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全面型人才,我国一些综合性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建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是扬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组在基于校园网络系统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情况调研下,将网络教学资源和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
【机 构】
:
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225009;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扬州2250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全面型人才,我国一些综合性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建设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的相关课程,并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教学改革探索.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是扬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组在基于校园网络系统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情况调研下,将网络教学资源和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势下,线上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protein 1,CHI3L1)也称YKL-40,是一种新发现的肌肉因子,该肌肉因子可在多种细胞分泌包括骨骼肌细胞、巨噬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炎症、运动可调节CHI3L1mRNA的表达.在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哮喘、心力衰竭、癌症等的研究中发现,CHI3L1/YKL-40能诱发生物学效应,并且其功能紊乱与疾病的恶化呈正相关.近来,CHI3L1/YKL-40作为炎症、巨噬细胞分化标记物和癌症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引起越来越多
作为信号接头蛋白CRK家族成员之一,CRKⅡ参与细胞的增殖、存活、黏附、迁移、分化,但CRKⅡ与白血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采用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CRKⅡ在正常人外周血样本、非恶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初发患者骨髓样本、CML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骨髓样本中的表达情况;CRKⅡ小干扰序列瞬时转染K562细胞,获得CRKⅡ表达下调的K562
在大学生物化学课程中,有氧条件下的三羧酸循环一直是糖代谢的教学重点,而厌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途径却很少涉及.厌氧消化作为厌氧分解代谢的重要途径,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糖类厌氧消化的代谢途径和实验教学,对健全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丰富糖类物质代谢理论、助力学生全面理解糖类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差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糖类物质的厌氧消化代谢途径及其与有氧分解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21种常见糖类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实验结果,可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血红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负责运输氧的结合蛋白,是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的异源四聚体.本研究以血红蛋白为例,探讨PyMol作为教学辅助软件,将蛋白立体结构进行可视化,在蛋白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地向学生讲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相关的内容.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此软件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在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学中,氧化应激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为了减少上述疾病引起的损伤,氧化应激显然成为有效治疗一些疾病的一个方面.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是天然产物及人工合成,目前已有多种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应用于评价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该文通过检索来自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近十年的文献,对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从非酶法和酶法两个方面展开综述,为评价药物的抗氧化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校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和高效、科学的管理是推进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培养创新型综合人才和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国药科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为例,从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总结分析了6年多来平台在仪器开放共享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介绍了其具体实践和建设成效.同时针对运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以期为推进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强调师生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过程性学习管理为重要内容,并以加重过程性评价在综合成绩中的赋分比例为调节措施.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类、植物生产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构架和科研素质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属于教与学难度均较高的基础性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实施全面、公正、相对准确的评价,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能“说得清”.本文试图建立基于雨课堂、微助教等教学信息平台的混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供本课程或类似的基础性课程教学参考.
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为适应国家对卓越医生培养的要求,笔者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培养目标,围绕“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从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入手,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技术和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资源并融合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建立了覆盖学习全过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等分子与细胞整合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该理念打造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为深化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改革和卓越医生培养积累了经验.
氨基酸代谢是生化教学中物质代谢章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相关专业学习的基础.鉴于氨基酸代谢章节知识点较多,在以往课程中学生较难记忆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在教授此部分内容时,采用的“三字经”学习法、辩证学习法及转化医学设计.这些方法的设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整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节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知识整理工具.分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学科的重要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复、拥有大量对比概念、需要与科学进展联系等特点.思维导图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针对这些方面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优势,分别列举了以教师为对象和以学生为对象的使用方案,探讨了思维导图和其他教学模式的结合运用,并通过学生评价验证思维导图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