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消极被动的学习动机和影响学习的因素,总结了建构主义概念和教学思想,对运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深入大胆的改革探索,经教学实践检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改革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无论在理论课教学或者术科教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体育院校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名词多,记忆起来往往枯燥乏味;再加上千变万化的体育动作,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改进教学,我们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2011~2013级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1.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的情况
通过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三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0%)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来学习的,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对学习效果起着主要作用。而学生的文化基础、训练比赛的影响不很突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更能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调查中动机因素仅排在第5位。随机访谈也发现本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系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具备大学生必备的自学学习习惯;在文化学习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遇难而退”,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更易受任课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甚至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末时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材内容难易程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找出与训练专项的结合点。
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1 何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建构主义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许多学科或领域纷纷采纳、应用建构主义观点。
2.2 建构主义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知识时主体认知特点的作用。学习不仅是模仿,也有自身的创造。学习结果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创造。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促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2.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当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等角色,同时,借助一系列的学习环境要素(如:情境、协作、会话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首创精神,并让他们有效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3.1 调整原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体系.突出重点
依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响应高等教育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发展”。我们大胆探索教材内容的改进。我们打破原教材的七个章节按系统教学的顺序,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形成除绪论外包括五个章节的内容体系。绪论除阐述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外,重点强调学习的目的,用大量运动实践与解剖学原理相结合的生动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
3.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调查显示。在影响学生运动解剖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改变重讲述的传统讲课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艺术,课前精心设计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建构思想的教学必须针对各系统、各章节的特点,精心设计,恰如其分地引导。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着先自学,然后讨论、归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后教师再作详尽的讲解。对于肉眼能够观察到的骨、关节、肌肉等各部分,将需要观察的内容捉出来,让学生先对照书中的插图、标本或模型,自己观察其结构。然后再集体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大的效益是短时间内能够基本掌握和记住所学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每分析一个动作,凡能在课堂上做出来的,就让学生按教材中描述的动作要领在器材上做出示范,边做动作边运用肌肉协作关系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和其他院校学生一样。他们具有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同样渴望四年大学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长期不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提升,作为解剖课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运动解剖学教学探索,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因材施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运动学知识,鼓励其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对后续课程的堂习也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高前进,男(1968,11—),博士,主要从事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与研究。
石家庄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之一,无论在理论课教学或者术科教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体育院校各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名词多,记忆起来往往枯燥乏味;再加上千变万化的体育动作,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改进教学,我们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2011~2013级学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1.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影响学习效果因素的情况
通过对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三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0%)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来学习的,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对学习效果起着主要作用。而学生的文化基础、训练比赛的影响不很突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习目的与动机更能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但对学生的调查中动机因素仅排在第5位。随机访谈也发现本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不系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具备大学生必备的自学学习习惯;在文化学习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遇难而退”,容易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更易受任课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甚至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末时的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材内容难易程度、改革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找出与训练专项的结合点。
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1 何为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建构主义理论较好的解释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许多学科或领域纷纷采纳、应用建构主义观点。
2.2 建构主义的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学习知识时主体认知特点的作用。学习不仅是模仿,也有自身的创造。学习结果并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再理解、再创造。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促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
2.3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依据建构主义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当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等角色,同时,借助一系列的学习环境要素(如:情境、协作、会话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及首创精神,并让他们有效地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3.1 调整原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体系.突出重点
依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响应高等教育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注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发展”。我们大胆探索教材内容的改进。我们打破原教材的七个章节按系统教学的顺序,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形成除绪论外包括五个章节的内容体系。绪论除阐述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外,重点强调学习的目的,用大量运动实践与解剖学原理相结合的生动例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
3.2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调查显示。在影响学生运动解剖学学习效果的因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改变重讲述的传统讲课方式,有针对性地采取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艺术,课前精心设计细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建构思想的教学必须针对各系统、各章节的特点,精心设计,恰如其分地引导。较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对照着先自学,然后讨论、归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后教师再作详尽的讲解。对于肉眼能够观察到的骨、关节、肌肉等各部分,将需要观察的内容捉出来,让学生先对照书中的插图、标本或模型,自己观察其结构。然后再集体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大的效益是短时间内能够基本掌握和记住所学的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每分析一个动作,凡能在课堂上做出来的,就让学生按教材中描述的动作要领在器材上做出示范,边做动作边运用肌肉协作关系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和其他院校学生一样。他们具有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同样渴望四年大学生活后各方面都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长期不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提升,作为解剖课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运动解剖学教学探索,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因材施教,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运动学知识,鼓励其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对后续课程的堂习也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高前进,男(1968,11—),博士,主要从事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与研究。
石家庄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