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汉字中“寿”这个字十分特殊,其使用频率自古一直非常高。在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寿已经成为了一个吉祥的符号。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通过书写不同形态的“寿”字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敬畏。寿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美丽的分支,它繁多的表现方式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或是图案都无法企及的。寿作为一种理念,早已实现了图案化和艺术化。用紫砂壶来表达寿的理念古已有之,如寿桃、寿星等传统形象皆得以通过紫砂优良的可塑性呈现。这件“柏寿壶”(见图1)借物抒情,借塑柏表达长寿吉祥的愿望。
荀子在《大略》中曾经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柏树不单代表了健康长寿,它傲然挺立的姿态也可比君子。以寿柏入壶,不仅要塑造其造型,更要一同塑造其内涵。君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此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前辈艺人常说: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实际上就是说要将心中之所想表现在自制的壶上,从而处处显露内心的本色,并将创作者心中美好的愿望,通过各种工艺予以充分表现。
作品“柏寿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创作而成的。其造型相当别致,有别于传统造型,带有现代美术鲜明的构图特征。作品展现出柏木表层整体的细腻线条及肌理,选择性还原一些细节,不仅构建出了整体的轮廓,更表现出了柏木的生长走势。这种巧妙娴熟的手法还原自然却不照搬自然,不仅控制其成型难度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又完整地表现出自然的特色,不失本真。
“柏寿壶”的身筒有些类似于传统的树桩造型,但是其成型方法却与传统树桩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为了强调生长的线条,壶身表面以壶钮为起点,纹理几乎遍布整个壶面。这种布局虽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植物的生长方式,但却会使得传统的壶把造成突兀感。所以创作时就顺势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壶把,而是塑造出半提梁形态的壶柄。壶柄蜿蜒而上,简洁无匹却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仿佛缠绕的枝条向树冠上努力地寻找阳光,不单从造型上肯定了“延年”的含义,也为整件作品注入了动态的生命力,让寿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在原创性和人文性上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当代紫砂壶艺的创作更多是基于信息。多元化是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趋势,而人的生活方式深切地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审美理念。人们不再以外观为评判工艺品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把更多注意力投向了内涵和深度。柏是长青的,在“柏寿壶”这件作品上,缀于钮、附于盖的一点青针叶饰,在局部烘托了作品的主题。长寿意味着健康,而长青代表了长寿。此处的装饰手法借色彩的强烈对比将审美导向观赏者的内心深处。壶钮作为整件作品的中心点,由此着手,不但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还能以此为基础,合理地把握作品重心的变化,为壶底部的肌理和装饰提供参考。残存的壶钮与新生的壶柄同样处于壶口水平面之上,在视觉上形成了自然而鲜明的对比:坚强与蓬勃、残存与新生,这都是传统 “延年益寿”文化的显化,让原本了解这一切的人会心一笑,让刚刚接触这一切的人恍然大悟。
综上所述,“柏寿壶”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生长規律,用简化的线条合理地塑造出柏木生长的纹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改变了壶身的整体造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创作。创作的造型更深层次地切合创作主题,不仅在造型上新颖求变,更挖掘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吉祥的寓意。将美好的祝福寓于壶中,最终创作出这款以祝福长寿为题材、极具个性且大方美观的壶艺作品。
当下,紫砂壶艺创作已经不再单纯追求造型的变化或表达,通过挖掘各种内涵意蕴,不拘一格立意,任何题材都可以入壶,创作氛围比以往任何历史阶段都更开放。但这种开放并不代表着盲目,实际上紫砂壶艺一直都在沿着更专业、更细分的道路不断发展。不同风格的陶艺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独领风骚,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不断突破自己,而紫砂壶艺也必随之更加欣欣向荣。
荀子在《大略》中曾经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柏树不单代表了健康长寿,它傲然挺立的姿态也可比君子。以寿柏入壶,不仅要塑造其造型,更要一同塑造其内涵。君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此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前辈艺人常说: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实际上就是说要将心中之所想表现在自制的壶上,从而处处显露内心的本色,并将创作者心中美好的愿望,通过各种工艺予以充分表现。
作品“柏寿壶”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创作而成的。其造型相当别致,有别于传统造型,带有现代美术鲜明的构图特征。作品展现出柏木表层整体的细腻线条及肌理,选择性还原一些细节,不仅构建出了整体的轮廓,更表现出了柏木的生长走势。这种巧妙娴熟的手法还原自然却不照搬自然,不仅控制其成型难度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又完整地表现出自然的特色,不失本真。
“柏寿壶”的身筒有些类似于传统的树桩造型,但是其成型方法却与传统树桩式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为了强调生长的线条,壶身表面以壶钮为起点,纹理几乎遍布整个壶面。这种布局虽然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植物的生长方式,但却会使得传统的壶把造成突兀感。所以创作时就顺势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壶把,而是塑造出半提梁形态的壶柄。壶柄蜿蜒而上,简洁无匹却焕发着生机与活力,仿佛缠绕的枝条向树冠上努力地寻找阳光,不单从造型上肯定了“延年”的含义,也为整件作品注入了动态的生命力,让寿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在原创性和人文性上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当代紫砂壶艺的创作更多是基于信息。多元化是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趋势,而人的生活方式深切地影响着艺术文化的审美理念。人们不再以外观为评判工艺品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把更多注意力投向了内涵和深度。柏是长青的,在“柏寿壶”这件作品上,缀于钮、附于盖的一点青针叶饰,在局部烘托了作品的主题。长寿意味着健康,而长青代表了长寿。此处的装饰手法借色彩的强烈对比将审美导向观赏者的内心深处。壶钮作为整件作品的中心点,由此着手,不但可以成为视觉中心,还能以此为基础,合理地把握作品重心的变化,为壶底部的肌理和装饰提供参考。残存的壶钮与新生的壶柄同样处于壶口水平面之上,在视觉上形成了自然而鲜明的对比:坚强与蓬勃、残存与新生,这都是传统 “延年益寿”文化的显化,让原本了解这一切的人会心一笑,让刚刚接触这一切的人恍然大悟。
综上所述,“柏寿壶”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的生长規律,用简化的线条合理地塑造出柏木生长的纹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改变了壶身的整体造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创作。创作的造型更深层次地切合创作主题,不仅在造型上新颖求变,更挖掘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吉祥的寓意。将美好的祝福寓于壶中,最终创作出这款以祝福长寿为题材、极具个性且大方美观的壶艺作品。
当下,紫砂壶艺创作已经不再单纯追求造型的变化或表达,通过挖掘各种内涵意蕴,不拘一格立意,任何题材都可以入壶,创作氛围比以往任何历史阶段都更开放。但这种开放并不代表着盲目,实际上紫砂壶艺一直都在沿着更专业、更细分的道路不断发展。不同风格的陶艺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独领风骚,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不断突破自己,而紫砂壶艺也必随之更加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