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大年三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早上,我刚起来就闻到一股香味儿,顺着香味兒,一路来到厨房,原来是奶奶在包饺子。我不理解为什么一大早就要吃饺子呢?我问奶奶:“奶奶,为什么大年三十早起要吃饺子呢?咱们平常早上不是喝粥吗?”奶奶转过身来,笑了笑,对我说:“傻孙子,今天是除夕呀!如果今天不吃饺子,会把你的耳朵冻下来的。”我摸了摸耳朵,一脸茫然地问:“奶奶,我的耳朵这不是长得好好的吗?对了,您包的是什么馅的饺子?”奶奶指了指锅说:“正在煮的那锅是茴香鸡蛋的。”说罢又指了指正在锅边放着的饺子,“这是肉的。”我好奇地问:“奶奶,昨晚您又没包饺子,怎么现在这么多饺子呢?难道说这些饺子是您偷来的?”奶奶笑得更开心了:“那是在你睡觉的时候奶奶连夜包好的。”
刚吃完早饭,爸爸就准备贴春联了。我们家的对联,是爷爷亲手写的。写对联时,也是别有一番趣味。写毛笔字我不会,但捣蛋我可在行。刚写好的对联,墨汁还没有干,我一吹,顿时花了。爸爸写的字苍劲有力,可就是太小了。论行家还要数爷爷,写出的字跟印刷体一样。该贴对联了,我们先比画好位置,爷爷拿出胶水在对联后一涂,然后往门上轻轻一按,红红的对联就贴好了。接着开始贴“福”字。爷爷只让贴六个“福”字,而且不能倒过来,怕“福”被倒出去。
晚饭后,我们开始放鞭炮。我和爸爸到大门口去放,而爷爷奶奶站在小屋旁看着。我俩拿出鞭炮来,有七挂。我是这么放的:先拿许多线当导火索,把线与炮的导火索接到一起,一下子点燃全部的线,所有鞭炮齐放,奏出了一支独特的交响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了一般。时间太快了,我感觉还没玩过瘾。
除夕夜还要守岁。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开心事,展望新年的愿望。我问爷爷奶奶:“为什么今天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守岁呢?”爷爷回答道:“贴对联、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呀!”奶奶说:“‘年’就是以前我给你讲的那个怕红、怕光、怕响声的怪物呀!”爸爸说:“守岁是为了给爷爷奶奶增寿,更有珍惜时光的意思在里面呢!”
我们家的除夕夜并不热闹,但有满满的春节气氛,团圆气氛,欢乐气氛。
新年伊始,我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爸爸妈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祝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点评
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地描写除夕一天里的习俗,通过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这一天写具体了。此外,本文还饱含童真童趣以及家人间的关心和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其中,这样中心就更突出了。
【作者系河北邢台市育才小学六·7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吴印涛】
早上,我刚起来就闻到一股香味儿,顺着香味兒,一路来到厨房,原来是奶奶在包饺子。我不理解为什么一大早就要吃饺子呢?我问奶奶:“奶奶,为什么大年三十早起要吃饺子呢?咱们平常早上不是喝粥吗?”奶奶转过身来,笑了笑,对我说:“傻孙子,今天是除夕呀!如果今天不吃饺子,会把你的耳朵冻下来的。”我摸了摸耳朵,一脸茫然地问:“奶奶,我的耳朵这不是长得好好的吗?对了,您包的是什么馅的饺子?”奶奶指了指锅说:“正在煮的那锅是茴香鸡蛋的。”说罢又指了指正在锅边放着的饺子,“这是肉的。”我好奇地问:“奶奶,昨晚您又没包饺子,怎么现在这么多饺子呢?难道说这些饺子是您偷来的?”奶奶笑得更开心了:“那是在你睡觉的时候奶奶连夜包好的。”
刚吃完早饭,爸爸就准备贴春联了。我们家的对联,是爷爷亲手写的。写对联时,也是别有一番趣味。写毛笔字我不会,但捣蛋我可在行。刚写好的对联,墨汁还没有干,我一吹,顿时花了。爸爸写的字苍劲有力,可就是太小了。论行家还要数爷爷,写出的字跟印刷体一样。该贴对联了,我们先比画好位置,爷爷拿出胶水在对联后一涂,然后往门上轻轻一按,红红的对联就贴好了。接着开始贴“福”字。爷爷只让贴六个“福”字,而且不能倒过来,怕“福”被倒出去。
晚饭后,我们开始放鞭炮。我和爸爸到大门口去放,而爷爷奶奶站在小屋旁看着。我俩拿出鞭炮来,有七挂。我是这么放的:先拿许多线当导火索,把线与炮的导火索接到一起,一下子点燃全部的线,所有鞭炮齐放,奏出了一支独特的交响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了一般。时间太快了,我感觉还没玩过瘾。
除夕夜还要守岁。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开心事,展望新年的愿望。我问爷爷奶奶:“为什么今天要贴对联,放鞭炮,还要守岁呢?”爷爷回答道:“贴对联、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呀!”奶奶说:“‘年’就是以前我给你讲的那个怕红、怕光、怕响声的怪物呀!”爸爸说:“守岁是为了给爷爷奶奶增寿,更有珍惜时光的意思在里面呢!”
我们家的除夕夜并不热闹,但有满满的春节气氛,团圆气氛,欢乐气氛。
新年伊始,我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爸爸妈妈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祝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点评
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地描写除夕一天里的习俗,通过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这一天写具体了。此外,本文还饱含童真童趣以及家人间的关心和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其中,这样中心就更突出了。
【作者系河北邢台市育才小学六·7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吴印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