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对统筹城乡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同时在市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出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依托“多规合一”更高层次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确保我市村庄建设能够稳步向前,实现美丽乡村升级发展目标。本文通过梳理“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实施前后我市农村建设的变化情况,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为村庄建设规划有效落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四百一千” 城乡统筹 农房集聚
中图分类号:TS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39-04
1、导言
“四百一千”农村村庄布点规划,是指在嘉兴全市域内规划布局400多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和1000多个传统自然村落。该战略实施后,通过几年的持续推进,一部分村庄依靠政策渗透,镇村协调发展,在村庄建设和农房集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部分村庄则在新形势下裹足不前,限于传统保守思想和现实政策落实的短板,以及部分村干部的畏难情绪等等,导致新市镇、新社区启动数量及开发力度不足,村民对农房集聚意愿不高,农居点外建房现象严重,如不及时管控,将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极大阻碍。
2、“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及实施概况
2.1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前实施概况(2009-2014)
自2008年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来,各县(市、区)对村庄布局规划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下达农房集聚年度计划。自2009年至2014年,全市共改造集聚农户162332户,其中各县市区的的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情况如表2-1:
综上,截止至2014年底,以2009年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进行分析,各县市区的农房集聚完成度如表2-2:
2.2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主要内容(2014)
2014年底,各县(市、区)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并通过了市级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技术论证。该轮规划着力解决了当前我市农村地区农房建设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加强了我市村庄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落实刚性需求,强化公共参与,提出了“1+X+Y”的村庄布局模式,即形成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和传统自然村落三级体系。
村庄布点规划总体优化后,全市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将分别达到302个和433个,同时增加传统自然村落1102个。通过该规划能够实现:
A、规划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
由现状的10756个,压缩到近期(2020年)5879個,远期(2030年)1535个。近期减少4877个,近60%。
B、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显著压缩。
由现状的44356.49公顷,压缩到近期的27914.76公顷,减少54%,远期14480.40公顷。
C、农村户数有所下降。
由现状的45万户,下降为近期户数37万户,远期31万户。
D、户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降低。
由现状的户均977平方米,降低为近期户均宅基地748平方米,远期465平方米(表2-3)。
2.3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实施成效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结合全域覆盖的村庄规划设计工作开始把农房集聚这一任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民建房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用地空间和土地指标倾斜力度,全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
自2015年初至2016年底,各县市区的的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情况如表2-4:
截止至2016年底,以2015年初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进行分析,各县市区的农房集聚完成度如表2-5:
从年均集聚完成度来看,近两年各县市的村庄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同时,结合近年对各县市的农户集聚情况摸底,以最新的2017年初各县市区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四百一千”布点规划近、远期各个县市的集聚任务为(表2-6):
备注:
>“1”点为新市镇社区,“X”点为城乡一体新社区;
>表格中传统保留村落中的户数增减暂时忽略不计;
>远期集聚任务数以完成近期集聚任务为基础。
