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郭敬明的小说多依靠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来体现,他的语言经常性的都很有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大多句子都很繁复绵密,寓意深刻。在他的小说中,句子并不是单纯的句子,细细品味,是耐人寻味的复杂。所以,他的语言,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切入点,将一些隐晦的,不能说的情感完美的创作出一个比喻,在繁复绵密的修辞手法中展现出来。
关键词:郭敬明 小说风格 华美风格
一、意象丰富典雅
郭敬明的小说成就了许多年轻人的华丽的美梦,读他的小说,就仿佛在读一个人的灵魂,他的语言总给人直达内心深处的触动,发人深思,又让人心疼。“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12](P56)。”这里“念念不忘”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前者标示难以忘怀,而后者则标示一个绵长的时间段,是一个过程。郭敬明的作品中,有一些意象也是由古典意象引用而来,像幻城中的“人鱼唱晚”就是从“渔歌唱晚”的古典意境演变而来,“人鱼唱月”又从“人鱼唱晚”中完成了又一次的蜕变,这三个词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着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古典美。曹文轩曾这样评价《幻城》:“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凭空的想象已属不易,但大量华丽的繁复的用词所构造出的华美意象更是令我们读者瞠目结舌,仿佛在带我们去往一个神秘的语言国度,刺激而又快乐。所以说,郭敬明的语言具有多重的意象,总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去感悟。感悟他们的故事,感悟我们的青春。
二、语言细腻唯美
“香樟与香樟的故事,什么样?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有人低声说了话于是一切就变得很微妙。眼神有了温度手心有了潮湿。那些天空里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盛的拔节。”“香樟首尾相连地覆盖了城市所有的苍穹。阴影里有迟来十年的告白 [7](P157)。”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郭敬明文笔的细腻、飘逸,通过对“香樟树”的描述,给读者勾勒出来了一个唯美的盛夏景色,语言流动飘逸,仿佛会讲话般,声线缓缓没入我们的耳朵旁,轻轻的述说着。“阴影里的告白”以感情为主要线路,用唯美的语言展现出来,弥漫着淡淡的、純纯的爱。
三、辞格华美奇巧
语言的魅力在于恰当的运用好修辞手法,而在这一点上,郭敬明显然已经做得很好了。《悲伤逆流成河》中:这次连眼泪也流不出来了,眼眶像是干涸的洞恨不得揉进一团雪,化成河水,流出来伪装成悲伤[8](P126)。”描写了人物悲伤的心情,欲哭无泪把无泪的眼眶比作干涸的洞,然后又夸张的把想要流出的泪比作河水,渲染了悲伤的心情。“远处灿烂的云霞更加地浓烈,迷幻的光影把整条街照得通红,仿佛上帝把一桶巨大的红色染料打翻在了这条街上 [10](144)。”这段话节选自《小时代》,故事的尾声中发送一场大火,对这段情景的描述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如此熟练又恰到好处的运用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是很难做到的。云霞”更加的“浓烈”,“红色的染料打翻在了大街上”,在郭敬明的笔下,我们好像也是身临其境般的看到了这场大火,好像也被小说中的情感感染了一样,会心疼,甚至会哭会尖叫一般地融入了郭敬明的小说中,连修辞都用得这般文艺的少年,再配上他小说独有的华美风格,真有些惟妙惟肖了。“每个人都是一张似乎刚从冰箱里拿出来还没有解冻的脸,有的还带着有些霜花。” [11](P68)其中描绘林岚初到公司上班的感受。郭敬明巧妙运用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的特点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相联系,将公司里职员之间漠不关心的态度、麻木而不带表情的面孔,甚至还看不真切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喻体新颖独特。
他的文字运用的年轻而张狂,也只有这种夸张到一定程度的文字才能更恰当地表现了年轻人那般什么也不顾,什么也不管的冲劲。诸如此类的色彩词还有很多,因此,凡接触和阅读过郭敬明作品的读者,无不被他作品中众多意境丰富、色彩搭配特别的色彩词句所吸引。掩卷闭目,仿佛又有一幅幅各种色调的画面出现,一如作者创作之初那么鲜丽明艳。[13]这些词句由书中而来,向读者直接展示或暗示出的是各色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人物形象缤纷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中主人公们的命运般的相遇和命运般的变迁。
四、郭敬明小说风格华丽性的形成
郭敬明的小说风格的华丽性成因和他的文学语言积累是分不开的,1997年他的处女诗《孤独》的发表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的写作才华。然后,进入高中后的郭敬明依然坚持看书和写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杂志社和文学网站投稿自己的作品,同时参加一些写作大赛,并成功获奖。2003年第一部中长篇小说《幻城》的成功发表,更是为郭敬明的小说生涯奠定了基础。书中他华丽的语言与修辞手法,再加上超凡的想象力,使得他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小说的华丽性风格也逐渐形成。
紧接着,《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小时代》等作品的相继出版,更加突出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华丽性的特征。郭敬明的小说描述的是一种矛盾的束缚,是基于学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压力下所造就出来的另一个自我,是对单纯美好爱情的向往,从而产生出的一种幻想式的期待。[14]这种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通常会在故事的最后发生反转,并且最终以惨淡收场,败于冷酷的现实社会,借此来达到一种悲剧的效果,营造一种渴望逃离却又挣脱不开的对于都市生活的厌世情绪。最后,郭敬明的华丽性小说风格已然形成。这种华丽性除了语言上的华丽之外,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华丽,这种华丽性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写作上,他都追求一种创新的完美,一种创作的精致和华丽。他书中的纯粹而美好,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常开不败”的青春传奇。这种华丽的风格很好地迎合了80、90这一代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说,读郭敬明的小说,像是在读郭敬明这个人,又像是在读风华正茂的我们的青春。[16]
