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外卖的兴起对方便面形成了直接冲击,二者的消费人群高度贴合。很多原来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轻人正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随手一点、网上支付就可能等来一顿美食,这个过程甚至比泡方便面还简单。更关键的是,网络送餐在口味、饭菜量上显然都要远胜过方便面。
上月末,国内一家方便面龙头企业交出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与净利润双降的业绩答卷,其中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更是创下了10年来的单季最大跌幅。以2011年作为分界点——2011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这家方便面企业港股股价涨幅超过20倍;从2012年开始,其利润开始持续下滑。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14年开始,其港股股价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下跌,2014年和2015年其复权股价分别下跌20.13%和36.59%。从去年10月份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其港股股价从13港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93港元,跌幅超过三成。
国内方便面产业连续四年下滑
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方便面产业已是连续第四年下滑,而且调整还在继续。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而这种调整在今年前8个月仍在继续,依然未能止跌回升。根据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
有分析报告指出,方便面市场连续数年出现衰退,一方面与产品品质、口味的一成不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仍在于行业创新严重滞后,二三十年来方便面在形式、口味上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人们看也看腻了,就别说吃了!”
高端化没能救方便面的命
其实方便面企业也在努力寻找突围模式,但最终都似乎遇到了瓶颈。首先,面对市场被蚕食,各大型方便面巨头都在提升方便面档次上做着尝试,希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以此摆脱方便面是“廉价食品”的定位,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适应人们的口味提升。
但事实上,方便面企业升级提价策略的成效也面临考验。康师傅曾在去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产品的升级提价,但立即导致了销售渠道商的观望,销量明显下滑。
而定价将近30元的统一“满汉宴”在市场上的销售并不乐观,很多大型超市寸土寸金的货架上根本就没有上架。一些消费者对于30元一盒的方便面表示惊讶:“料再足能比得上我去叫份外卖吗?”
被网络外卖打败的方便面
外界对方便面的这种高端化转型前景并不看好,“虽然能提高价位,但终究是小众消费而且无法形成常态”。因为想用提升品质和价位的方法去与正餐抢市场恐怕不太现实,恐怕一旦价格超过10元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餐盒饭了。更关键的是,方便面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里不是“正经饭”,充其量只是没办法应急时才吃的,而这一印象的形成恐怕与方便面长期以来的低价竞争以及油炸面饼不健康的观念有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各方便面企业也都把年轻人作为大力争取的消费人群,通过各种品牌推广力图塑造品牌的年轻化概念,从几大方便面巨头巨资投入电视台娱乐节目就可看出其对年轻人的渴望。但有报告分析,网络外卖的兴起对方便面形成了直接冲击,“二者的消费人群高度贴合,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这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变化。”很多原来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轻人正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随手一点、网上支付就可能等来一顿美食,这个过程甚至比泡方便面还简单。
更关键的是,网络送餐在口味、饭菜量上显然都要远胜过方便面,在价格上虽然不占优势,但对于10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面来说则是直接的拦路虎。对于方便面市场的下滑,有消费者表示最关键的还是十年来口味就没什么变化,仅仅依靠调味料和蔬菜渣勾芡口味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口味越来越刁的年轻人。而年轻人一直是方便面消费者的最大群体。
行业模仿秀让方便面丧失创新动力
其实方便面行业内人士对于人们对方便面口味的吐槽也心知肚明,一家方便面企业人士表示,技术和成本都是阻碍方便面发展创新的关键。从技术上,目前只能做到把新鲜蔬菜干燥制成蔬菜包,品种也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更先进的技术让成型的配菜能够既与方便面一起长期保存又能通过热水短时间加热就恢复状态,尤其是在肉制品方面更是如此。另外一点就是方便面的价位一旦超过某一范围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这直接决定着方便面要精算原料成本。“人们对配料有高需求,厂家对成本需要严控制,这两点把方便面的可开发范围限制在了很窄的范围。”
方便面企业疏于创新的另一个關键原因在于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保护,当一个品牌创新出一个新口味后,其他品牌就会一哄而上,从名称到包装图案、颜色都模仿得淋漓尽致。
行业盛行模仿秀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无心也无力开发新产品。高度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开发者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影响,跟风者也只能跟着喝汤,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红海过热,蓝海寂寞”,有人这样描述方便面市场同质化、少层次、无差异的竞争现状。
绿色小树草地分割线
上月末,国内一家方便面龙头企业交出了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与净利润双降的业绩答卷,其中今年第二季度的利润更是创下了10年来的单季最大跌幅。以2011年作为分界点——2011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这家方便面企业港股股价涨幅超过20倍;从2012年开始,其利润开始持续下滑。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14年开始,其港股股价几乎每个季度都在下跌,2014年和2015年其复权股价分别下跌20.13%和36.59%。从去年10月份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其港股股价从13港元一路跌至现在的8.93港元,跌幅超过三成。
国内方便面产业连续四年下滑
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方便面产业已是连续第四年下滑,而且调整还在继续。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而这种调整在今年前8个月仍在继续,依然未能止跌回升。根据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
有分析报告指出,方便面市场连续数年出现衰退,一方面与产品品质、口味的一成不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替代品出现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仍在于行业创新严重滞后,二三十年来方便面在形式、口味上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人们看也看腻了,就别说吃了!”