3、案例分析及回顾总结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实施对我市农村地区的土地集约和空间整合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和加快城乡融合夯实了基础。但在规划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各县市区各镇村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农村集聚建设有好有坏,实施效果良莠不齐。本报告通过对三个调研案例进行解剖,以点带面了解当下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好的经验,分析总结出有利于我市下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
3.1 海盐县江渭村
江渭村地处海盐县于城镇北,村域总面积约4.56平方公里,现状农户数为685户。江渭村布点规划确定了1个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419户)和2个传统自然村落(规划119户)。在近几年农房集聚工作中,江渭村严格按照布点规划实施,并积极探索农房集聚的新模式,该村先后撤并了453户,其中城乡一体新社区中集聚了230户(表3-1)。
3.2 南湖区凤桥镇
凤桥镇位于南湖区东南方位,行政区划面积80.37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37个村民小组,13946户农民。根据《嘉兴市南湖区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凤桥镇将形成5个新市镇(5671户)、7个城乡一体新社区(2340户)以及50个传统自然村(3971户)的总体格局。
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凤桥镇除陈良社区外,其余5个新市镇社区点、6个城乡一体新社区点均已启动建设,整个镇平均启动建设率约25%。而“四百一千”战略实施后至今,凤桥镇仅撤并农户104户,60户进入新市镇社区,44户进入城乡一体新社区,推动力度不大。同时,各村均存在一定的数量的点外建房,点内建房政策对村民的吸引力不大。 3.3 回顾总结
3.3.1 成功经验
一是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江渭村和虹南村的主要领导班子能够深入理解布点规划、熟悉相关农房政策、理顺项目推进流程,不管是对村民的思想动员,还是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去争取资金和用地指标,村主体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行动力和主动性,将政策的实质向农民进行了传达,让农民明白集聚行为的重要意义和对自身的利弊所在,同时为农户集聚建房提供坚实的后续保障。
二是切实到位的奖补机制。江渭村和虹南村在土地综合整治上始终保留了对村民的补偿机制,充分尊重了农民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而在奖励政策上则是针对积极性较高、邻里动迁面较大的农户和农户群进行了较多经济奖励和基础设施费减免奖励,对响应政策、行事效率的农户给予支持,对特困农户进行补助,将农户的利益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是灵活有效的配套政策。随着土地复垦政策的逐步收紧,原则上宅基地零星复垦不再被认可,但鉴于虹南村整村搬迁(村内无保留点)的特殊实际,村内通过向镇、区、市逐级申请,使得零星甚至单户的复垦申请得以许可,在某种程度上以“积少成多”的模式持续推动土地综合整治,满足有建房需求的农户,缓解内部矛盾,陆续积累复垦总量,最终达到整体搬迁。同时江渭村和虹南村在农民建房上均有合作银行进行贷款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建房的资金困难。
3.3.2 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指标被挪用。现实的空间指标倒挂致使本轮规划可调配的指标余地不足,大部分的用地指标被用于保障平台拆迁或土地整治项目内的农民安置。同时土地征用、租用也较为困难。当前人多地少,土地又是农民耕作经济收入来源,征用难度大,哪怕成功征用(租用),也需在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办理农转用手续,推进速度慢。
二是复垦资金被抽解。复垦资金从市(区县)到镇到村逐级递减,专款专用意识不强,后续监管机制不到位,该要素的缺失造成了1+X点启动的规模和数量不足。以某镇为例,一般区县内部关于农村集约后土地的收储单价为50万/亩,由于资金关联项目较多,实际到镇的金额为25-30万/亩,该部分资金中,约10万将用于补助以引导农民集聚,5万将用于工程建设投入,剩余资金还将用于社保支付、土地下征等相关支出,能够结余到村的资金少之又少,甚至入不敷出。
三是政策实施难落地。现阶段政府各部门针对村庄建设的各类政策、法规和办法细则已相对齐全,但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因为镇村技术匮乏及主观畏难情绪而导致架空,使得能够益于村民的政策不能落到实地。以凤桥镇为例,镇国土历年均有留有一定的农房建设指标用于实施年度计划,但需要村一级能够有效落实土地空间,村一级在缺乏技术支持下无法有效进行用地置换与盘活,使得能够使用的土地指标也难以下放。
四是建房管理有疏漏。一方面农民建房少批多建、未按图施工现象比较多,部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對违法管控手段较少,农民建房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针对点外建房现象村级领导缺乏有效应对方法,不注重内部挖潜、盘活存量,村庄环境脏乱差,建房随意、零星散乱,土地浪费严重,病症容易被周边村落效仿。
4、意见建议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符合我市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能显著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农村现状基础数据不清,部分村庄建设进度缓慢,要素供应难以保障,点外建房形势严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四百一千”规划的落实,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完善管理系统,考核农房集聚。加快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农房专项普查,详细了解农房位置、面积、房龄、结构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房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地理国情检测系统,搭建市、县、镇、村四级互联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房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同时根据“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近期目标,提出各县市区接下来几年的年均农户集聚任务,制定考核标准,切实有效推动农房集聚战略的实施。
