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当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村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六次锁定三农问题, 因为“三农”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长期问题,也是目前拉动内需最主要的依托之一。十七大报告中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作为首要的任务,极为必要与紧迫,其中的很多责任则是地方政府必须落实与承担的。
为了了解与考察地方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态度和实施的程度,我们选择了地方政府的农业网站作为一个窗口,因为农业部门网站作为当地农业服务和农业建设的展示窗口,是考查当地农业部门进行农村建设和健全三农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也是各地提供新农村建设经验的直观来源。另外,网站是客观的,可观察的,虽然不能代替当地三农建设的全部,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可比较性。
我们选择在2008年11月与2009年1月,对我国农业省份(主体为中西部省份)共141个地级市政府农业网站进行了同步评测,评测省份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陕西。这些省份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比重低,农业人口多。选择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141个样本比较充分,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地级市作为贯彻中央农业政策指导下级政府政策的中枢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典型意义。
评测的出发点是要考察地方政府的农业网站是否具备了提供基本与必要的三农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考虑到农业部门网站建设的平均水平通常低于其他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水平,因此我们的评测指标主要涵盖基本的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政务公开中的基本信息提供和公共服务信息三大类。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考察政府网站提供文本信息、视频信息的总量、更新频率与交互性; 基本信息公开主要考量农业部门作为公共信息发布和政策推广的主渠道,提供的基础信息是否充足与及时(包括提供各类相关的国家法规、省市级法规、农业新闻、部门介绍、和相关链接);公共信息服务则从一个更高与更具体的角度,考量农业部门从方便和有益于农民日常生产经营与生活的角度出发,所提供使用者必要的信息——比如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信息、种养殖技术、供求信息、农业论坛、价格信息等,是整个评测的重点。
之所以把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我们考察农业网站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三农具有更直接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共信息服务需要政府农业部门更多的财力、精力的投入,信息服务的质量不仅反映出当地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由网上推及网下——更重要的是能反应出他们的态度与意识。
尽管这套指标体系涵盖了政府农业网站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但并不能尽收所有政府农业网站的功能栏目(有些网站提供的服务超出了指标体系范围)。另外,中西部幅员辽阔,地级市的面积一般比较大,市所辖的区县的农业农村情况未必完全相同。因此评分必须兼顾客观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具体评分细则请见后附表。
发现
按照上述评测标准,我们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第一次采集(2008.11)到的有效样本为117;第二次采集(2009.1)到的有效样本个数为121个。在141个地级市中,有效样本量两次访问成功的为112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79.4%;两次中只有一次访问成功的为9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6.4%;两次访问都不成功的为20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14.2%。如图1所示。
图1政府农业网站访问统计
一、在网站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特点:
1、网站建设投入较小,普遍规模小,多媒体信息极其贫乏。在141个有效样本中,仅5个含多媒体视频信息。与多媒体信息相比,大部分网站的文本信息较丰富,能够保持较快更新,但也有相当部分网站的文本信息更新缓慢,及时性差。
2、网站普遍缺乏维护,40%的农业网站最近两个月内平均每天的文本信息更新量不到0.6条;网站信息分类也不明晰,比如多数信息没有分类标注,部分信息没有时间标签,甚至部分农业视频中出现了流行电视剧的信息,说明管理缺乏。
3、基本服务与信息缺失,如多语言服务。在141个样本中均未提供多语言服务(少数民族),另外也无农民工相关问题的关注。
网站视频信息少,更新频率低,无多语言服务,说明网站的信息提供还是以“发布”为其宗旨,并未更多的考虑信息获取者便捷与可用性。
二、在政府信息上网方面的特点:
1、政府信息上网率普遍较高,比较突出的部分是国家法规和农业新闻,但大部分提供国家政策法规的网站没有提供本省、本市的政策法规,说明在法规信息上网方面,农业部门缺乏积极性,只是按照中央要求发布相应的法规信息而对本地法规信息不够重视。
2、农业文本新闻更新较快,平均每天更新两条农业新闻,一定程度上与农业新闻的发布相对简单和快捷有关。
3、新闻重点报道做得很好,领导视察讲话类行政新闻数量比普通政府网站低。一方面说明农业新闻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网站关注度较低,形象工程价值不大。
4、有些栏目更新频率太低,重视不够,例如部门介绍中的电话、邮件信息90%以上的最近更新间在2007年6月前,另外部门介绍不够详细,多数未提供有效的部门电话信息。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办事指南,既能方便居民也能提高政府本身的工作效率,但政府网站在这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网站不能有效提供三农政务的办事指南。在141家地级市农业网站中,有40家网站(28%)提供了超过6项农村农业办事指南,在比较好的政府农业网站上能找到诸如: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流程、拖拉机驾驶证办理指南、绿色食品初审等农民常见的办事项目,还有农业委员会或农业局各个办公室的职能和联系方式。但是,有64家网站(45%)没有提供任何针对农村居民的办事指南。
2、疾病防控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普及亟待提高。在疾病防控信息方面,有40家网站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与宣传信息,近80家网站只能提供少量的疾病防控科普专栏。做得比较好的像大庆、伊春能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点击数也很高,说明群众仍然有需求。另外,疾病防控信息在各个农业网站中主要是地方常见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处理办法,鲜有关于居民流行病的医疗常识。
