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车合并仅仅是开始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南北车合并是国家意志在轨道交通走出去战略的初步体现,目前国家层面正在考虑将中铁、中铁建强强联合或合并,在基建领域形成统一主体,避免恶性竞争。
  正应了一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南北车在分开14年之后,终于又走上了合并之路。
  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是2000年由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3月30日,南北车公开了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的新一任董事会和监事会候选人名单。
  “本世纪初,多家央企被拆分为两个或数个企业,部分都没有经过严密调研与设计。而这次合并释放的积极信号,就是高层会推进一些其他领域的央企重组。”王梦恕表示,从国家利益出发,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央企被合并,“以免在国外互相争斗”。
  机车制造就该形成合力
  《支点》:今年轨道交通领域的一件大事就是南北车合并,有反对者认为南北车合并会导致垄断,对这种观点您持何意见?
  王梦恕:技术垄断是国际合并的大趋势,重大工程、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不应招投标,应研究分配。这样更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工程的优质。
  南北车合并其实已酝酿多年,但曾受到来自原铁道部以及现在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总)的阻力。
  这种反对很容易理解:存在两个市场主体,自然会有竞价机制,铁总则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机车装备,大家都需要维护好铁总这个“超级大客户”。
  中国中车出炉后,铁总就能更实事求是地对机车性能提出更好要求。
  南北车分开研发,不利于技术力量集中,而且工程建设上也存在浪费。一些城市的地铁公司为平衡南北车利益,部分线路用南车产品,部分用北车产品。由于型号不同,需要在当地配置两个职能类似的维修工厂,占用了大量土地、厂房资源。
  当然,如果一定要揪住“垄断”一词,那么中国中车是追求“技术垄断”,而非市场垄断,因为合并后各自旗下子公司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而且国内尚有反垄断措施,能防止中国中车对铁总、地铁公司等形成垄断。
  从国家层面看,由于机车制造需要长期、持续、大量投入,在世界各国中均“一家独大”:德国为西门子,澳大利亚为庞巴迪,法国则为阿尔斯通。因此,合并也符合产业规律,有利于技术研发和夺取市场。
  《支点》:在有反对声音的情况下,合并如何顺利进行到目前这一步?
  王梦恕:要谈透这个问题,得从“高铁换能源”的国家战略谈起。
  一个国家最担心的就是能源短缺,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绝大部分国内煤炭、石油资源,会在百年内开采完毕。这种情况下,用国际领先的高铁技术去换资源,才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中国倾向于在能源、矿产丰富的地区发展轨道交通,包括非洲、中东地区。至于合作模式,则是有钱拿钱,没钱拿资源。部分项目铁路建设模式,是只有15%要现金,85%以资源、能源来兑换。
  对南北车而言,出口亦获益良多。由于铁总会对南北车采取压价、延期支付账款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利润,而出口海外,即便加上物流、人力、时间等成本,同类产品也比在国内销售的利润高得多。
  这种情况下,出口便成为一件利国利民、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事。然而,南北两车在海外大量恶性竞争,却让“好事变成坏事”。
  比如,一家公司已在国外以每辆车200万美元的价格中标,另一家公司则跑过去表示出资140万美元。最后,人家想为什么同类产品差价如此之大,对中国技术水平和商业道德产生怀疑,最终放弃了我们的产品。
  这一情况得到高层领导重视,并对两家企业提出严厉批评。最终为提高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国务院也开始督促南北两车合并。如果没有这样强有力的推动力,恐怕现在还合并不了。
  把过去的失误弥补回来
  《支点》:当年南北车拆分时也进行过科学规划,预判过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何现在却出现这样的问题?
  王梦恕:当初考虑的仅是出现两家供应商进行招投标,原铁道部就能通过竞争压价获利,并没有经过严密调研与设计。
  于是,南北车以长江为界,各占50%份额。但按照地域的区分,并不合理,导致两家企业业务架构和技术都相似甚至重合,由此导致恶性竞争:领导忙于找关系,大量技术人员忙于编标书,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提高,都受到一定影响。
  而且分家时两家企业海外业务都很少,因此更未考虑到在进行海外出击时如何形成合力。换句话说,现在的合并,就是把过去的失误弥补回来。
  这次的合并将更具科学性,对国家利益、能源消耗、技术研发、走出国门进行整体规划,以一个拳头出击海外,维护中国的大国形象。
  当然,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两车”不进行合并,而是加强合作,有序出击海外呢?
  不同企业打包出海的现象在国际上确实存在,譬如日本企业一向具备团结意识,会多个企业形成联合体参与海外投标。
  在我国,同行就是冤家,如南北车就谁都不服谁。国家之间的联合投标在国外很普遍,但在我国就很难形成,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支点》:那么,这次南北车合并具体将如何推进?