二是确保要素供应,解决刚需建房。坚持“四百一千”战略要素定向供应,实行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管理。进一步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向农房集聚区的倾斜力度,实行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管理,通过单列计划指标、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民建房需求,围绕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村庄规划等,制订农民建房年度计划,明确建房名单、规划选址、用地规模、时序安排和保障资金等内容。各地要根据农民建房的年度计划安排用地,优先保障危旧房,确保农民的刚需建房有序释放。
三是推动宅基整理,建立相关机制。大力推动农村宅基地整理,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推动宅基地流转试点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程序,建立宅基地退出资金库、指标库。以政府可承受、资金可平衡为底线,合理确定补助标准,优化资金补助结构。把土地整理与农村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转化为经济利益,促进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
四是灵活把握政策,深化制度改革。争取”抱团复垦“的政策实施,良性推动土地整治,倡导点供土地计划,持续支撑建房诉求。同时提出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是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固化。即确定某个时间节点,在多种形式充分保障现有农村家庭“一户一宅”的基础上,今后不再无偿安排新的宅基地,农村居民只能通过继承或流转获取宅基地;二是将农村居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对于没有经济实力有偿使用宅基地的,通过廉租房、货币补助等方式予以保障其居住权。
五是强调计划编制,联合推动实施。按照”制定导则、逐步推进、分村试点、树立典型、协同管理、纳入考核”的24字方针,联合农办、国土、建设、规划、综合执法等部门,分别编制三级责任实施主体和“四百一千”布点规划执行的行动计划,明确以村庄规划为抓手,以土地整治为手段,借由镇村的土地平台,将村庄土地有效盘活,并制定具体的农房建设计划,将行动步骤安排到位,责任分工落实到位,奖惩制度明确到位;建议设立村民代表常设议事会,全权、直接运作村庄治理,引导大家参与村务,一切透明公开,做到民主议事,调动村民积极性,增加村庄活力,有效整合村庄利益,加快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经营好集体资产促进资本与民众良性互动。为城乡统筹工作打入一针强心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云德.《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2003.03.
[2] 余丽萍.《农村建房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5.11.
[3] 潘惠健.《浅析农村建房用地调剂难问题》,2009.07.
[4] 市建委.《关于加强农民建房的管理的若干意见》,2015.01.
[关键词]“四百一千” 城乡统筹 农房集聚
中图分类号:TS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339-04
1、导言
“四百一千”农村村庄布点规划,是指在嘉兴全市域内规划布局400多个城乡一体新社区和1000多个传统自然村落。该战略实施后,通过几年的持续推进,一部分村庄依靠政策渗透,镇村协调发展,在村庄建设和农房集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部分村庄则在新形势下裹足不前,限于传统保守思想和现实政策落实的短板,以及部分村干部的畏难情绪等等,导致新市镇、新社区启动数量及开发力度不足,村民对农房集聚意愿不高,农居点外建房现象严重,如不及时管控,将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极大阻碍。
2、“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及实施概况
2.1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前实施概况(2009-2014)
自2008年开展“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来,各县(市、区)对村庄布局规划不断进行优化完善,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下达农房集聚年度计划。自2009年至2014年,全市共改造集聚农户162332户,其中各县市区的的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情况如表2-1:
综上,截止至2014年底,以2009年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进行分析,各县市区的农房集聚完成度如表2-2:
2.2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主要内容(2014)
2014年底,各县(市、区)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并通过了市级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技术论证。该轮规划着力解决了当前我市农村地区农房建设混乱,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加强了我市村庄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落实刚性需求,强化公共参与,提出了“1+X+Y”的村庄布局模式,即形成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和传统自然村落三级体系。