五、结语
从小说华丽风格的角度可以看出,郭敬明活得很自我,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他总能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他和他的作品这一路走来,遇到过很多的争议,包括郭敬明的小说太过华丽,言语中给人的奢侈感很强,给人一种炫富和拜金的感觉等等。郭敬明曾经自己也说过他的小说只能迎合一部分特定的群体,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所以,他的价值观确实是这个时代一些年轻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是他了解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了解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的需求与渴望,并且运用他自己的华丽风格,写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所以吸引人,所以他的作品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1]年玉萍.论华丽的语言风格[J].安康学院学报,2002,14(2):58-60.
[2]李荣启.艺术语言风格的类型[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2):2-14.
[3]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6-124.
[4]郭敬明.幻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5]郭敬明.爵迹1[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55-57.
[6]郭敬明.愿风裁尘:《This is(not)ShangHai》[M].武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7]郭敬明.1995-2005夏至未至[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8]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9]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6.
[10]郭敬明.小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11]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12]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58.
[13]陈晓明.审美的激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2-14.
[14]江冰.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L].文艺评论,2005.(2):10-14.
[15]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10.
关键词:郭敬明 小说风格 华美风格
一、意象丰富典雅
郭敬明的小说成就了许多年轻人的华丽的美梦,读他的小说,就仿佛在读一个人的灵魂,他的语言总给人直达内心深处的触动,发人深思,又让人心疼。“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12](P56)。”这里“念念不忘”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前者标示难以忘怀,而后者则标示一个绵长的时间段,是一个过程。郭敬明的作品中,有一些意象也是由古典意象引用而来,像幻城中的“人鱼唱晚”就是从“渔歌唱晚”的古典意境演变而来,“人鱼唱月”又从“人鱼唱晚”中完成了又一次的蜕变,这三个词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着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古典美。曹文轩曾这样评价《幻城》:“作品的构思更像是一种天马行空的遨游,天穹苍茫,思维的精灵在无极世界游走,所到之处,风光无限。”凭空的想象已属不易,但大量华丽的繁复的用词所构造出的华美意象更是令我们读者瞠目结舌,仿佛在带我们去往一个神秘的语言国度,刺激而又快乐。所以说,郭敬明的语言具有多重的意象,总是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理解、去感悟。感悟他们的故事,感悟我们的青春。
二、语言细腻唯美
“香樟与香樟的故事,什么样?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有人低声说了话于是一切就变得很微妙。眼神有了温度手心有了潮湿。那些天空里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盛的拔节。”“香樟首尾相连地覆盖了城市所有的苍穹。阴影里有迟来十年的告白 [7](P157)。”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郭敬明文笔的细腻、飘逸,通过对“香樟树”的描述,给读者勾勒出来了一个唯美的盛夏景色,语言流动飘逸,仿佛会讲话般,声线缓缓没入我们的耳朵旁,轻轻的述说着。“阴影里的告白”以感情为主要线路,用唯美的语言展现出来,弥漫着淡淡的、純纯的爱。
三、辞格华美奇巧