  王梦恕:目前,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已通过澳大利亚、德国、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反垄断审查,还需要通过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以及境外反垄断审查机构的核准。此后,集团最高领导将由国资委直接确定人选。
  当然,难点还是存在的。南北车有些业务是重合的,有些机车厂经营状况很不好。合并之后,就会涉及分工发展的问题,一些经营不好的分公司可能面临撤销或被迫转行的命运。
  高端领域的央企都有必要整合
  《支点》:您曾表示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也应当强强联合或合并,为什么?   王梦恕:中国轨道交通行业中,主要生产机车的南北车产业份额并不大,占比更大的是铁路基建,包括桥梁、隧道、轨道、四电(供电、通讯、信号、电传动)等。
  但同样的竞争问题,也出现在铁路基建之中:中国铁建与中国中铁在国外互相压价,有次甚至争执到项目所在国的人都表示,“别争了,一家给一点算了”。
  因此,南北车合并是国家意志在轨道交通走出去中的初步体现。目前国家层面考虑将中铁、中铁建合并,在基建领域也形成一个统一主体,避免恶性竞争。
  基建企业在国外修建铁路后,可以将项目本身和后期一些高附加值业务捆绑起来,带动机车出口、周边资源开采、土地开发、后期运营、维修服务等业务。
  中铁建、中铁目前已在海外一些地区从事矿产开采业务。但有些后期业务非其所长,希望以后国家层面能有统筹考虑,将基建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捆绑,形成团体出海,实现利益最大化。
  《支点》:现在很多央企核心管理者都在担心,自己的企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南北车。在您看来,还有哪些央企有合并趋势?
  王梦恕: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内汽车企业不但数量多,而且大都选择外资合资。一旦合资后,就变得只要利润不要技术,而且是国企得小利、外企得大利。
  于是,这么多年,中国高铁已掌握核心技术,但汽车产业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而且一些标准制定者,也不积极维护本土企业利益,明显带有为外企代言,或帮其争夺国内市场的主观意图。
  我建议汽车行业效仿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做法,以一个主体对外,实现技术的引进吸收。而且,要改变合资企业以引进外方伙伴的发展模式,实现充分的自主创新。
  除此之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需要举国之力进行长期、持续投资的高端产业,都有必要进行整合。
  以前石油行业的划定是以黄河为界,北边中石油,南边中石化,现在从国家层面也应考虑将中石化、中石油乃至中海油合并起来。这一领域关系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应形成一个主体来发展。
  《支点》:南北车合并后,会不会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让这些央企都开始出海协同。以后则可以不必通过合并,都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态势?
  王梦恕:合并是大势所趋。强强联合当然最好,但因经济利益往往实现不了。
  有的央企集团与分公司的上下关系,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层级分明。有时,集团与分公司甚至会出现内部掐架、抢项目的现象。这在海外招标的时候表现更为突出。
  一个集团内部协调起来都有难度,不同集团之间的合作就更不易了。
  以中铁与中铁建为例,即便是高层牵头进行战略合作,也不能避免旗下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直接参与海外招标。
  因此,只有在一个集团框架内进行协调,才能更加有序。
  招投标中的腐败须警惕
  《支点》:以往轨道交通建设,大都通过招投标来完成。当这些领域的企业合并之后,是否会使招投标的市场主体不足?