食品质量安全是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农村是食品原料的主要来源地,我们希望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指标观察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在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上的反应速度和力度。但是,只有12家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量和更新度都很好,有58家政府农业网站完全没有这方面信息。从中看出大多数农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和农业热点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完全没有预防的措施。
3、涉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公共服务信息严重匮乏,信息质量不高,更新普遍缓慢。只有21家政府农业网站提供了较全面的价格信息,一些甚至能够给出价格分析,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的价格数据库。80家网站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其余的网站只给出几种农产品的价格信息,不全面也不及时,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不大。
4、公共信息服务互动性不强,农民没有途径或没有意识索取公共信息服务。比如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这样与农村农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 在141家地级市政府农网中仅有10家建有标准的并且用户频繁使用的供求平台,并有管理员及时解答问题的论坛,但比例不到10%,其中60%的农业网站根本没有这样的信息平台。
5、很多网站缺少涉农企业介绍。这项得分明显低于招商项目得分,近50家网站这两部分得分都为0。一个地级市不可能没有涉农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信息没有上网,反映出网站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用户的内在需求。
6、各地提供的信息类别参差不齐,显示出目前地方政府在公共信息提供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而言,公共信息服务相对于网站建设维护或者政府信息上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像价格信息服务就需要网站建设者和维护者不断的搜集、获取、更新信息,这是对三农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更高的要求。网站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在农业方面大量具体工作的展示平台,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利民工作,就势必无从展示。与此同时,有些地方部门公共服务意识薄弱,不能从农村居民和农业网站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想农民所想,恐怕是更大的问题所在。
7、很多重要的三农领域,政府农业网站根本没有涉及,比如农民维权和农民工问题。无论是否在农业局行政管辖领域内,以广大农民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农业网站都应该给予适当关注。
从上述发现可以看出,大多数农业主管部门还没有对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和农业热点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有些是出于技术培训力量不够,但更大的问题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服务意识不够。比如宣传当地特色产品,从提供信息的难易角度来讲这方面没有任何难度,不需频繁更新,几乎可以一劳永逸的作为宣传窗口,但有接近一半以上的农业网站在当地特色产品介绍上开天窗。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农产品信息平台,通常需要搜集当地几个大批发市场蔬菜、水果、谷物等价格信息,做得更好的还有产品的价格查询服务和未来的价格走势分析,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价格信息数据库,技术上并不困难,根本还是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网络信息没有这些意识,非不能为,而不为也。
结论
1、政府农业网站虽然不能作为一地三农服务的全部,但仍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原因是农业网站是地方政府进行农业介绍、新闻宣传、信息发布、招商引资等最便捷、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更是地方农业部门落实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平台,应该切实加强建设与完善;
2、目前我国地级市农业部门网站大部分还处于“正在起步、重视不够、问题很多”的初级阶段,不能发挥服务型政府的功能;
3、农业网站建设不仅仅反映的是网站建设问题,更折射出地方农业部门对三农的态度;
4、公共信息服务是网站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最有提升潜力的部分。各地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优秀地方网站的经验。同时,各地农业部门应该不断创新,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 比如,疾病防控涉及的信息项目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将信息归类并提供查询服务是未来便民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大多数网站目前没有这种功能。
另外,农产品供求平台是农业网站公共信息服务中非常有发展的项目。价格是引导产品生产的有效手段,让农民及时知道价格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调研中曾电话采访过一些供求平台的信息发布者,他们的反馈非常好,因为“供求平台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像伊春市还建有专业的网上农业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还有一些做得好的农业网站已经能够给出价格分析,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的价格数据库。所以,主要问题还在于地方政府能不能激励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引导民众利用好服务平台;
5、发展农业网站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相适应,避免把农业网站仅仅当作形象工程;
