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也是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每位教师都各有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各具特色。我从如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标越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
目标制定要恰当,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否则目标就成为空想、口号。例如:让班级原来考二十分的学生下次考试定四十分为目标而不是六十分,原来考四十分的学生下次考试定六十分为目标而不是八十分。对实现或靠近目标的学生还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请学生们动手量出斜边的长。再把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换成5厘米和12厘米,继续量出斜边的长。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探究3、4、5和5、12、13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出现疑问或偏差,教师就要及时启发并引导。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整个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多重角色。
2.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学生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要平等,要公正,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新课标对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优等生关心,对后进生更要用心去爱,去感化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3.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在努力学习之后,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最终进入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有效。
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例如:部分学困生认为自己学习那些课本知识肯定不行,于是就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时常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这些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特别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才能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其次,要帮助他们改正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教育他们从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勤学好问等一点一滴做起。
2.帮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好学习上的知识准备。
由于部分“学困生”有很多知识环节比较薄弱,想听、想学而听不懂、学不会,因此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做好温故而知新的工作,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的配方法时,教师应事先帮助部分后进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a2±2ab b2=(a±b)2进行再认识,帮助那些后进生接上知识的链条。只有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调动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五、针对学生实际,改变作业方式
1.教师要亲自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平时的作业多数是参考别人得来的。由于依赖别人,听课效率会降低。所以,最好是当堂作业当堂做、当堂交,或者是当堂批阅那部分学困生的作业,并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才能帮助那部分学困生提高上课效率,改掉很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让课堂作业真正成为课堂上做的作业。作业的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教师要让全体学生都有事可做。
为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减少全体学生的重复劳动,对于学困生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必要做的作业可以不让他们做。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等。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看课外资料,真正做到“勤学、博览、精思、多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样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重视,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帮助学生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
每次成功与失败,教师都应及时帮助学生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例如:在一次测试过后,可以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得与失写一份总结,反思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让他们在班级全体同学中交流与推广。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才能扬长避短。在总结中教师要多帮助学困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达到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同时还要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他们指出不足之处,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课外学习,拓宽知识面。总结可以是每日的、每周的、每月的。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写日记、写周记等。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那些“要我学”的学生转化为“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探索者,这样,教学工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一、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标越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学习兴趣也就越浓厚。
目标制定要恰当,让学生们“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否则目标就成为空想、口号。例如:让班级原来考二十分的学生下次考试定四十分为目标而不是六十分,原来考四十分的学生下次考试定六十分为目标而不是八十分。对实现或靠近目标的学生还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自信心,从而形成学习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请学生们动手量出斜边的长。再把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换成5厘米和12厘米,继续量出斜边的长。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探究3、4、5和5、12、13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如果出现疑问或偏差,教师就要及时启发并引导。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整个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多重角色。
2.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平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学生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要平等,要公正,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新课标对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对优等生关心,对后进生更要用心去爱,去感化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3.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在努力学习之后,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最终进入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有效。
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又一个重要方面。例如:部分学困生认为自己学习那些课本知识肯定不行,于是就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时常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这些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特别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消除他们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才能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其次,要帮助他们改正学习上的不良习惯,教育他们从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勤学好问等一点一滴做起。
2.帮助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好学习上的知识准备。
由于部分“学困生”有很多知识环节比较薄弱,想听、想学而听不懂、学不会,因此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做好温故而知新的工作,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的配方法时,教师应事先帮助部分后进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a2±2ab b2=(a±b)2进行再认识,帮助那些后进生接上知识的链条。只有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调动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五、针对学生实际,改变作业方式
1.教师要亲自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平时的作业多数是参考别人得来的。由于依赖别人,听课效率会降低。所以,最好是当堂作业当堂做、当堂交,或者是当堂批阅那部分学困生的作业,并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才能帮助那部分学困生提高上课效率,改掉很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让课堂作业真正成为课堂上做的作业。作业的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教师要让全体学生都有事可做。
为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护“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减少全体学生的重复劳动,对于学困生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没有必要做的作业可以不让他们做。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设置必做题、选做题等。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看课外资料,真正做到“勤学、博览、精思、多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样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对他们的重视,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六、帮助学生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
每次成功与失败,教师都应及时帮助学生做好总结与反思工作。例如:在一次测试过后,可以指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得与失写一份总结,反思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让他们在班级全体同学中交流与推广。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才能扬长避短。在总结中教师要多帮助学困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达到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同时还要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他们指出不足之处,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课外学习,拓宽知识面。总结可以是每日的、每周的、每月的。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写日记、写周记等。经常检查自己,反思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知识技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那些“要我学”的学生转化为“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探索者,这样,教学工作就一定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