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86例病人。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口服,研究组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尤瑞克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学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4.027~11.452,P<0.05),且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5.793~10.862,P<0.05)。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X2=5.454,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4.014~26.994,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872~26.552,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激肽释放酶类;治疗结果;安全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低氧,进而进展成脑组织坏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迅速,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常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尤瑞克林作为蛋白水解酶,具有转化激肽原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本文以2014年2月一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一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病人。人选标准:符合我国急性脑梗死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并经急诊MRI证实,发病年龄>20岁,发病时间<24 h,近期无出血性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以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扩容、降颅内压、营养保护脑细胞、吸氧等对症治疗,对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予以控制血压、调脂、降血糖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研究组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U(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集所有病人晨起空腹靜脉血20 mL,静置离心分离出血清后一20℃保存。采用贝克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黏度,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方法:痊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90%,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吃饭、洗脸、如厕、洗澡等日常活动完全正常;显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50%~9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日常活动大多可自行完成;有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 9/6~49%,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大多数日常活动均需要辅助完成;无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观察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7~11.452,Pd0.05)。且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3~10.862,P<0.05)。见表2。
2.3两组病人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及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4~26.994,P<0.05),而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26.552,P<0.05)。见表3。 2.4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54,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低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其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血管。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迅速,在数小时内即可进展为严重状态,危害病人的生命,临床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偏瘫、肢体感觉丧失等症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若不及时控制,会出现血小板持续活化、脑组织损伤水肿加重,导致凝血酶等血小板活化诱导因子分泌增多,体内生化指标紊乱,促进新的血栓形成,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需及时阻断血小板活化机制。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术后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尤瑞克林是一种从人尿中提取的激肽原酶,可抑制血小板凝聚,舒张动脉,加强氧解离功能,改善脑组织的供氧,并且可阻止缺血的脑组织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加快侧支循环及毛细血管网的形成,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有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与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故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调节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可见
2.5两组病人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出现胸闷4例、耳鸣2例、恶心呕吐4例、心慌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对照组出现耳鸣2例、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心慌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更佳。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cy作为一种病理状况下的反应性氨基酸,是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hs-CRP是机体的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明显升高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发生发展;VEGF和Cys-C是腦梗死病情发展恶化的有效监测指标;IL-6作为参与免疫调节的炎症因子,在脑梗死的病理炎性反应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故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控制病人体内生化指标紊乱,阻止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本文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确有良好的疗效,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研究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远期复发的影响。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激肽释放酶类;治疗结果;安全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低氧,进而进展成脑组织坏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迅速,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上常规采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尤瑞克林作为蛋白水解酶,具有转化激肽原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本文以2014年2月一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一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病人。人选标准:符合我国急性脑梗死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并经急诊MRI证实,发病年龄>20岁,发病时间<24 h,近期无出血性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以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扩容、降颅内压、营养保护脑细胞、吸氧等对症治疗,对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予以控制血压、调脂、降血糖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研究组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U(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学指标检测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集所有病人晨起空腹靜脉血20 mL,静置离心分离出血清后一20℃保存。采用贝克曼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黏度,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方法:痊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90%,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完全消失,吃饭、洗脸、如厕、洗澡等日常活动完全正常;显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50%~9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日常活动大多可自行完成;有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 9/6~49%,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大多数日常活动均需要辅助完成;无效是指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20%,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观察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心慌等症状。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和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7~11.452,Pd0.05)。且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3~10.862,P<0.05)。见表2。
2.3两组病人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及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4~26.994,P<0.05),而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的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2~26.552,P<0.05)。见表3。 2.4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54,P<0.05)。见表4。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低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其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血管。急性脑梗死病情发展迅速,在数小时内即可进展为严重状态,危害病人的生命,临床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偏瘫、肢体感觉丧失等症状。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若不及时控制,会出现血小板持续活化、脑组织损伤水肿加重,导致凝血酶等血小板活化诱导因子分泌增多,体内生化指标紊乱,促进新的血栓形成,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需及时阻断血小板活化机制。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术后血栓形成具有显著疗效。尤瑞克林是一种从人尿中提取的激肽原酶,可抑制血小板凝聚,舒张动脉,加强氧解离功能,改善脑组织的供氧,并且可阻止缺血的脑组织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加快侧支循环及毛细血管网的形成,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
有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与血小板聚集率密切相关,故降低血小板聚集率、调节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液黏度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研究组病人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可见
2.5两组病人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出现胸闷4例、耳鸣2例、恶心呕吐4例、心慌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对照组出现耳鸣2例、恶心呕吐5例、头晕3例、心慌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疗效更佳。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及研究组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Hcy、hs-CRP、Cys-C、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Hcy作为一种病理状况下的反应性氨基酸,是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hs-CRP是机体的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明显升高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发生发展;VEGF和Cys-C是腦梗死病情发展恶化的有效监测指标;IL-6作为参与免疫调节的炎症因子,在脑梗死的病理炎性反应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故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控制病人体内生化指标紊乱,阻止急性脑梗死病情加重。本文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和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确有良好的疗效,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研究尤瑞克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远期复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