6、加大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激励地方农业部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日益普遍的网络B2B、B2C交易利用网络平台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农业网站建设多种模式可供探索,以省为单位统一构建大平台,可能更有利于信息共享,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关注和访问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网络研究中心)
资料链接
为了了解与考察地方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态度和实施的程度,我们选择了地方政府的农业网站作为一个窗口,因为农业部门网站作为当地农业服务和农业建设的展示窗口,是考查当地农业部门进行农村建设和健全三农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也是各地提供新农村建设经验的直观来源。另外,网站是客观的,可观察的,虽然不能代替当地三农建设的全部,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可比较性。
我们选择在2008年11月与2009年1月,对我国农业省份(主体为中西部省份)共141个地级市政府农业网站进行了同步评测,评测省份包括: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宁夏,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陕西。这些省份第一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比重低,农业人口多。选择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141个样本比较充分,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地级市作为贯彻中央农业政策指导下级政府政策的中枢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典型意义。
评测的出发点是要考察地方政府的农业网站是否具备了提供基本与必要的三农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考虑到农业部门网站建设的平均水平通常低于其他政府部门网站建设水平,因此我们的评测指标主要涵盖基本的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政务公开中的基本信息提供和公共服务信息三大类。
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主要考察政府网站提供文本信息、视频信息的总量、更新频率与交互性; 基本信息公开主要考量农业部门作为公共信息发布和政策推广的主渠道,提供的基础信息是否充足与及时(包括提供各类相关的国家法规、省市级法规、农业新闻、部门介绍、和相关链接);公共信息服务则从一个更高与更具体的角度,考量农业部门从方便和有益于农民日常生产经营与生活的角度出发,所提供使用者必要的信息——比如疾病防控、农产品质量信息、种养殖技术、供求信息、农业论坛、价格信息等,是整个评测的重点。
之所以把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我们考察农业网站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三农具有更直接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共信息服务需要政府农业部门更多的财力、精力的投入,信息服务的质量不仅反映出当地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和成果,由网上推及网下——更重要的是能反应出他们的态度与意识。
尽管这套指标体系涵盖了政府农业网站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但并不能尽收所有政府农业网站的功能栏目(有些网站提供的服务超出了指标体系范围)。另外,中西部幅员辽阔,地级市的面积一般比较大,市所辖的区县的农业农村情况未必完全相同。因此评分必须兼顾客观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具体评分细则请见后附表。
发现
按照上述评测标准,我们进行了两次数据采集:第一次采集(2008.11)到的有效样本为117;第二次采集(2009.1)到的有效样本个数为121个。在141个地级市中,有效样本量两次访问成功的为112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79.4%;两次中只有一次访问成功的为9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6.4%;两次访问都不成功的为20个地级市,占总样本的14.2%。如图1所示。
图1政府农业网站访问统计
一、在网站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特点:
1、网站建设投入较小,普遍规模小,多媒体信息极其贫乏。在141个有效样本中,仅5个含多媒体视频信息。与多媒体信息相比,大部分网站的文本信息较丰富,能够保持较快更新,但也有相当部分网站的文本信息更新缓慢,及时性差。
2、网站普遍缺乏维护,40%的农业网站最近两个月内平均每天的文本信息更新量不到0.6条;网站信息分类也不明晰,比如多数信息没有分类标注,部分信息没有时间标签,甚至部分农业视频中出现了流行电视剧的信息,说明管理缺乏。
3、基本服务与信息缺失,如多语言服务。在141个样本中均未提供多语言服务(少数民族),另外也无农民工相关问题的关注。
网站视频信息少,更新频率低,无多语言服务,说明网站的信息提供还是以“发布”为其宗旨,并未更多的考虑信息获取者便捷与可用性。
二、在政府信息上网方面的特点:
1、政府信息上网率普遍较高,比较突出的部分是国家法规和农业新闻,但大部分提供国家政策法规的网站没有提供本省、本市的政策法规,说明在法规信息上网方面,农业部门缺乏积极性,只是按照中央要求发布相应的法规信息而对本地法规信息不够重视。
2、农业文本新闻更新较快,平均每天更新两条农业新闻,一定程度上与农业新闻的发布相对简单和快捷有关。
3、新闻重点报道做得很好,领导视察讲话类行政新闻数量比普通政府网站低。一方面说明农业新闻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农业网站关注度较低,形象工程价值不大。
4、有些栏目更新频率太低,重视不够,例如部门介绍中的电话、邮件信息90%以上的最近更新间在2007年6月前,另外部门介绍不够详细,多数未提供有效的部门电话信息。
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政府通过网站提供办事指南,既能方便居民也能提高政府本身的工作效率,但政府网站在这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
三、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网站不能有效提供三农政务的办事指南。在141家地级市农业网站中,有40家网站(28%)提供了超过6项农村农业办事指南,在比较好的政府农业网站上能找到诸如: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流程、拖拉机驾驶证办理指南、绿色食品初审等农民常见的办事项目,还有农业委员会或农业局各个办公室的职能和联系方式。但是,有64家网站(45%)没有提供任何针对农村居民的办事指南。
2、疾病防控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普及亟待提高。在疾病防控信息方面,有40家网站没有提供任何服务与宣传信息,近80家网站只能提供少量的疾病防控科普专栏。做得比较好的像大庆、伊春能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点击数也很高,说明群众仍然有需求。另外,疾病防控信息在各个农业网站中主要是地方常见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处理办法,鲜有关于居民流行病的医疗常识。
