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提出的战略性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题的进一步破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都证明,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了物质保证,经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孤军深入,社会发展长期滞后,那么经济发展本身会因得不到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撑而延缓,也会因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而受到阻碍。因此,一个和谐社会一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社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都很重,难题还很多,如何解决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二、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建国五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政治上保证各阶层应有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保证他们应得的物质利益,才能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使社会充满活力。
三、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结构,是一个“橄榄形”社会结构,即非常富有的人口和极端贫穷的人口所占比重都很小,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状态。这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由于极端贫穷和极端富有的社会阶层中间隔有一个比重较大、人数较多的中等收入阶层,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中等收入阶层的人们往往知识比较多、收入比较稳定,因而十分珍惜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基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先富裕起来的社会阶层,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同时,我国至今仍然有大约几千万人因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社会中等收入阶层还没有真正发展和壮大起来。贫富差距拉大,使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不合理状况,这是我国目前社会还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四、是一个没有身份歧视、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社会流动畅通的开放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一个社会越是开放,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好的预期,社会也就越和谐。社会成员能上能下,排除各种身份歧视和非能力因素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使得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是社会保持健康和活力,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
五、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要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去。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睦稳定。在目前要特别强调实现经济公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十六大提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是很有针对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通过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缩小城乡、地区、阶层间过大的贫富差距,这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六、是一个社会事业发达、地区平衡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要求经济繁荣,而且要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是仅仅满足于一部分地区先行发展,而且要求所有地区平衡发展。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就是要实现地区之间平等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和繁荣。实现地区域合作,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战略谅解和政策。党中央提出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布局,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缩小乃至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全国各地区的人们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
七、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讲诚信、守法度、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融洽和谐就是要求各社会阶层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各个阶层之间保持互惠互利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社会的稳定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稳定,是建立在社会和谐基础上的稳定,而不是别的什么稳定。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稳定的社会,而稳定的社会却不一定和谐。所以,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采取文明、法制的方式,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强制压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真正而持续的稳定。
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仅要求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还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树立起人和自然一体的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还体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协调统一。如果对自然界采取无休止的掠夺和毫无节制的索取的做法,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人类社会自身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庞业军,1962- ,男,湖南津市人,中共津市市委党校副校长,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主题的进一步破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是一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都证明,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了物质保证,经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经济发展孤军深入,社会发展长期滞后,那么经济发展本身会因得不到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支撑而延缓,也会因带来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而受到阻碍。因此,一个和谐社会一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社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都很重,难题还很多,如何解决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二、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的活力在政策上、制度上得到保证,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各个领域焕发勃勃生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建国五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政治上保证各阶层应有的民主权利,在经济上保证他们应得的物质利益,才能调动社会各个阶层及其成员的积极性,使社会充满活力。
三、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结构,是一个“橄榄形”社会结构,即非常富有的人口和极端贫穷的人口所占比重都很小,中等收入阶层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状态。这种社会结构的特点是,由于极端贫穷和极端富有的社会阶层中间隔有一个比重较大、人数较多的中等收入阶层,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中等收入阶层的人们往往知识比较多、收入比较稳定,因而十分珍惜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和处理问题,是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基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先富裕起来的社会阶层,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财富较多;同时,我国至今仍然有大约几千万人因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社会中等收入阶层还没有真正发展和壮大起来。贫富差距拉大,使我国社会结构出现不合理状况,这是我国目前社会还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四、是一个没有身份歧视、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社会流动畅通的开放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社会流动机制。一个社会越是开放,社会流动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好的预期,社会也就越和谐。社会成员能上能下,排除各种身份歧视和非能力因素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使得全体社会成员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是社会保持健康和活力,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
五、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社会目标,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要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去。只有实现社会公平,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社会和睦稳定。在目前要特别强调实现经济公平,以缩小贫富差距。十六大提出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是很有针对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通过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缩小城乡、地区、阶层间过大的贫富差距,这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六、是一个社会事业发达、地区平衡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要求经济繁荣,而且要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是仅仅满足于一部分地区先行发展,而且要求所有地区平衡发展。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就是要实现地区之间平等合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和繁荣。实现地区域合作,促进各地区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战略谅解和政策。党中央提出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布局,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缩小乃至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全国各地区的人们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
七、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讲诚信、守法度、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融洽和谐就是要求各社会阶层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各个阶层之间保持互惠互利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没有社会的稳定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稳定,是建立在社会和谐基础上的稳定,而不是别的什么稳定。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稳定的社会,而稳定的社会却不一定和谐。所以,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采取文明、法制的方式,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强制压服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真正而持续的稳定。
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仅要求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还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体现在把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树立起人和自然一体的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的和谐,还体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协调统一。如果对自然界采取无休止的掠夺和毫无节制的索取的做法,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只有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人类社会自身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简介:庞业军,1962- ,男,湖南津市人,中共津市市委党校副校长,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