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民生科技;民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F1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68-01
一、问题的提出
1.民生问题的内涵
民生问题,简言之,就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诸如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和子女教育上面。孙中山先生将民生问题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认为“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由于不同的时代、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民生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关注领域,但不变的是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和政府依靠科技和政策,为人民谋福利,切实关注和解决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生科技的内涵
“民生科技”一词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在2007年由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首次提出的,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民生科技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科学技术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结果。它有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科学和人们生活的真正结合。
二、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1.坚持民生优先原则
民生科技将作为今后科技研发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将目光投向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问题、就业和医疗卫生制度等等。一方面,把民生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范畴里面,引进优秀人才,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关注民生科技的问题研究;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创建民生科技服务平台,让创新成果惠及民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我国传统产业众多,但大多都是高生产、高耗能的产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我们需要改进传统产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其一,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二,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三,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源头防止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的尖端技术,为我们的技术革命带来了新思路。它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在国家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确立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方针,将发展高技术产业纳入国策,有利于推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进步需要依托第三产业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同时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在以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各个国家依靠科技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但又必须依照本国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它包括创新政策、创新文化等软环境;科研设施、信息网络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我国发展民生科技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需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大对民生科技研发的管理工作
(1)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发展。发展民生事业,紧紧围绕民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民生、提高效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地判断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式,切实把国家关注、社会需要和惠民的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同时,着眼于民生事业的长远发展,遵循围绕民生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原则,不断加强科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提高民生问题解决水平。
三、发展民生科技的现实意义
民生科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直接反映科学技术解决民生问题的程度和领域。有人认为民生科技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有人认为民生科技是在民生科學基础上融合了相关的技术。发展科技不是目的,造福于人类才是宗旨。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不同层面的和谐,然而,无论何层面的和谐,均离不开科技,尤其是民生科技的支撑。民生科技贴近我们百姓的生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科技。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是我国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解决好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这极有必要对民生科技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元,王海燕.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J].中国科技论坛,2008(1).
[2]童天湘.高科技的社会意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魏江.民生科技迫切需要创新理论体系[J].民生科技,2008(1).
[4]王海燕.民生科技的目标:造福民众创造和谐[J].民生科技,2008(1).
[5]杨小波.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2).
关键词:民生科技;民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F1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68-01
一、问题的提出
1.民生问题的内涵
民生问题,简言之,就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诸如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和子女教育上面。孙中山先生将民生问题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认为“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由于不同的时代、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民生问题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关注领域,但不变的是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和政府依靠科技和政策,为人民谋福利,切实关注和解决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民生科技的内涵
“民生科技”一词走进人们的视线,是在2007年由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首次提出的,是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民生科技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用科学技术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结果。它有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科学和人们生活的真正结合。
二、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
1.坚持民生优先原则
民生科技将作为今后科技研发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将目光投向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问题、就业和医疗卫生制度等等。一方面,把民生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的范畴里面,引进优秀人才,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关注民生科技的问题研究;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创建民生科技服务平台,让创新成果惠及民生,满足社会的需求。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我国传统产业众多,但大多都是高生产、高耗能的产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我们需要改进传统产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1)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由之路。其一,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二,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三,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源头防止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一种新兴的尖端技术,为我们的技术革命带来了新思路。它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在国家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确立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的方针,将发展高技术产业纳入国策,有利于推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的进步需要依托第三产业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理念,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同时加强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在以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各个国家依靠科技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但又必须依照本国的国情,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显著特征,它包括创新政策、创新文化等软环境;科研设施、信息网络等硬环境;以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外部环境。我国发展民生科技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需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努力提高原始性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大对民生科技研发的管理工作
(1)必须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发展。发展民生事业,紧紧围绕民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改善民生、提高效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地判断国家经济的发展形式,切实把国家关注、社会需要和惠民的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同时,着眼于民生事业的长远发展,遵循围绕民生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原则,不断加强科技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提高民生问题解决水平。
三、发展民生科技的现实意义
民生科技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直接反映科学技术解决民生问题的程度和领域。有人认为民生科技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有人认为民生科技是在民生科學基础上融合了相关的技术。发展科技不是目的,造福于人类才是宗旨。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不同层面的和谐,然而,无论何层面的和谐,均离不开科技,尤其是民生科技的支撑。民生科技贴近我们百姓的生活,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科技。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中国的事情做好,是我国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解决好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这极有必要对民生科技进行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元,王海燕.中国应加强发展民生科技[J].中国科技论坛,2008(1).
[2]童天湘.高科技的社会意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魏江.民生科技迫切需要创新理论体系[J].民生科技,2008(1).
[4]王海燕.民生科技的目标:造福民众创造和谐[J].民生科技,2008(1).
[5]杨小波.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