村庄布点规划总体优化后,全市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将分别达到302个和433个,同时增加传统自然村落1102个。通过该规划能够实现:
A、规划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
由现状的10756个,压缩到近期(2020年)5879個,远期(2030年)1535个。近期减少4877个,近60%。
B、规划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显著压缩。
由现状的44356.49公顷,压缩到近期的27914.76公顷,减少54%,远期14480.40公顷。
C、农村户数有所下降。
由现状的45万户,下降为近期户数37万户,远期31万户。
D、户均建设用地规模逐渐降低。
由现状的户均977平方米,降低为近期户均宅基地748平方米,远期465平方米(表2-3)。
2.3 “四百一千”布点规划实施成效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实施以来,我市结合全域覆盖的村庄规划设计工作开始把农房集聚这一任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民建房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用地空间和土地指标倾斜力度,全力推进农房集聚改造。
自2015年初至2016年底,各县市区的的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情况如表2-4:
截止至2016年底,以2015年初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进行分析,各县市区的农房集聚完成度如表2-5:
从年均集聚完成度来看,近两年各县市的村庄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不大。
同时,结合近年对各县市的农户集聚情况摸底,以最新的2017年初各县市区村镇年报村庄户籍户数为基数,“四百一千”布点规划近、远期各个县市的集聚任务为(表2-6):
备注:
>“1”点为新市镇社区,“X”点为城乡一体新社区;
>表格中传统保留村落中的户数增减暂时忽略不计;
>远期集聚任务数以完成近期集聚任务为基础。
3、案例分析及回顾总结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实施对我市农村地区的土地集约和空间整合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和加快城乡融合夯实了基础。但在规划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各县市区各镇村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农村集聚建设有好有坏,实施效果良莠不齐。本报告通过对三个调研案例进行解剖,以点带面了解当下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好的经验,分析总结出有利于我市下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
3.1 海盐县江渭村
江渭村地处海盐县于城镇北,村域总面积约4.56平方公里,现状农户数为685户。江渭村布点规划确定了1个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419户)和2个传统自然村落(规划119户)。在近几年农房集聚工作中,江渭村严格按照布点规划实施,并积极探索农房集聚的新模式,该村先后撤并了453户,其中城乡一体新社区中集聚了230户(表3-1)。
3.2 南湖区凤桥镇
凤桥镇位于南湖区东南方位,行政区划面积80.37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337个村民小组,13946户农民。根据《嘉兴市南湖区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凤桥镇将形成5个新市镇(5671户)、7个城乡一体新社区(2340户)以及50个传统自然村(3971户)的总体格局。
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凤桥镇除陈良社区外,其余5个新市镇社区点、6个城乡一体新社区点均已启动建设,整个镇平均启动建设率约25%。而“四百一千”战略实施后至今,凤桥镇仅撤并农户104户,60户进入新市镇社区,44户进入城乡一体新社区,推动力度不大。同时,各村均存在一定的数量的点外建房,点内建房政策对村民的吸引力不大。 3.3 回顾总结
3.3.1 成功经验
一是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江渭村和虹南村的主要领导班子能够深入理解布点规划、熟悉相关农房政策、理顺项目推进流程,不管是对村民的思想动员,还是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去争取资金和用地指标,村主体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行动力和主动性,将政策的实质向农民进行了传达,让农民明白集聚行为的重要意义和对自身的利弊所在,同时为农户集聚建房提供坚实的后续保障。
二是切实到位的奖补机制。江渭村和虹南村在土地综合整治上始终保留了对村民的补偿机制,充分尊重了农民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而在奖励政策上则是针对积极性较高、邻里动迁面较大的农户和农户群进行了较多经济奖励和基础设施费减免奖励,对响应政策、行事效率的农户给予支持,对特困农户进行补助,将农户的利益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是灵活有效的配套政策。随着土地复垦政策的逐步收紧,原则上宅基地零星复垦不再被认可,但鉴于虹南村整村搬迁(村内无保留点)的特殊实际,村内通过向镇、区、市逐级申请,使得零星甚至单户的复垦申请得以许可,在某种程度上以“积少成多”的模式持续推动土地综合整治,满足有建房需求的农户,缓解内部矛盾,陆续积累复垦总量,最终达到整体搬迁。同时江渭村和虹南村在农民建房上均有合作银行进行贷款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建房的资金困难。
