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价值、驱动因素与对策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紧密的利益关联,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营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其内在驱动因素,而其外在驱动因素则在于民营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已形成,要素支撑不断得到夯实。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提升民营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质量,应做到:转变观念、营造良好氛围,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责权、强化政策保障,整合推优、完善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夯实产业基石,优化环境、创设优渥条件,完善机制、创新工作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近代北美华人从阅书报社、征诗、征联到粤剧、白话剧的一系列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活动进行探析,可知近代北美华文文学的发生与华文报刊的兴起有着密切关系,其“现代性”因子的孕育离不开近代报刊这一重要推手。从文化传播学视角来看,北美华文文学及华文报刊能够直接反映当地华人的文化生活水平及状态,这些史料对研究当时当地的华人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报刊;近代;北美华文文学  中图分类号:I
摘 要: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探讨主要分为偏重微观意义上的思想品德培养与偏重宏观意义上的整体思想转变两大发展脉络。它们在相互交织、对话、碰撞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即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沿用发生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运行特征是自上而下的、蕴含明显的价值倾向、始终关注人的思想。基于此,可以推论出,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政治组织自觉依凭自身的思想优势,向社会大众传递契合自身根本利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十四五”时期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乡村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新思维、新模式。当前,作为国家基层治理重要场域的乡村治理空间呈现出高度空心化、碎片化、异质化,面临着相对复杂的治理任务。如何以新生的治理要素重塑乡村治理秩序,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智慧。因此,以乡村治理中的新乡贤为研究视角,分析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善治根源、角色定位、发挥效用的内在机理和治理路径,对于优化当下乡村治理资源、培育乡风文明、化解乡村矛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