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纷纷迎新年。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一瞬之间,一年又来了。春节就这样既隆重又无声地降临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对大人而言,春节是个团圆的节日,更是个忙碌的节日;对孩子而言,过年是最值得期盼的日子,因为要过年了,就意味着放寒假了,他们可以睡睡懒觉,看看电视,尽情地享用美食,还能拿到很多的压岁钱。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节日两头忙,根本顾不上这些好似脱缰野马般的小鬼头,还会自我安慰:过年了,就让小孩子尽情玩一玩,以后教育的机会多得很!殊不知,春节是个绝佳的教育良机,错过了今年,就要等到明年,而孩子的成长却是等不起的。那么,这春节里,究竟有哪些育儿的小智慧呢?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时间最长、习俗最多的节日。利用春节,对孩子进行习俗教育,是最好不过的。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让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过,恐怕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自己都不清楚春节有哪些习俗,更谈不上教孩子了解这些习俗了。那么,小编就来说一说春节究竟有哪些习俗。
除了我们熟知的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大扫除、守岁包饺子、放鞭炮、收发压岁钱等等,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而且还很繁琐,但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将之编撰为朗朗上口的民谣、儿歌,就简单好记多了。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也许宝宝一时记不住这么多的年俗,不过,家长不妨身体力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天都让宝宝参与到这些年俗的准备工作中来,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有意义。家长还可以教他们说唱这首儿歌,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的。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回忆起儿时的过年,必定会对这首儿歌记忆深刻,而中国的传统年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长留在他们的心里了。
春节需要遵守的礼仪很多,光拜年就有很多讲究。很多家长为此十分烦心,因为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很多时候会因为孩子的任性哭闹而变得尴尬不已。
镜头1: 乐乐妈妈带着4岁的乐乐去亲戚家拜年。在亲戚家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还没完全坐下来,乐乐就急吼吼地把餐桌上的每道菜都尝了个遍,最后把自己喜欢的菜挑出来,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乐乐妈想阻止,但又怕孩子哭闹,非常尴尬。
确实,很多中国家庭并不重视用餐礼仪。只有到了重大节日、家庭大聚餐的时候,孩子的用餐礼貌问题才会凸显,而这个时候着急已经没有用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用餐礼仪应该立足于平常。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向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用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牙缝里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镜头2: 李女士带6岁的儿子去给领导拜年。没想到,小家伙一进人家的家门,不说话,也不微笑。李女士让儿子说几句拜年的吉祥话,小家伙脸涨得通红,就是不肯开口说话。
也许,李女士的儿子性格比较内向,才会如此。可是,如果李女士在带孩子出门之前,就教孩子如何应对,再内向的孩子也不会做出这样不礼貌的举动。对孩子来说,拜年是一件新鲜又陌生的事情,需要父母适时地指导。如果事先没有得到教导,让孩子临时对陌生人表示热情礼貌,对有的孩子来说,可比登天还难哦。那么,拜年的时候,孩子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呢?小编总结了6项,一起来学一学吧:
礼仪一: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礼仪二: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礼仪三:有客来家里要热情;
礼仪四:对客人要主动问好;
礼仪五:和小客人分享自己的好东西;
礼仪六:不乱发脾气。
过年了,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领到了压岁钱。可是,压岁钱怎么花,何时花,却是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一道教育难题。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手里掌握了过多的压岁钱,会养成浪费、不珍惜金钱的坏毛病,因此,好多娃娃的“巨额”压岁钱,被父母们或无中生有、或偷梁换柱、或瞒天过海、或移花接木地挪用了。
其实,与其费尽心思地欺骗孩子,不如直接跟孩子商量如何来用好这笔钱。比如,让孩子学会储蓄。先鼓励他们设立短期目标,存上一笔钱,两三个星期以后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几个月,乃至存上一年。逐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孩子从小理财的好习惯。
其次,要告诉孩子,压岁钱并不是不劳而获的,而是融入了长辈们对孩子浓浓的爱和祝福。当带孩子去长辈家拜年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点小礼品送给长辈,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让孩子懂得感恩。
记者手记
