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课堂提问,发现有肤浅、散乱、偏颇、急促等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用优质的提问去触发学生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一是开展运用性提问,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二是开展分析性提问,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三是开展综合性提问,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四是开展评价性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关键词:提问;语言训练;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117-0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问题是思维的引子,思维活动总是从特定问题开始的。优质的提问,就像医学专家把脉一样,能够找准学生思维的活跃点,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提问,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第一,提问肤浅。有的问题,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像水面上的油,不能深入到教学的中间,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思维含量的语言训练。即使有一些所谓的训练,也不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展开。第二,提问散乱。有的教师一堂课会提上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问题,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没有中心目标和逻辑顺序,搞得学生晕头转向。第三,提问偏颇。语文课姓“语”,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字词句篇,不能抛却;“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作文)说(口语)习(习惯)”七字诀不能忘却。可是,有的提问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学科的重点属性,变成了其他学科的课堂。第四,提问急促。这样的课堂提问,由于没有一个主问题,没有一个中心线索,故而犹如疾风骤雨,容不得学生思考。殊不知,每一次提问,都要给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咀嚼品味,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要耐心等待学生消化,因为思维的过程比单纯记住结果更有价值。
  怎样提问,才更优质呢?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简而言之,学语言、练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任务。就是说,课堂提问要紧扣教材特点,有所取舍,把握教学重难点,聚焦语言实践活动,设计具有思维挑战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能够“撬动”课堂的“支点”,触及文本的核心地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形成思维的波澜,走向语言与思维的共同生长。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几个层次[1]。相应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相应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品质。笔者在学习布卢姆的相关理论后,在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钻研语文教材,开展了课堂提问的探索尝试。
  一、运用性提问,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灵活性和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敏锐程度。一般思维灵活、敏锐的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思考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运用性提问,是指教师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强化记忆,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教师应在教学中,围绕课文的重点,采用运用性提问,将学习任务转化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新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透彻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以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七课《操场上》的教学设计为例,学习内容是六个词语: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过去的教学设计总是将其简单地按照提手旁和足字旁分为两组词语来学习,未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现在为了训练思维,教师将学习任务情境化,设置了这样的要求:
  (1)将六个词语分别装入信封,分小组认读;
  (2)请给这六个词语分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的原因。
  学生按照明确的要求,进行小组认读、分类。在词语分类中,出现了多种情况。第一种是把“打球、拍皮球、踢足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球类运动。第二种是把“拍皮球、踢足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三个字的球类运动。第三种将“打球、拔河、拍皮球”归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用手完成的运动;将“跳高、跑步、踢足球”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用脚完成的运动。三种分类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家立刻有了比较与鉴别,尤其是对第三种分类方法的印象极为深刻。上述案例,针对一年级生字字形的重点,设计了一个运用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原有的认识开始,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强化了字形的记忆,对词意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分析性提问,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分析性提问,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因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围绕课文的难点,采用分析性提问,一点突破,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清思维的条理。
  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麻雀》的课后习题:课文是怎么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的?笔者分析,课文是没有写老麻雀怎么勇敢地与猎狗搏斗,事实上老麻雀也不可能与猎狗搏斗起来,所以理解老麻雀的无畏是个难点。其实,作者屠格涅夫写老麻雀的无畏正是通過描写它无比害怕猎狗,但是为了救小麻雀,义无反顾地扑下来,站到了庞大的猎狗面前而呈现的。为此,教师设计了如下分析性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
  (1)“无畏”是什么意思?
  (2)老麻雀没有畏惧,不知道害怕吗?
  (3)课文哪些地方,你读出了老麻雀的内心害怕?
  (4)有同学说,如果要写出老麻雀的无畏,应该这样写才对:“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怒目圆睁,厉声呵斥猎狗,它沉着冷静,毫不畏惧,准备着一场搏斗。”屠格涅夫难道不知道应该这样写吗?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写老麻雀的紧张与害怕呢?
