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75年比贝首次提出“价值判断”的概念后,教育评价就被认定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评价目的合理化以及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和价值协商制度是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多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58-02
一、当代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一)评价主体
1、政府
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协调者,政府有权力也有责任要求高等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引导高等教育继承民族文化的遗产、全面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等。因此,代表全社会的利益综合地考虑与表达对于高等教育的期望是多元价值背景对政府的新要求。
2、市场
市场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根本的价值理念,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在评价高等教育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其自身需要的直接反映,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高等教育评价应该赋予市场更多的话语权,通过合理地调控和布局社会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转。
3、高校
高等院校自身角色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成为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可能性。现代高等院校通过改变单纯追求学术价值的态度,以比较全面的观点综合考虑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或地区)服务方面的功能,注重长远利益和政府与市场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4、学生
自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并从最高权力机构的行政法规确立了大学的收费制度以后,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所以他们有权作为评价主体了解学校发展的情况,使自身的价值与追求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得到显著的体现。
(二)评价目的
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国际教育评价的发展基本是沿着从“关注评价者的需要”向“关注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前进的。[2]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应该更加注重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并将评价客体的自身进步作为评价标准,完成从“个人——社会——个人”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循环过程。
(三)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价值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当代多元价值观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者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多元评价主体的不同诉求,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准则。
(四)评价手段
教育评价最初是通过使用标准化和客观化的问卷进行的,在对这种方法局限性的认识基础上,定性分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价要求科学的评价手段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结合的解析论证,进而作出价值判断。
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了多元价值主体的利益
美国学者顾巴和林肯在《第四代评价》中,深刻地总结和批判了管理主义的倾向,认为管理者总是通过权力和提供资助控制着评价,决定着评价的范围、任务以及评价的报告对象。[3]我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和管理主义倾向导致高等教育评价功利化地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和利益,而忽视了其他价值主体的诉求,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阻碍了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达成和功能发挥。
(二)功利主义倾向异化了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予评议估价,从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评价只看重评价的结果,突出了对大学的检查、鉴定、排序和教育问责。这种评价执行了作为管理者的政府的命令,而对大学本身的鞭策和激励起不到任何作用,难以形成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动力机制,教育评价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价值的协调和认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走向
(一)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思路——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
第四代教育评价思想打破了以往评价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把评价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共同建构的活动,以“回应”各种与评价利益相关的人为评价的出发点,以“协商”为途径达成“共同建构”和“全面参与”,反对把评价对象排除在活动之外的错误做法。[4]他们认为,评价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客观”的过程,而是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5]因此,评价者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不能有欺骗行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是平等、合作的伙伴。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中的“共构”思想打破了以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紧张对立的关系模式,解决了评价主体价值多元化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高等教育评价中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时价值多元化这一现实问题的新思路。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趋势
1、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科学化,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教育评价最初是作为一种测量活动而产生的,追求客观、科学的精确量化,强调对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的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评价信息都能做到全盘的量化,对一些没有必要或者是无法进行量化的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以后的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先定性后定量最后再定性的过程,把定量和定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和有效。
2、高等教育评价目的合理化,重视发挥教育评价的决策服务功能
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将不再仅仅发挥着鉴定合格的功能,而是更加其注重估价成就、改进工作的功能。为了更好更科学地管理教育事业,准确把握教育的未来,教育评价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将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特别是教育决策部门会越来越重视发挥这个功能。
3、教育评价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高等教育评价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多元主体参与”要求把使用评价信息的各方面人员邀请到评价中来,请他们提出对评价的要求和建议,以使评价结果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6]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在借鉴西方多元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高等学校制度,使所有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都能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价值需求,形成有利于改进课程、教学、学校教育的高等教育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机制。
(2)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协商机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可以参考第四代教育评价中协商的办法,建立价值协商的机制,达到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形成共识、协调工作的作用。评价以多元主体的价值需求为主,把特定主体的优势需要作为判断价值客体是否满足主体价值需求的首要依据。同时兼顾其它主体的需求,尤其是要尊重权力较少的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力求通过协商的方式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作为价值主体时的价值需求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概况[EB/OL].中国网.1993.
[2]苏昕,侯鹏生.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结构多元化和价值冲突[J].教育研究,2009,(10):61.
[3]刘凤泰.在2005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
[4](瑞典)胡森(Husen,T.)著,张斌贤译.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05,604-605,606,574.
[5]卢立涛.测量、描述、判断与建构——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6-7.
[6]杜瑛.价值多元化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8,(5):23.
