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普及,高职院校为了提升竞争力和知名度,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以校园网为核心,其它设施配套齐全的信息化平台。但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良倾向,阻碍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及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软件开发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进一步探索与完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 存在问题 现状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83-0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很多高职院校投入了不少资金,建立校园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开展了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管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后勤管理、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开始向数字化校园方向发展。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已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但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迎接评估,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已建成校园网络,网络中心的建立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校园网络基本上覆盖整个校园,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98%,每个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及多媒体教室都有信息点接入;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22.7%,部分学校还投资建立了较大功率的无线网络,各个院校在加强校园网主干网、应用服务器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等其它网络基础设施装备的投资力度。
2.信息化教学应用较广
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60%,(民办高职院校达到90%),并且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22%。一般高职院校都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达到几十万册。
3.电子校务应用较普遍
高职院校电子校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学校主页,60%的院校建有学校电子邮件系统,45%的院校建有校园公告系统,62%的院校建有一卡通系统;85%的院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其中42%的学校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办公系统等主要校务的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投资低回报
大多高职院校在硬件环境上投入较多,但应用效果的低回報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在院校已建成的校园网中,相当一部分还处在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应用硬件开展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课程还不多,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或简单的文字往来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2.信息化软件功能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院的硬件投资与软件投入不成比例,评估过程中也往往只是看看实物,而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仅仅是基础,软件才是信息化的核心。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而忽视了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及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切实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软件的投入极少,更谈不上功能的完善,很多软件只是文件的传递和文字的来往,而在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的功能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信息化的建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比如教学评价系统,只是简单的统计而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功能;又如考勤系统,如果能分析到各个教师、各个班级各个阶段的具体数据,并能上传到互联网上,家长也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到课率,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同时由于各项应用的入口不统一、界面不统一,认证方式差异较大,使得师生陷入用户名和密码堆中,也使得管理维护的成本过高。
3.管理比较混乱,信息素养急待提高。
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因此只有主要信息资源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目前,高职院校中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还有待提升,还需要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在学校中担任维护和更新系统、管理各种软件的集成和开发的人才,而目前专门的人员岗位设置很少,仅仅是维护日常网络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的更新和普及。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也亟待提高,目前很多教师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使得大量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教学成果,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很多教师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导致了利用率低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与素养,积极投身信息化教育。
学院领导的观念更新,在信息化的宏观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持上,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搞不可,不是可早可晚、而是迫在眉睫。院领导加强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等为具体内容的全员信息素质培养,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推广力度、应用水平,从而决定一个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2.建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管理队伍,统筹管理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学院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专门信息化工作机构,以保证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要整合学校所有信息化资源,包括所有硬件、软件、专业人员,由专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统一管理、利用、开发、调配、维护和服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高效利用信息化软硬件资源,达到更为广泛意义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便于建立规范、统一标准,充分发挥技术开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信息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信息资源建设要注重科学化和合理性,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和熟知的本校教学流程与工作环境,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素材,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功能。
(2)镜像。通过与因特网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学校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优秀的课件和教学素材等。
(3)链接。将学校的服务器与因特网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关此类链接,可通过专家介绍或者搜索引擎搜索,再由校园网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更新。
参考文献
1 蒋东兴、许庆红.高校信息建设一体化思路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5):33
2 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7
3 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06(11):11
4 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 存在问题 现状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83-0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很多高职院校投入了不少资金,建立校园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开展了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管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后勤管理、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开始向数字化校园方向发展。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已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但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迎接评估,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公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已建成校园网络,网络中心的建立都投入了较多的资金,校园网络基本上覆盖整个校园,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98%,每个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及多媒体教室都有信息点接入;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22.7%,部分学校还投资建立了较大功率的无线网络,各个院校在加强校园网主干网、应用服务器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精品课程录播系统等其它网络基础设施装备的投资力度。
2.信息化教学应用较广
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60%,(民办高职院校达到90%),并且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采用网络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达到22%。一般高职院校都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电子图书达到几十万册。
3.电子校务应用较普遍
高职院校电子校务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学校主页,60%的院校建有学校电子邮件系统,45%的院校建有校园公告系统,62%的院校建有一卡通系统;85%的院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其中42%的学校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办公系统等主要校务的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效益。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投资低回报
大多高职院校在硬件环境上投入较多,但应用效果的低回報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在院校已建成的校园网中,相当一部分还处在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应用硬件开展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课程还不多,大多数只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或简单的文字往来而存在,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2.信息化软件功能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院的硬件投资与软件投入不成比例,评估过程中也往往只是看看实物,而信息化建设中硬件仅仅是基础,软件才是信息化的核心。院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识不清,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成果,以此作为衡量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指标,而忽视了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及学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切实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软件的投入极少,更谈不上功能的完善,很多软件只是文件的传递和文字的来往,而在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的功能几乎没有,也就是说信息化的建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比如教学评价系统,只是简单的统计而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功能;又如考勤系统,如果能分析到各个教师、各个班级各个阶段的具体数据,并能上传到互联网上,家长也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到课率,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校内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同时由于各项应用的入口不统一、界面不统一,认证方式差异较大,使得师生陷入用户名和密码堆中,也使得管理维护的成本过高。
3.管理比较混乱,信息素养急待提高。
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快,因此只有主要信息资源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目前,高职院校中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速度还有待提升,还需要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在学校中担任维护和更新系统、管理各种软件的集成和开发的人才,而目前专门的人员岗位设置很少,仅仅是维护日常网络的工作人员,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的更新和普及。同时,教师的信息素养也亟待提高,目前很多教师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新要求,使得大量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教学成果,限制了学科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很多教师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导致了利用率低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与素养,积极投身信息化教育。
学院领导的观念更新,在信息化的宏观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持上,具有全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搞不可,不是可早可晚、而是迫在眉睫。院领导加强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等为具体内容的全员信息素质培养,将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推广力度、应用水平,从而决定一个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2.建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管理队伍,统筹管理和利用信息化资源。
学院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专门信息化工作机构,以保证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要整合学校所有信息化资源,包括所有硬件、软件、专业人员,由专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统一管理、利用、开发、调配、维护和服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高效利用信息化软硬件资源,达到更为广泛意义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便于建立规范、统一标准,充分发挥技术开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信息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信息资源建设要注重科学化和合理性,要走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的道路,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设。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
(1)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由全体教师共同完成,通常学科教师是这类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经过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培训,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和熟知的本校教学流程与工作环境,可以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课件、素材,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开发出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功能。
(2)镜像。通过与因特网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建立全部或部分的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化的资源。学校设立资源建设小组,根据教学需求,专门负责收集市场上优秀的课件和教学素材等。
(3)链接。将学校的服务器与因特网上大量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关此类链接,可通过专家介绍或者搜索引擎搜索,再由校园网的维护人员负责定期更新。
参考文献
1 蒋东兴、许庆红.高校信息建设一体化思路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5):33
2 赵国栋.美国大学“信息化校园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7
3 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06(11):11
4 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