语言的魅力在于恰当的运用好修辞手法,而在这一点上,郭敬明显然已经做得很好了。《悲伤逆流成河》中:这次连眼泪也流不出来了,眼眶像是干涸的洞恨不得揉进一团雪,化成河水,流出来伪装成悲伤[8](P126)。”描写了人物悲伤的心情,欲哭无泪把无泪的眼眶比作干涸的洞,然后又夸张的把想要流出的泪比作河水,渲染了悲伤的心情。“远处灿烂的云霞更加地浓烈,迷幻的光影把整条街照得通红,仿佛上帝把一桶巨大的红色染料打翻在了这条街上 [10](144)。”这段话节选自《小时代》,故事的尾声中发送一场大火,对这段情景的描述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如此熟练又恰到好处的运用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是很难做到的。云霞”更加的“浓烈”,“红色的染料打翻在了大街上”,在郭敬明的笔下,我们好像也是身临其境般的看到了这场大火,好像也被小说中的情感感染了一样,会心疼,甚至会哭会尖叫一般地融入了郭敬明的小说中,连修辞都用得这般文艺的少年,再配上他小说独有的华美风格,真有些惟妙惟肖了。“每个人都是一张似乎刚从冰箱里拿出来还没有解冻的脸,有的还带着有些霜花。” [11](P68)其中描绘林岚初到公司上班的感受。郭敬明巧妙运用冰箱里刚拿出来的东西的特点与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相联系,将公司里职员之间漠不关心的态度、麻木而不带表情的面孔,甚至还看不真切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喻体新颖独特。
他的文字运用的年轻而张狂,也只有这种夸张到一定程度的文字才能更恰当地表现了年轻人那般什么也不顾,什么也不管的冲劲。诸如此类的色彩词还有很多,因此,凡接触和阅读过郭敬明作品的读者,无不被他作品中众多意境丰富、色彩搭配特别的色彩词句所吸引。掩卷闭目,仿佛又有一幅幅各种色调的画面出现,一如作者创作之初那么鲜丽明艳。[13]这些词句由书中而来,向读者直接展示或暗示出的是各色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人物形象缤纷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中主人公们的命运般的相遇和命运般的变迁。
四、郭敬明小说风格华丽性的形成
郭敬明的小说风格的华丽性成因和他的文学语言积累是分不开的,1997年他的处女诗《孤独》的发表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的写作才华。然后,进入高中后的郭敬明依然坚持看书和写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向杂志社和文学网站投稿自己的作品,同时参加一些写作大赛,并成功获奖。2003年第一部中长篇小说《幻城》的成功发表,更是为郭敬明的小说生涯奠定了基础。书中他华丽的语言与修辞手法,再加上超凡的想象力,使得他的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小说的华丽性风格也逐渐形成。
紧接着,《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小时代》等作品的相继出版,更加突出了作者语言风格的华丽性的特征。郭敬明的小说描述的是一种矛盾的束缚,是基于学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压力下所造就出来的另一个自我,是对单纯美好爱情的向往,从而产生出的一种幻想式的期待。[14]这种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通常会在故事的最后发生反转,并且最终以惨淡收场,败于冷酷的现实社会,借此来达到一种悲剧的效果,营造一种渴望逃离却又挣脱不开的对于都市生活的厌世情绪。最后,郭敬明的华丽性小说风格已然形成。这种华丽性除了语言上的华丽之外,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华丽,这种华丽性小说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写作上,他都追求一种创新的完美,一种创作的精致和华丽。他书中的纯粹而美好,成为中国当代作家中“常开不败”的青春传奇。这种华丽的风格很好地迎合了80、90这一代人的思想情感,所以说,读郭敬明的小说,像是在读郭敬明这个人,又像是在读风华正茂的我们的青春。[16]
五、结语
从小说华丽风格的角度可以看出,郭敬明活得很自我,是个很有主见的人。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他总能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他和他的作品这一路走来,遇到过很多的争议,包括郭敬明的小说太过华丽,言语中给人的奢侈感很强,给人一种炫富和拜金的感觉等等。郭敬明曾经自己也说过他的小说只能迎合一部分特定的群体,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所以,他的价值观确实是这个时代一些年轻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是他了解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了解这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的需求与渴望,并且运用他自己的华丽风格,写出了这个时代的主流,所以吸引人,所以他的作品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1]年玉萍.论华丽的语言风格[J].安康学院学报,2002,14(2):58-60.
[2]李荣启.艺术语言风格的类型[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2):2-14.
[3]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6-124.
[4]郭敬明.幻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5]郭敬明.爵迹1[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55-57.
[6]郭敬明.愿风裁尘:《This is(not)ShangHai》[M].武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7]郭敬明.1995-2005夏至未至[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
[8]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9]格非.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6.
[10]郭敬明.小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11]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
[12]郭敬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58.
[13]陈晓明.审美的激变[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2-14.
[14]江冰.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L].文艺评论,2005.(2):10-14.
[15]徐巍.视觉时代的小说空间:视觉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演变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