  以上案例,采用了分析性提问,由课文难点开始,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文本深处,伸向作者的语言精妙处。学生在语言品读的过程中,悟到了作者写作的秘妙,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促进了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的提升。   三、综合性提问,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广阔性和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广度和深度。综合性提问,主要是要求学生整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即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合教材内容的概念、规则等的提问方式。在教学中,围绕课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点,为迁移语言实践,教师一般会设计综合性问题。
  如在学习了《小松鼠的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文章后,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迁移性训练。
  教师1: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尾巴有什么用?请你制作一条微信朋友圈信息,写上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贴上尾巴的图片和特写照。
  教师2:如果你是一位动物学家,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沙漠、海洋),你发现了一种世人没有见过的动物,这个动物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尾巴在这个环境中功能很强大。请你以动物学家的身份,向世人介绍这种动物,说明它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有这样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设计属于理解性提问,第二种设计是有思维含量的综合性提问。原因是,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必须要对已有的动物尾巴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推理,想象可能的结论。学生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去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功能,如壁虎尾巴能自断保护自己,蜥蜴尾巴有毒汁能抗敌,鹿的尾巴会报警,狐猴尾巴像仓库可以储备营养,等等。学生会在对已有尾巴进行比较分析后设计推理,设计了集中多种功能的海洋动物尾巴,沙漠动物尾巴,丛林动物尾巴。小朋友又是画又是写,忙得不亦乐乎。这样的综合性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大有裨益。
  四、评价性提问,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独创性和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的创造和批判的程度。评价性提问,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针对人的思想观点、事件正误和作品的优劣等,进行评价性提问。
  如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课文《掌声》时,要求如下:
  一读课文,思考掌声让英子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划出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二读课文,关注人物的行为,去推想人物的内心,抓住英子的表现,去推想英子的心理。
  三读课文,尝试改写,把英子的内心活动加入文中。然后比较评价改文与原文,说说你的感受。
  四读课文,以英子的身份,来讲讲这个故事。
  以上四次读书要求是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一读,读出了人物的表现,读出了故事的明线。二读,由表及里,读出了人物的内心,理解了掌声的内涵,读出了故事的暗线。三读,直击更高级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比较评价改文与原文,进行有理有据地判断,找出了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秘诀:在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来体现。四读,转换人称讲故事,在评价性提问中对学生进行独创性训练。学生在故事的讲述中,既检验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检验了对人物内心的把握,还训练了语言转换的创造能力。这样的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思考和探究。
  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核心问题情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学语言与练思维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心态,推进语言实践活动,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79.
  责任编辑:李韦
  Ask Questions Elaborate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Thinking Quality
  CAO Mingxia
  (Chang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Jiangyin High-tech Zone, Jiangyin 2144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current classroom question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uperficiality, disorganization, bias, and rush.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classes, carefully designing questions and using high-quality questions to trigger students’ thinking can enrich students’ language accumulation. The first is to develop practical questioning to cultivate flexibility and agility of thinking; the second is to develop analytical questioning to cultivate the logic and orderliness of thinking; the third is to develop comprehensive questioning to cultivat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inking and lastly, carrying out evaluative questioning to cultivate origina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questioning; language training; thinking quality
  收稿日期:2020-05-26
  作者簡介:曹明霞,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江苏无锡,214400)副校长,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文体意识与读写能力提升有密切关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童话在语文统编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童话教学要在对童话文本准确认知的基础上,运用“讲一讲”“演一演”“辨一辨”“品一品”“编一编”等教学策略,实现“教会一篇,认识一类,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童话教学;文体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
摘要:思维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必须依托充足的思维原料。字源资源即为重要的思维原料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发与运用字源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作用。  关键词:字源资源;思维素养;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9B-0047-05  自
学生工作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尽管其内容十分烦杂,但同样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中,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是保证效果的重要基础。
目的研究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间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
据外电报道,最近,越南国内咖啡价格突然大幅上涨,甚至在2002年3月初出现了“咖啡抢购风”,咖啡价格超过8000越盾(约合0.53美元),比一个月以前上涨了50%至70%。
目的探讨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收治接受机械通气辅助的患者,予以体位护理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ICU病房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恩格斯与丹尼尔逊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争论,并得出五个基本启示:1.关于俄国社会特征和社会转变实质的争论,启示:“从公社农业和家庭宗法式工业过渡到现代
摘要:随着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学科逐渐形成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在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将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升和道德素质的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基于课程开发的课程化表达、基于课程实施的生活化表达、基于课程准备的资源化表达、基于课程时空的社会化表达,让学科课程成为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平台
摘要:从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出发,分析了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下教学诊改的重要意义,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以过程性诊改为抓手,通过目标链、标准链的打造与制度体系的建设,自主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改,构建从机制、体系、平台、队伍、文化等全方位、多元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内部质量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实践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