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对术后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泵内加入镇痛药:吗啡10mg、芬太尼0.2 mg、0.75%盐酸布比卡因160mg,以0.9%氯化钠稀释后,以4ml/小时的速度匀速泵入。结果:术后6~8小时体温变化情况,实验组体温升高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1~3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镇压痛药泵致发热的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据观察由此引起发热的事实是存在的,尤其表现在术后6~8小时体温即升高,甚至高热。
关键词 镇痛泵 手术病人 体温 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及妇科手术,将39例使用镇痛泵者列为实验组,年龄22~53年,平均35.5岁;23例未使用镇痛泵者为对照组,年龄22~29岁,平均32岁。手术前两组病例体温均在37.5℃以下。收集两组病例时间为冬天,均无暖气设备调节室温,室内温度10~16℃。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并发症,术后3天常规复查血象均正常。使用镇痛药泵者,泵内药物泵完后,一般术后72小时拨出硬膜外导管,并将导管体内段的余液行热源检测,均为阴性。实验组未诉切口疼痛,无痛苦的度过术后疼痛期。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剧烈者一般用哌替定50~100mg,1次或多次。
方法:实验组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泵内加入镇痛药:吗啡10mg,芬太尼0.2mg,0.75%盐酸布比卡因160mg,以0.9%氯化钠稀释后,以4ml/小时的速度匀速泵入。
结 果
实验组手术后6~8小时体温变化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有的患者手术后1~3天出现手术热或称交感热,这是对机体创伤反应的结果,如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术后3~5天体温即可恢复正常。两组病例,均不排除有手术热的可能。但据观察,术后1~3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
讨 论
吗啡类药物(吗啡及芬太尼)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不同脑组织的阿片受体结合起来而发挥镇痛、镇静作用[1],局麻药布比卡因则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疼痛暂时消失。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协同发挥镇痛作用,至于如何引起体温上升,目前机理还不明了。但吗啡类及局麻药能否是致热源,目前也无证明。
镇痛泵内加入了0.9%氯化钠作为稀释剂,也有可能由此而引起发热。因实验证明,用0.9%氯化钠作为稀释溶液灌注动物脑室的时候,可使动物发生寒颤、皮肤血管收缩、竖毛反应等,进而体温上升2℃。此时若向灌注液中加入氯化钙,可抑制上述反应。说明体温中枢的调定点受钠/钙比值的调控,钠/钙比值上升可致体温调定点上移[2]。但硬膜外麻醉是在硬脊膜外腔,不与颅内直接相通。可能是由于0.9%氯化钠通过硬脊膜弥散,进入颅内,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使其上移,而引起发热。
虽然镇痛药泵致发热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据观察由此引起发热的事实是存在的,尤其表现在术后6~8小时体温即上升,甚至高热,但病人的自我感觉及精神状态较好。使用镇痛药泵的病人一般持续到镇痛药泵撤除后体温随之恢复正常。在发热期间作好对症处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勤换内衣及床上织物。
参考文献
1 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9.
2 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6-99.
关键词 镇痛泵 手术病人 体温 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为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及妇科手术,将39例使用镇痛泵者列为实验组,年龄22~53年,平均35.5岁;23例未使用镇痛泵者为对照组,年龄22~29岁,平均32岁。手术前两组病例体温均在37.5℃以下。收集两组病例时间为冬天,均无暖气设备调节室温,室内温度10~16℃。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并发症,术后3天常规复查血象均正常。使用镇痛药泵者,泵内药物泵完后,一般术后72小时拨出硬膜外导管,并将导管体内段的余液行热源检测,均为阴性。实验组未诉切口疼痛,无痛苦的度过术后疼痛期。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剧烈者一般用哌替定50~100mg,1次或多次。
方法:实验组手术后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泵内加入镇痛药:吗啡10mg,芬太尼0.2mg,0.75%盐酸布比卡因160mg,以0.9%氯化钠稀释后,以4ml/小时的速度匀速泵入。
结 果
实验组手术后6~8小时体温变化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有的患者手术后1~3天出现手术热或称交感热,这是对机体创伤反应的结果,如无其他并发症,一般术后3~5天体温即可恢复正常。两组病例,均不排除有手术热的可能。但据观察,术后1~3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实验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
讨 论
吗啡类药物(吗啡及芬太尼)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不同脑组织的阿片受体结合起来而发挥镇痛、镇静作用[1],局麻药布比卡因则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疼痛暂时消失。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协同发挥镇痛作用,至于如何引起体温上升,目前机理还不明了。但吗啡类及局麻药能否是致热源,目前也无证明。
镇痛泵内加入了0.9%氯化钠作为稀释剂,也有可能由此而引起发热。因实验证明,用0.9%氯化钠作为稀释溶液灌注动物脑室的时候,可使动物发生寒颤、皮肤血管收缩、竖毛反应等,进而体温上升2℃。此时若向灌注液中加入氯化钙,可抑制上述反应。说明体温中枢的调定点受钠/钙比值的调控,钠/钙比值上升可致体温调定点上移[2]。但硬膜外麻醉是在硬脊膜外腔,不与颅内直接相通。可能是由于0.9%氯化钠通过硬脊膜弥散,进入颅内,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使其上移,而引起发热。
虽然镇痛药泵致发热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据观察由此引起发热的事实是存在的,尤其表现在术后6~8小时体温即上升,甚至高热,但病人的自我感觉及精神状态较好。使用镇痛药泵的病人一般持续到镇痛药泵撤除后体温随之恢复正常。在发热期间作好对症处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勤换内衣及床上织物。
参考文献
1 江明性,主编.药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9.
2 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