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多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58-02
一、当代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一)评价主体
1、政府
作为社会总体利益的协调者,政府有权力也有责任要求高等教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劳动力,引导高等教育继承民族文化的遗产、全面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等。因此,代表全社会的利益综合地考虑与表达对于高等教育的期望是多元价值背景对政府的新要求。
2、市场
市场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为根本的价值理念,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在评价高等教育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是其自身需要的直接反映,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特征。高等教育评价应该赋予市场更多的话语权,通过合理地调控和布局社会资源,保障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转。
3、高校
高等院校自身角色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成为高等教育评价主体的可能性。现代高等院校通过改变单纯追求学术价值的态度,以比较全面的观点综合考虑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关注社会(或地区)服务方面的功能,注重长远利益和政府与市场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
4、学生
自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大纲》[1],并从最高权力机构的行政法规确立了大学的收费制度以后,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所以他们有权作为评价主体了解学校发展的情况,使自身的价值与追求在高等教育评价中得到显著的体现。
(二)评价目的
从评价的目的来看,国际教育评价的发展基本是沿着从“关注评价者的需要”向“关注被评价者的素质发展”前进的。[2]多元价值观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应该更加注重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并将评价客体的自身进步作为评价标准,完成从“个人——社会——个人”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循环过程。
(三)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不同的评价主体和价值选择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当代多元价值观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者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多元评价主体的不同诉求,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准则。
(四)评价手段
教育评价最初是通过使用标准化和客观化的问卷进行的,在对这种方法局限性的认识基础上,定性分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现行的高等教育评价要求科学的评价手段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结合的解析论证,进而作出价值判断。
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了多元价值主体的利益
美国学者顾巴和林肯在《第四代评价》中,深刻地总结和批判了管理主义的倾向,认为管理者总是通过权力和提供资助控制着评价,决定着评价的范围、任务以及评价的报告对象。[3]我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和管理主义倾向导致高等教育评价功利化地反映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和利益,而忽视了其他价值主体的诉求,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阻碍了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达成和功能发挥。
(二)功利主义倾向异化了高等教育评价的目的
高等教育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予评议估价,从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功利主义倾向的教育评价只看重评价的结果,突出了对大学的检查、鉴定、排序和教育问责。这种评价执行了作为管理者的政府的命令,而对大学本身的鞭策和激励起不到任何作用,难以形成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动力机制,教育评价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价值的协调和认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走向
(一)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思路——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依据
第四代教育评价思想打破了以往评价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把评价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共同建构的活动,以“回应”各种与评价利益相关的人为评价的出发点,以“协商”为途径达成“共同建构”和“全面参与”,反对把评价对象排除在活动之外的错误做法。[4]他们认为,评价并不是“外在于人的”、“纯客观”的过程,而是所有参与评价的人,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5]因此,评价者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不能有欺骗行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是平等、合作的伙伴。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中的“共构”思想打破了以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紧张对立的关系模式,解决了评价主体价值多元化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高等教育评价中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时价值多元化这一现实问题的新思路。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趋势
1、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科学化,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
教育评价最初是作为一种测量活动而产生的,追求客观、科学的精确量化,强调对科学实证主义方法的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评价信息都能做到全盘的量化,对一些没有必要或者是无法进行量化的评价,采用定性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以后的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遵循先定性后定量最后再定性的过程,把定量和定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和有效。
2、高等教育评价目的合理化,重视发挥教育评价的决策服务功能
随着教育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将不再仅仅发挥着鉴定合格的功能,而是更加其注重估价成就、改进工作的功能。为了更好更科学地管理教育事业,准确把握教育的未来,教育评价为教育决策服务的功能将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特别是教育决策部门会越来越重视发挥这个功能。
3、教育评价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1)高等教育评价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多元主体参与”要求把使用评价信息的各方面人员邀请到评价中来,请他们提出对评价的要求和建议,以使评价结果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6]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在借鉴西方多元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高等学校制度,使所有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都能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价值需求,形成有利于改进课程、教学、学校教育的高等教育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机制。
(2)高等教育评价价值协商机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可以参考第四代教育评价中协商的办法,建立价值协商的机制,达到增进了解、促进沟通、形成共识、协调工作的作用。评价以多元主体的价值需求为主,把特定主体的优势需要作为判断价值客体是否满足主体价值需求的首要依据。同时兼顾其它主体的需求,尤其是要尊重权力较少的价值主体的价值选择,力求通过协商的方式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作为价值主体时的价值需求以最大程度的达到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概况[EB/OL].中国网.1993.
[2]苏昕,侯鹏生.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结构多元化和价值冲突[J].教育研究,2009,(10):61.
[3]刘凤泰.在2005年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
[4](瑞典)胡森(Husen,T.)著,张斌贤译.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05,604-605,606,574.
[5]卢立涛.测量、描述、判断与建构——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述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6-7.
[6]杜瑛.价值多元化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