时候,外祖父在意大利给他买的。“当时我外祖父跟我说,樱桃林会慢慢变得值钱,等到哪天我长大了,意识到它的价值,就好好利用它。外祖父就像是很早就知道了我会有这么一天,为我做好了安排。其实卖掉它的时候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是我觉得外祖父如果在天上知道,他为我种下的这片樱桃林让几十个项目老师可以进入云南的课堂,我相信外祖父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
《时尚北京》:中国的传统文化讲“做好事不留名”,美丽中国却以积极正面的宣传方式,将自己呈现在公众面前。你会不会担心,有人说你:“做公益是为了出名?”
潘勋卓:我觉得很多人对公益的推广存在很大的误解,觉得如果你宣传了就是为了要出名。其实公益事业的推广是向整个社会传递一种公益的价值观,是向大家分享我们觉得大家应该去关注、去行动的事情。就比如说美丽中国,如果我们都不把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又怎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行动,去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也投身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列中来?
做公益不是为了出名,如果你内心认为你所做的事情值得更多人去做,那为什么不表达出来让别人看到?你既然已经找到一条可以让社会更美好的道路,又为什么不让大家也都走上这条路?
《时尚北京》:费劲心力地去支教地区,有没有遭受过当地人民的不理解与不支持?孩子们不用功读书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
潘勋卓:一开始是会有不理解和不支持,大家不了解我们,所以也很难真正信任我们。有些家长和学生会觉得,这些经验不足的老师能教好书吗?大家这种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对我们的老师本身也是一种激励。现在项目已经进行五年多了,大家也确实看到了我们的成绩,知道我们确实是真正在做事,确实可以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当地政府、学校和老师都非常的支持我们,他们的支持对我们意义重大。
孩子不用功读书的事是常有的,我们每个老师来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难题。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有人会说不就是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吗。其实不用功读书的背后,可能是家庭经济问题,可能是留守儿童问题,可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等等。这是个很难的问题,而且类似的问题也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项目老师们有更多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很受挫,甚至怀疑这个问题能不能被解决,但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它能被解决,那你有又什么动力去寻求突破,这个问题又怎么能被真正解决,这些学生们的未来又有谁能照看?
项目五年多以来碰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或许未来也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但我觉得每个美丽中国人身上都一个特质,就是相信可能。我们不会怀疑所做事情的意义,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我们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所有即使这条路再难再长,我们也一定要走下去,因为每走一步就离我们的愿景近了一步。
时至今日,美丽中国的脚步从未停歇。我问潘勋卓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以为他会说想要把美丽中国做到多大多大,没想到他却说:“我希望中国的每一个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这样美丽中国的存在就是不必要的,我也就可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