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历史事件,获得感悟和启迪,是教师教有生命的历史的梦想。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无疑成为教师梦想实现的强有力保障。下面我们就结合《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网络前置探究,还原历史背景,拓宽学习时空
对于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课本上只简单介绍了一句话:“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为打破课本的局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课前我们在网站中建立了交流论坛,提供了“大国崛起,初探背景”等讨论板块,板块中分解了若干个话题探讨,同时提供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了解相关内容”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论坛上发帖共享探究成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及浏览他人帖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背景形成的认识。
● 共建电子展厅,自主合作互动,优化学习过程
我们在布置甲午中日战争电子展馆的情境下,建立了四个展厅,分别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启示,每个展厅根据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要,精心设置了展品。我们在介绍展品的任务驱动下,共设计了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学——多类展品,引领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和互联网资源,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展品探究,而后在展厅内撰写发布介绍词。
2.评——多样协作,带来互动评价
对介绍词,借助网站的评价系统,通过生生间的得分互评、生生间的回复补充、教师对获得好评的优秀帖子的不断置顶等多样协作方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交互,促使大量优秀介绍词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开放性的资源,不断提升认识,而且这种肯定和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比较迅速、全面地了解学情。
3.展——多彩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在开放式的协作之后,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示探究成果。解读漫画,使得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化繁为简,生动明晰;利用电子白板,拖放三大主要战役,标画战争路线,简要直观;发挥创造性,动手制作的《马关条约》介绍卡,让枯燥的条约变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素材;介绍英雄邓世昌的演讲,不仅突破了重点,使得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更使学生们被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在展示中,通过生生间的进一步补充,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再次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4.思——多种启示,提升思维品质
在结束了三个展厅的协作探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构建动态对比图,从赔款、割地等四个方面将《马关条约》和学生熟悉的《南京条约》作对比,以便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学生走出三个展厅,步入留言厅,可阅读展厅内的史料,结合过程所学,从中日双方的不同方面去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学生只有在思维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才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获取认识。但此时,学习并没有结束,在网络展厅的探究区留下了这样的思考:了解钓鱼岛问题,通过课后探究“以史为鉴,我看钓鱼岛问题”,引导学生以古鉴今,学以致用,在关注与审视现实中,思考和生成具有历史深度的眼光和思想。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本节课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面广,学情反馈迅速,尤其是通过网站评价系统,突破了评价方式,既全面了解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也在这种评价中激励并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此外,借助电子展厅创设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强化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 网络前置探究,还原历史背景,拓宽学习时空
对于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课本上只简单介绍了一句话:“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为打破课本的局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课前我们在网站中建立了交流论坛,提供了“大国崛起,初探背景”等讨论板块,板块中分解了若干个话题探讨,同时提供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了解相关内容”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论坛上发帖共享探究成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及浏览他人帖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背景形成的认识。
● 共建电子展厅,自主合作互动,优化学习过程
我们在布置甲午中日战争电子展馆的情境下,建立了四个展厅,分别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启示,每个展厅根据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要,精心设置了展品。我们在介绍展品的任务驱动下,共设计了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学——多类展品,引领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和互联网资源,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行展品探究,而后在展厅内撰写发布介绍词。
2.评——多样协作,带来互动评价
对介绍词,借助网站的评价系统,通过生生间的得分互评、生生间的回复补充、教师对获得好评的优秀帖子的不断置顶等多样协作方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交互,促使大量优秀介绍词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开放性的资源,不断提升认识,而且这种肯定和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能比较迅速、全面地了解学情。
3.展——多彩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在开放式的协作之后,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展示探究成果。解读漫画,使得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化繁为简,生动明晰;利用电子白板,拖放三大主要战役,标画战争路线,简要直观;发挥创造性,动手制作的《马关条约》介绍卡,让枯燥的条约变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素材;介绍英雄邓世昌的演讲,不仅突破了重点,使得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更使学生们被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在展示中,通过生生间的进一步补充,教师适时追问点拨,再次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4.思——多种启示,提升思维品质
在结束了三个展厅的协作探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构建动态对比图,从赔款、割地等四个方面将《马关条约》和学生熟悉的《南京条约》作对比,以便突破难点,使学生加深对《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学生走出三个展厅,步入留言厅,可阅读展厅内的史料,结合过程所学,从中日双方的不同方面去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学生只有在思维碰撞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才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获取认识。但此时,学习并没有结束,在网络展厅的探究区留下了这样的思考:了解钓鱼岛问题,通过课后探究“以史为鉴,我看钓鱼岛问题”,引导学生以古鉴今,学以致用,在关注与审视现实中,思考和生成具有历史深度的眼光和思想。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本节课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面广,学情反馈迅速,尤其是通过网站评价系统,突破了评价方式,既全面了解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也在这种评价中激励并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此外,借助电子展厅创设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强化教学效果起到了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