春节育儿,并非只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对家长而言,教育孩子,并不只是教育本身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走进自我的内心,去发现生活里的每一点感动、快乐、忧伤、平静……并将这些琐碎的瞬间化作教育的春雨,润进孩子的心田。所以,家长最需要的是拥有一双发现教育的眼睛,发现了教育,便发现了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节日两头忙,根本顾不上这些好似脱缰野马般的小鬼头,还会自我安慰:过年了,就让小孩子尽情玩一玩,以后教育的机会多得很!殊不知,春节是个绝佳的教育良机,错过了今年,就要等到明年,而孩子的成长却是等不起的。那么,这春节里,究竟有哪些育儿的小智慧呢?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时间最长、习俗最多的节日。利用春节,对孩子进行习俗教育,是最好不过的。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让他们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过,恐怕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自己都不清楚春节有哪些习俗,更谈不上教孩子了解这些习俗了。那么,小编就来说一说春节究竟有哪些习俗。
除了我们熟知的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大扫除、守岁包饺子、放鞭炮、收发压岁钱等等,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而且还很繁琐,但我们的祖先很有智慧,将之编撰为朗朗上口的民谣、儿歌,就简单好记多了。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接玉帝,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也许宝宝一时记不住这么多的年俗,不过,家长不妨身体力行,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一天都让宝宝参与到这些年俗的准备工作中来,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有意义。家长还可以教他们说唱这首儿歌,宝宝一定会非常喜欢的。等孩子长大以后,再回忆起儿时的过年,必定会对这首儿歌记忆深刻,而中国的传统年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长留在他们的心里了。
春节需要遵守的礼仪很多,光拜年就有很多讲究。很多家长为此十分烦心,因为带着孩子走亲访友,很多时候会因为孩子的任性哭闹而变得尴尬不已。
镜头1: 乐乐妈妈带着4岁的乐乐去亲戚家拜年。在亲戚家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还没完全坐下来,乐乐就急吼吼地把餐桌上的每道菜都尝了个遍,最后把自己喜欢的菜挑出来,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乐乐妈想阻止,但又怕孩子哭闹,非常尴尬。
确实,很多中国家庭并不重视用餐礼仪。只有到了重大节日、家庭大聚餐的时候,孩子的用餐礼貌问题才会凸显,而这个时候着急已经没有用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用餐礼仪应该立足于平常。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完后,要向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孩子如果要大小便,一定要悄悄地告诉妈妈,不要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说“我要撒尿”之类的不文明用语。同时,吃饭时不要用手抠牙,如果牙缝里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
镜头2: 李女士带6岁的儿子去给领导拜年。没想到,小家伙一进人家的家门,不说话,也不微笑。李女士让儿子说几句拜年的吉祥话,小家伙脸涨得通红,就是不肯开口说话。
也许,李女士的儿子性格比较内向,才会如此。可是,如果李女士在带孩子出门之前,就教孩子如何应对,再内向的孩子也不会做出这样不礼貌的举动。对孩子来说,拜年是一件新鲜又陌生的事情,需要父母适时地指导。如果事先没有得到教导,让孩子临时对陌生人表示热情礼貌,对有的孩子来说,可比登天还难哦。那么,拜年的时候,孩子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呢?小编总结了6项,一起来学一学吧:
礼仪一: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礼仪二: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礼仪三:有客来家里要热情;
礼仪四:对客人要主动问好;
礼仪五:和小客人分享自己的好东西;
礼仪六:不乱发脾气。
过年了,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领到了压岁钱。可是,压岁钱怎么花,何时花,却是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一道教育难题。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手里掌握了过多的压岁钱,会养成浪费、不珍惜金钱的坏毛病,因此,好多娃娃的“巨额”压岁钱,被父母们或无中生有、或偷梁换柱、或瞒天过海、或移花接木地挪用了。
其实,与其费尽心思地欺骗孩子,不如直接跟孩子商量如何来用好这笔钱。比如,让孩子学会储蓄。先鼓励他们设立短期目标,存上一笔钱,两三个星期以后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几个月,乃至存上一年。逐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孩子从小理财的好习惯。
其次,要告诉孩子,压岁钱并不是不劳而获的,而是融入了长辈们对孩子浓浓的爱和祝福。当带孩子去长辈家拜年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点小礼品送给长辈,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让孩子懂得感恩。
记者手记
春节育儿,并非只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对家长而言,教育孩子,并不只是教育本身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走进自我的内心,去发现生活里的每一点感动、快乐、忧伤、平静……并将这些琐碎的瞬间化作教育的春雨,润进孩子的心田。所以,家长最需要的是拥有一双发现教育的眼睛,发现了教育,便发现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