  王梦恕:在我看来,在一些小型项目中,招投标是合适的,但在国家核心大型基础设施,像轨道交通、能源领域,招投标本身就应取消。
  为了追求招投标,很多企业的技术人才不是用在真正解决技术问题上,而是用在拉关系、编标书上,甚至在标书上造假,把真正的发展都耽误了。
  如今国内很多项目招投标,会将一个工程分为多个部分招标,实质就是为了从中牟利。
  这种“多段招标”方式会构成极大浪费:将地铁线路分为十多段后,每段只有6公里左右,而项目方用于挖掘的盾构机寿命一般有10公里,挖掘6公里它就不再使用,另外4公里就白白浪费了。
  我建议重大项目建设可以将整个工程交给大单位承包,如BT方式(Build 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先进投资建设模式)就能避免很多腐败。针对铁路建设这类央企施工项目,更要让施工单位将精力放在建设本身。
  当然,目前海外若是这种“多段招标”的形式,我们可以不投,尤其铁路方面可以要求直接谈判,否则不干,要自己做出硬气。
  《支点》:万达集团王健林也曾经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认为招标其实就是竞价,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低价中标的公司反而可能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王梦恕:对啊,招标中企业往往经历多方竞争,造价会定得很低,但真的到了施工时就需要申请甲方补钱,而这里面也容易牵扯腐败。
  与甲方关系好,可能很快解决;如果关系不好,拖上几年不能解决,易产生腐败。
  而且,招投标会导致大家对甲方都没有一种感恩思想,总觉得“这个标是我争来的”,做事情时也没法全心全意。
  如果是国家分配的,这些企业就很认真做下去,态度完全不一样。我们以往很多产业都没有设置招投标,都是国家分配,最终结果就很不错。(支点杂志2015年5月刊)
  (文章为采访对象独立观点,不代表支点杂志立场。)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有组无织,有产无权”,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最大的难点。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在《村治之变:中国基层治理南海启示》一书中,作者以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样本,对南海农村基层的“政经分离”、集体经济转型改制等,作了全面的考察和深入分析。  我国农村是自治的、封闭的、基层的集体组织,其组织方式和产权界定一直都
期刊
核心提示:每卖出一瓶啤酒,就意味着消费者有一次切身体验。如果啤酒不能拥有好的品质和体验,消费者就不会建立品牌忠诚度。  李月  “中国啤酒整体市场已趋于饱和。”从事啤酒行业研究已十多年的中国酒业协会何勇,可以说是我国啤酒产业“扩张圈地”全部过程的见证人。  1994年是中国啤酒业结构性变化的标志年。彼时,青啤收购扬州啤酒厂,华润集团则与沈阳雪花啤酒厂合资成立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  此后,华润雪花
期刊
核心提示:企业家只有从微观入手提出自己的计划,才能从宏观见解中获益。未来,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企业才能赢利。  一场关于雾霾的大讨论,使得环保业上市公司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表现最强板块,也使得创业者对环保行业投资热情急剧上涨。  但是,社会对某个领域的重视程度,与这个领域的投资前景并无必然关系。从实践结果来看,过去十年的清洁能源领域,便是如此。  从21世纪初起,清洁能源技术就成为创业投资热点
期刊
2014年岁末,中国艺术界痛失巨匠——在画坛享有盛名的画家邵声朗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3岁。  邵声朗是湖北美术史乃至中国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之一。改革开放初,他与周韶华等 10 位国画家组建了晴川画会,这是国内最早的画会之一,被老一辈国画大师叶浅予先生赞为“长江画派”,受到中国画坛的广泛关注。  邵老一生热衷到险山峻岭采风,笔墨间激荡着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从不媚俗,也从不保守。其山水画,以
期刊
核心提示:中国今天地位的变化,需要教育跳跃式的发展,需要大众教育从直线路径转变为更加定制化的教育模式,从而将潜力最大化。如果新的教育系统能培养创造性的生产方式,那必定会减少对政府的依赖。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及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出版新著《大变革:南环经济带将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以下简称《大变革》),正在中国热销。在这本专著中,提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为“双E”:教育(Educatio
期刊
核心提示:智能家电今后发展,一方面取决于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完善与普及,另一方面要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智能家居发展已长达三十年,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玩。  早在21世纪前几年,缘于当时经济水平的限制,中国市场的智能化只能先从商用建筑开始,直到2008年,随着刺激内需政策出台,国内高档住宅开始尝试采用智能家居产品,特别是宽带铺设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催生智能
期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大幅度地开放了中国的市场,从而使我们中国的企业在和全球企业的竞争当中成长壮大,打造了入世以后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近日在其新书《中国,再启动》中回忆,每当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向了世界,在世界面前赢得了尊敬,我就感到骄傲。  在龙永图看来,2001年和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两个重要节点:2001年中国加入WTO,接受
期刊
核心提示:地方招商引资工作要转变思路,传统靠人脉、感情、短利等方面的模式正走向末途。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实力的重要工作,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  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众多挑战与制约。  首要的限制因素是有限的资源。地方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加上国家对土地、矿产等资源严格管理,过去招商引资的资源
期刊
4月16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4月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为主题的“首届长江论坛”,在湖北武汉召开。  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新常态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应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它们之间要如何协同发展?  借助该论坛,《支点》记者特邀多位专
期刊
核心提示:找准大势,靠的是眼光;迎着大势做事,靠的是执行力。  作为在中国软件和互联网领域浸润了20多年的老兵,李儒雄在2013年初欣然接受一个新身份——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  那时,创造了小米神话的雷军正好来武汉招聘大学毕业生,与老朋友李儒雄见面聊天,谈及天使投资一事,两人立马就有了成立光谷创业咖啡的想法,用李儒雄的话说是为了“寻找20多年前的雷军和李儒雄”。  20多年前,李儒雄和雷军一道,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