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一个凝聚力高的班级才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才能促进班级和谐,让学生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本文浅谈如何打破中小学衔接壁垒,提高班级管理的凝聚力。
【关键词】:中小学 衔接壁垒 班级管理 凝聚力
班级充满凝聚力,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同心同力,积极进取。做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其不仅在知识的学习上发生了变化,更要接受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以及新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并且健康成长,高效学习。初中新生的班级管理难点在于如何打破中小学衔接壁垒,本文对此详细探讨。
1.提升学生的归属感
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真正融入和接受新的班级,将班级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庭,信任老师和同学。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为严格,对学生的纪律、作息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进入全新的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加强和提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逐渐转换学生的角色,从约束性、规范性管理逐渐转化为自我管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规范和约束自己,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尤其是刚升入初中的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身处于陌生的环境中,这一阶段应该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班级的学生快速熟悉起来,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教师在日常多多询问学生,发现学生在新环境中的问题、心理压力,针对性的疏导、促进和鼓励,让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能够以最佳的状态生活和学习。
2.发挥榜样作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实现班级整体的和谐。学生除同学和要好的伙伴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多多交流和沟通,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喜爱自己的班主任和班级,才会维护班级,为班级荣誉而贡献自身的力量,且学生对班级的第一判断就是教师的性格、行为处事能力等等,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历和价值取向,能够判断日常接触中的人并且做出评价,个人魅力高,真心关爱学生的教师,会获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科的教育者,更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关心和学习的榜样,由此教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注意自身的素质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更喜爱和尊重教师,从而承认自身在班级中的角色,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3.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發展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是每一个学生每天日常接触的文化,在良性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能够促进学生品格、素质、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其知识储备和个人见解与小学阶段相比也全面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在此阶段能够接触优质的班级文化,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整体共同构建以快乐学习、快乐阅读、齐心协力等为主体的班级文化,旨在创造快乐、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健康发展。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精心准备、全面展示,让学生自行设计美化班级,班班级板报,装饰教室,让班级成为学生共同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4.加强学生管理
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协助班级管理任务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重要队伍。班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班级管理的协助管理者。教师在新学期之初,通过学生自荐、互相推荐以及民主选举的方式,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协助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班干部的选拔,要求参选的学生具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且要性格活泼开朗,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日常班干部队伍要团结一致,为其它学生服务,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协助教做好班级管理,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促进。
5.注重共同发展
共同发展是学校对每一个班级的实际教育要求。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共同发展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角度来说,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成绩基础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自律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差的学生,如此班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对于班级整体发展而言十分不利。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班级才有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对于纪律性较差、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和鼓励,慢慢的调整其状态,可以以小组管理的方式,均衡分配小组成员,组成互帮互助的小组,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领基础教较差的学生公共进步。对于纪律较差的学生,由于初中正处于叛逆期,教师不应该严厉苛责和批评学生,而要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告知学生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世,获得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从本质上认知到自身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改变和完善。
结束语:
学生自小学升入初中,在陌生的环境中要接受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此阶段做好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关心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动态,打破中小学衔接壁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东海. 巧用班级微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导下的班级凝聚力提升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
【2】朱忠亮. 优化管理 不断提升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工作漫谈[J]. 教育:文摘版, 2016(8):00066-00066.
【3】傅梅. 搞好小组捆绑,优化班级管理 ——我这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37).
【关键词】:中小学 衔接壁垒 班级管理 凝聚力
班级充满凝聚力,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同心同力,积极进取。做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其不仅在知识的学习上发生了变化,更要接受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以及新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并且健康成长,高效学习。初中新生的班级管理难点在于如何打破中小学衔接壁垒,本文对此详细探讨。
1.提升学生的归属感
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真正融入和接受新的班级,将班级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庭,信任老师和同学。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为严格,对学生的纪律、作息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进入全新的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有所加强和提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逐渐转换学生的角色,从约束性、规范性管理逐渐转化为自我管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信任和认可,从而规范和约束自己,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尤其是刚升入初中的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身处于陌生的环境中,这一阶段应该加强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班级的学生快速熟悉起来,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教师在日常多多询问学生,发现学生在新环境中的问题、心理压力,针对性的疏导、促进和鼓励,让学生快速融入新环境,能够以最佳的状态生活和学习。
2.发挥榜样作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实现班级整体的和谐。学生除同学和要好的伙伴之外,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多多交流和沟通,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喜爱自己的班主任和班级,才会维护班级,为班级荣誉而贡献自身的力量,且学生对班级的第一判断就是教师的性格、行为处事能力等等,初中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历和价值取向,能够判断日常接触中的人并且做出评价,个人魅力高,真心关爱学生的教师,会获得学生的尊重。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科的教育者,更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关心和学习的榜样,由此教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注意自身的素质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更喜爱和尊重教师,从而承认自身在班级中的角色,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
3.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提升班级凝聚力,提升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發展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是每一个学生每天日常接触的文化,在良性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能够促进学生品格、素质、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培养。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其知识储备和个人见解与小学阶段相比也全面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在此阶段能够接触优质的班级文化,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班级整体共同构建以快乐学习、快乐阅读、齐心协力等为主体的班级文化,旨在创造快乐、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健康发展。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精心准备、全面展示,让学生自行设计美化班级,班班级板报,装饰教室,让班级成为学生共同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4.加强学生管理
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协助班级管理任务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的重要队伍。班干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班级管理的协助管理者。教师在新学期之初,通过学生自荐、互相推荐以及民主选举的方式,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协助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班干部的选拔,要求参选的学生具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且要性格活泼开朗,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可。日常班干部队伍要团结一致,为其它学生服务,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协助教做好班级管理,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相互促进。
5.注重共同发展
共同发展是学校对每一个班级的实际教育要求。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共同发展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角度来说,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性格、成绩基础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往的班级管理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自律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差的学生,如此班级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对于班级整体发展而言十分不利。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班级才有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对于纪律性较差、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引导和鼓励,慢慢的调整其状态,可以以小组管理的方式,均衡分配小组成员,组成互帮互助的小组,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带领基础教较差的学生公共进步。对于纪律较差的学生,由于初中正处于叛逆期,教师不应该严厉苛责和批评学生,而要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告知学生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世,获得家长、学生以及教师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从本质上认知到自身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改变和完善。
结束语:
学生自小学升入初中,在陌生的环境中要接受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此阶段做好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关心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动态,打破中小学衔接壁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东海. 巧用班级微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马斯洛需求理论指导下的班级凝聚力提升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
【2】朱忠亮. 优化管理 不断提升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工作漫谈[J]. 教育:文摘版, 2016(8):00066-00066.
【3】傅梅. 搞好小组捆绑,优化班级管理 ——我这样进行班级小组建设[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