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o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17例产妇分为3组,3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体重、孕周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麻醉和手术方法等处置均相同;A组42例术毕静脉推注托烷司琼8mg,B组47例术毕静脉推注托烷司琼8mg、地塞米松10 mg,C组28例术毕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l,观察记录产妇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产妇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26.2%、14.9%、64.3%,A、B两组不仅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χ2=4.499,P<0.05;χ2=10.386,P<0.01),而且两组的中、重度恶心、呕吐产妇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C组。结论:剖宫产术毕静脉联合应用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抗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术后恶心、呕吐;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31-02
  术后恶心、呕吐是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发生率约为20%~60%,尤以剖宫产或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为甚;近年来,我院在剖宫产术后联合应用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抗术后恶心、呕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17例,年龄23~34岁、平均27.6岁,体重67~79kg、平均72.2 kg,ASAⅠ~Ⅱ级,妊娠37+3~42周+4、平均40.2周,剖宫产原因包括胎儿过大、胎位异常、宫内乏氧、产程停滞、产道异常、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高龄初产妇、珍贵儿等,产妇均无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史、精神病史和眩晕病史,术前均按要求禁食、禁饮,且术前24h未使用任何抗呕吐药物。经征得产妇同意并依据术后应用抗恶心、呕吐药物的不同,将117例产妇分为3组,其中A组42例,平均年龄28.2岁、平均体重71.9kg、平均孕周39.7周;B组47例,平均年龄27.1岁、平均体重72.1kg、平均孕周40.3周;C组28例,平均年龄25.4岁、平均体重71.7kg、平均孕周40.5周。3组产妇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30min予咪唑安定5 mg、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L1~L2 或L2~L3 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术中从硬膜外导管间断推注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8~10ml维持麻醉,使麻醉平面在T5~T12范围;术中均持续吸氧,并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术毕前30min停止硬膜外腔给药。术毕A组静脉推注托烷司琼8mg;B组静脉推注托烷司琼8mg、地塞米松10 mg;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询问产妇的自觉感受,并观察记录产妇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3恶心、呕吐程度评价标准[1](1)恶心评分标准:0分为无恶心;1分为休息时无恶心,运动时稍有恶心感;2分为休息时间断有恶心感;3分为休息时有持续性恶心感,运动时有严重的恶心感。(2)呕吐评分标准:0分为无呕吐;1分为轻度呕吐(1~2次/24h);2分为中度呕吐(3~5次/24h);3分为重度呕吐(6次/24h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比较 术中3组产妇麻醉效果与腹肌松弛程度均满意,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均平稳,心电图正常;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无意外情况发生。
  2.2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A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26.2%(11/42),B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14.9%(7/47),C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64.3%(18/28);3组间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8.890,P<0.05),其中A、B两组间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362,P>0.05),而A、B两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χ2=4.499,P<0.05;χ2=10.386,P<0.01),且A、B两组的中、重度恶心、呕吐产妇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C组。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3组中均有少数产妇出现皮肤瘙痒,但3组间皮肤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椎体外系反应、呼吸抑制、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术后恶心、呕吐是硬膜外麻醉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60%,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情绪和机体状况、麻醉操作技术、麻醉用药种类、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等多种因素有关,尤以剖宫产产妇或妇科腹部手术为甚[1];术后恶心、呕吐不仅使患者感到不安和痛苦,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甚至能够造成切口开裂、电解质紊乱而影响手术效果与病情康复,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因此,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研究表明[4,5],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巴胺、阿片、5-羟色胺、组胺、胆碱能等多种受体,与麻醉有关的催吐化学感受器位于第四脑室尾侧部前方的极后区和孤束核,是一个高度毛细血管化的结构,内含高密度的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5-HT3)受体,而且在血-脑屏障之外,因此,阻断以上受体是止吐药物的抗呕吐作用基础。托烷司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5-TH3受体拮抗剂,不仅能够提高呕吐中枢的活动阈值,还能够通过选择性地阻断位于化学感受诱发区的5-HT3受体和位于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从而达到抗恶心、呕吐的作用[2];地塞米松在治疗抗癌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前列腺素的作用、释放内啡肽、减少缓激肽及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来抑制神经中枢的恶心、呕吐触发带等外周与中枢两种途径而抑制5-HT3的产生和释放,降低5-HT3作用于大脑极后区催吐感受区的浓度,从而抑制恶心、呕吐[3]。
  本文结果显示,单纯应用托烷司琼的A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26.2%,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的B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14.9%,未应用抗恶心、呕吐药物的C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64.3%;不仅A、B两组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χ2=4.499,P<0.05;χ2=10.386,P<0.01),而且A、B两组的中、重度恶心、呕吐产妇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C组。表明剖宫产术毕静脉推注托烷司琼8mg具有较好的抗恶心、呕吐效果,而静脉联合推注托烷司琼8mg与地塞米松10 mg其抗恶心、呕吐效果更为显著。
  綜上所述,剖宫产术后静脉联合应用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抗恶心、呕吐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安全,无椎体外系反应、呼吸抑制、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等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7):556.
  [2] 陈云俊.格拉司琼用于硬膜外镇痛抗呕吐作用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0):628.
  [3] 郭廷俊,余定国,汪俊,等. 地塞米松预防术后平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5):445-446.
其他文献
肝血管瘤大多数是属海绵状血管瘤 ,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常在成年后出现症状。在尸检中的发现率为0 2 7% 2 3 0 % ,多数是直径小于 5cm的血管瘤。一般认为肝血管瘤是一
目的 观察研究机械通气护理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胸外科ICU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份一年期间收治的12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椎间盘退变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理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这些传统方法仅能
影像学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肝癌的新技术 ,主要包括微波固化 (PMCT)和射频消融(PRFA)等。该两种方法是通过微波辐射或射频电流释放能量 ,引起插入肿瘤内电极周
目的:研制人体运动图像实时分析系统.方法:应用普通面阵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头,采用动态图像采集以及标志点图像自动识别与跟踪技术进行人体运动图像检测分析.结果:分析系统能实
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了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才能有体力进行康复锻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胃管被广泛的使用,曾出现1例胃管误入气管的非典型症状的案例,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
目的 探讨了监护室期间的整体护理对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
期刊
我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巢式PCR)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 19(HPVB 19)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现报告如下.rn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6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