高端化没能救方便面的命
其实方便面企业也在努力寻找突围模式,但最终都似乎遇到了瓶颈。首先,面对市场被蚕食,各大型方便面巨头都在提升方便面档次上做着尝试,希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以此摆脱方便面是“廉价食品”的定位,一方面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适应人们的口味提升。
但事实上,方便面企业升级提价策略的成效也面临考验。康师傅曾在去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产品的升级提价,但立即导致了销售渠道商的观望,销量明显下滑。
而定价将近30元的统一“满汉宴”在市场上的销售并不乐观,很多大型超市寸土寸金的货架上根本就没有上架。一些消费者对于30元一盒的方便面表示惊讶:“料再足能比得上我去叫份外卖吗?”
被网络外卖打败的方便面
外界对方便面的这种高端化转型前景并不看好,“虽然能提高价位,但终究是小众消费而且无法形成常态”。因为想用提升品质和价位的方法去与正餐抢市场恐怕不太现实,恐怕一旦价格超过10元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快餐盒饭了。更关键的是,方便面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里不是“正经饭”,充其量只是没办法应急时才吃的,而这一印象的形成恐怕与方便面长期以来的低价竞争以及油炸面饼不健康的观念有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各方便面企业也都把年轻人作为大力争取的消费人群,通过各种品牌推广力图塑造品牌的年轻化概念,从几大方便面巨头巨资投入电视台娱乐节目就可看出其对年轻人的渴望。但有报告分析,网络外卖的兴起对方便面形成了直接冲击,“二者的消费人群高度贴合,即便是在三四线城市,这也是很容易感受到的变化。”很多原来宅在家里靠方便面度日的年轻人正是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随手一点、网上支付就可能等来一顿美食,这个过程甚至比泡方便面还简单。
更关键的是,网络送餐在口味、饭菜量上显然都要远胜过方便面,在价格上虽然不占优势,但对于10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面来说则是直接的拦路虎。对于方便面市场的下滑,有消费者表示最关键的还是十年来口味就没什么变化,仅仅依靠调味料和蔬菜渣勾芡口味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口味越来越刁的年轻人。而年轻人一直是方便面消费者的最大群体。
行业模仿秀让方便面丧失创新动力
其实方便面行业内人士对于人们对方便面口味的吐槽也心知肚明,一家方便面企业人士表示,技术和成本都是阻碍方便面发展创新的关键。从技术上,目前只能做到把新鲜蔬菜干燥制成蔬菜包,品种也比较单一,目前还没有更先进的技术让成型的配菜能够既与方便面一起长期保存又能通过热水短时间加热就恢复状态,尤其是在肉制品方面更是如此。另外一点就是方便面的价位一旦超过某一范围就意味着自取灭亡,这直接决定着方便面要精算原料成本。“人们对配料有高需求,厂家对成本需要严控制,这两点把方便面的可开发范围限制在了很窄的范围。”
方便面企业疏于创新的另一个關键原因在于无法形成有效的创新保护,当一个品牌创新出一个新口味后,其他品牌就会一哄而上,从名称到包装图案、颜色都模仿得淋漓尽致。
行业盛行模仿秀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无心也无力开发新产品。高度的同质化竞争使得开发者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影响,跟风者也只能跟着喝汤,这对整个行业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红海过热,蓝海寂寞”,有人这样描述方便面市场同质化、少层次、无差异的竞争现状。
绿色小树草地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