食品质量安全是最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农村是食品原料的主要来源地,我们希望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指标观察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在对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上的反应速度和力度。但是,只有12家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量和更新度都很好,有58家政府农业网站完全没有这方面信息。从中看出大多数农业主管部门对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和农业热点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一旦发生应急事件,完全没有预防的措施。
3、涉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公共服务信息严重匮乏,信息质量不高,更新普遍缓慢。只有21家政府农业网站提供了较全面的价格信息,一些甚至能够给出价格分析,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的价格数据库。80家网站没有提供任何信息,其余的网站只给出几种农产品的价格信息,不全面也不及时,对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不大。
4、公共信息服务互动性不强,农民没有途径或没有意识索取公共信息服务。比如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这样与农村农业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 在141家地级市政府农网中仅有10家建有标准的并且用户频繁使用的供求平台,并有管理员及时解答问题的论坛,但比例不到10%,其中60%的农业网站根本没有这样的信息平台。
5、很多网站缺少涉农企业介绍。这项得分明显低于招商项目得分,近50家网站这两部分得分都为0。一个地级市不可能没有涉农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信息没有上网,反映出网站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用户的内在需求。
6、各地提供的信息类别参差不齐,显示出目前地方政府在公共信息提供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般而言,公共信息服务相对于网站建设维护或者政府信息上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像价格信息服务就需要网站建设者和维护者不断的搜集、获取、更新信息,这是对三农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更高的要求。网站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在农业方面大量具体工作的展示平台,如果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利民工作,就势必无从展示。与此同时,有些地方部门公共服务意识薄弱,不能从农村居民和农业网站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想农民所想,恐怕是更大的问题所在。
7、很多重要的三农领域,政府农业网站根本没有涉及,比如农民维权和农民工问题。无论是否在农业局行政管辖领域内,以广大农民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农业网站都应该给予适当关注。
从上述发现可以看出,大多数农业主管部门还没有对信息化的逐渐普及和农业热点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有些是出于技术培训力量不够,但更大的问题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服务意识不够。比如宣传当地特色产品,从提供信息的难易角度来讲这方面没有任何难度,不需频繁更新,几乎可以一劳永逸的作为宣传窗口,但有接近一半以上的农业网站在当地特色产品介绍上开天窗。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农产品信息平台,通常需要搜集当地几个大批发市场蔬菜、水果、谷物等价格信息,做得更好的还有产品的价格查询服务和未来的价格走势分析,也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价格信息数据库,技术上并不困难,根本还是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网络信息没有这些意识,非不能为,而不为也。
结论
1、政府农业网站虽然不能作为一地三农服务的全部,但仍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原因是农业网站是地方政府进行农业介绍、新闻宣传、信息发布、招商引资等最便捷、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更是地方农业部门落实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平台,应该切实加强建设与完善;
2、目前我国地级市农业部门网站大部分还处于“正在起步、重视不够、问题很多”的初级阶段,不能发挥服务型政府的功能;
3、农业网站建设不仅仅反映的是网站建设问题,更折射出地方农业部门对三农的态度;
4、公共信息服务是网站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最有提升潜力的部分。各地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优秀地方网站的经验。同时,各地农业部门应该不断创新,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质量。 比如,疾病防控涉及的信息项目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将信息归类并提供查询服务是未来便民服务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大多数网站目前没有这种功能。
另外,农产品供求平台是农业网站公共信息服务中非常有发展的项目。价格是引导产品生产的有效手段,让农民及时知道价格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调研中曾电话采访过一些供求平台的信息发布者,他们的反馈非常好,因为“供求平台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像伊春市还建有专业的网上农业市场,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还有一些做得好的农业网站已经能够给出价格分析,形成一个横向、纵向的价格数据库。所以,主要问题还在于地方政府能不能激励建设好公共服务平台,并且引导民众利用好服务平台;
5、发展农业网站必须与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相适应,避免把农业网站仅仅当作形象工程;
6、加大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激励地方农业部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日益普遍的网络B2B、B2C交易利用网络平台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农业网站建设多种模式可供探索,以省为单位统一构建大平台,可能更有利于信息共享,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关注和访问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网络研究中心)
资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