3.3.2 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指标被挪用。现实的空间指标倒挂致使本轮规划可调配的指标余地不足,大部分的用地指标被用于保障平台拆迁或土地整治项目内的农民安置。同时土地征用、租用也较为困难。当前人多地少,土地又是农民耕作经济收入来源,征用难度大,哪怕成功征用(租用),也需在指标允许的情况下办理农转用手续,推进速度慢。
二是复垦资金被抽解。复垦资金从市(区县)到镇到村逐级递减,专款专用意识不强,后续监管机制不到位,该要素的缺失造成了1+X点启动的规模和数量不足。以某镇为例,一般区县内部关于农村集约后土地的收储单价为50万/亩,由于资金关联项目较多,实际到镇的金额为25-30万/亩,该部分资金中,约10万将用于补助以引导农民集聚,5万将用于工程建设投入,剩余资金还将用于社保支付、土地下征等相关支出,能够结余到村的资金少之又少,甚至入不敷出。
三是政策实施难落地。现阶段政府各部门针对村庄建设的各类政策、法规和办法细则已相对齐全,但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因为镇村技术匮乏及主观畏难情绪而导致架空,使得能够益于村民的政策不能落到实地。以凤桥镇为例,镇国土历年均有留有一定的农房建设指标用于实施年度计划,但需要村一级能够有效落实土地空间,村一级在缺乏技术支持下无法有效进行用地置换与盘活,使得能够使用的土地指标也难以下放。
四是建房管理有疏漏。一方面农民建房少批多建、未按图施工现象比较多,部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對违法管控手段较少,农民建房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针对点外建房现象村级领导缺乏有效应对方法,不注重内部挖潜、盘活存量,村庄环境脏乱差,建房随意、零星散乱,土地浪费严重,病症容易被周边村落效仿。
4、意见建议
“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符合我市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能显著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农村现状基础数据不清,部分村庄建设进度缓慢,要素供应难以保障,点外建房形势严峻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四百一千”规划的落实,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是完善管理系统,考核农房集聚。加快在全市范围开展一次农房专项普查,详细了解农房位置、面积、房龄、结构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房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地理国情检测系统,搭建市、县、镇、村四级互联的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房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同时根据“四百一千”村庄布点规划的近期目标,提出各县市区接下来几年的年均农户集聚任务,制定考核标准,切实有效推动农房集聚战略的实施。
二是确保要素供应,解决刚需建房。坚持“四百一千”战略要素定向供应,实行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管理。进一步加大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向农房集聚区的倾斜力度,实行农民建房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管理,通过单列计划指标、挖潜存量建设用地等方式重点保障农民建房需求,围绕村庄布点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村庄规划等,制订农民建房年度计划,明确建房名单、规划选址、用地规模、时序安排和保障资金等内容。各地要根据农民建房的年度计划安排用地,优先保障危旧房,确保农民的刚需建房有序释放。
三是推动宅基整理,建立相关机制。大力推动农村宅基地整理,在政策范围内积极推动宅基地流转试点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明确退出程序,建立宅基地退出资金库、指标库。以政府可承受、资金可平衡为底线,合理确定补助标准,优化资金补助结构。把土地整理与农村住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终转化为经济利益,促进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
四是灵活把握政策,深化制度改革。争取”抱团复垦“的政策实施,良性推动土地整治,倡导点供土地计划,持续支撑建房诉求。同时提出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一是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固化。即确定某个时间节点,在多种形式充分保障现有农村家庭“一户一宅”的基础上,今后不再无偿安排新的宅基地,农村居民只能通过继承或流转获取宅基地;二是将农村居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对于没有经济实力有偿使用宅基地的,通过廉租房、货币补助等方式予以保障其居住权。
五是强调计划编制,联合推动实施。按照”制定导则、逐步推进、分村试点、树立典型、协同管理、纳入考核”的24字方针,联合农办、国土、建设、规划、综合执法等部门,分别编制三级责任实施主体和“四百一千”布点规划执行的行动计划,明确以村庄规划为抓手,以土地整治为手段,借由镇村的土地平台,将村庄土地有效盘活,并制定具体的农房建设计划,将行动步骤安排到位,责任分工落实到位,奖惩制度明确到位;建议设立村民代表常设议事会,全权、直接运作村庄治理,引导大家参与村务,一切透明公开,做到民主议事,调动村民积极性,增加村庄活力,有效整合村庄利益,加快农房改造集聚建设,经营好集体资产促进资本与民众良性互动。为城乡统筹工作打入一针强心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云德.《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2003.03.
[2] 余丽萍.《农村建房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5.11.
[3] 潘惠健.《浅析农村建房用地调剂难问题》,2009.07.
[4] 市建委.《关于加强农民建房的管理的若干意见》,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