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构成要素,阐述媒体融合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新要求,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培养“一种思维”,強化“两种意识”,提升“三种能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 学报编辑 综合素质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69-03
高校学报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体,综合反映了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学报,面临着新媒体全方位的挑战。同时,期刊的数量每年呈上升趋势,期刊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关键是提升高校学报的质量。而高校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期刊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编辑队伍才能打造高质量的学报。
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在媒介融合不断进行尝试和现实化运作的新形势下,带来了媒体的形态、功能、所有权、组织结构以及传播的内容、数量、方式、周期和表现手段等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促进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以及打造学习型编辑团队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构成要素分析
编辑的综合素质关乎学报的质量与发展走向,是办好高校学报的核心力量。依照编辑业务的要求,编辑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修养、知识和能力三个分要素和七个子要素。其中,修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知识包括编辑业务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选择策划、语言文字能力和科研能力。七个子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政治理论修养。高校学报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肩负着引导研究者树立正确“三观”和科学研究立场的重任,因此,坚持政治理论性是高校学报办刊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各种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及科学判断力,避免造成政治原则和思想倾向上的错误。
第二,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学报的受众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因此,高校学报编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等人才及高等人才的培育者。这就要求高校编辑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一是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国家及省市在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严格遵守《中国出版者职业道德准则》;二是要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以学报质量为生命线,严格遵守学术操守,抵制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不良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三是既要积极主动地捍卫《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读者的合法权益,又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学报的版权,避免盗用版权、欺诈出版、非法竞争等各种侵害。
第三,编辑业务知识。高校编辑有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稿件和校对等具体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高校编辑必须掌握编辑业务,熟悉编辑工作要求。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系统的出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构成的内在联系和理论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编辑实务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各种文稿的社会价值,确保学报稿件的质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栏目内容,保证语言、标点、公式、概念等使用规范和无常识性错误,从而把最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广大读者,实现高校学报的社会效益。
第四,学科专业知识。高校学报反映了高等院校在各个学术领域里的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重要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眼光,还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应当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行业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以及跟踪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并从中发现有价值意义的研究选题;注重发掘资源,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潜力的中青年作者加强联系,积极发表取得突破性的或较重大的科研成果,给读者带来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五,信息获取与选择策划能力。一定量的学术信息是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报编辑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能根据结合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从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识别出具有创新成果和有价值的信息,提出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选题,并组织高质量的稿件使选题得到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把学报办出水平。
第六,语言文字能力。编辑工作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对所要采用的稿件在政治性、学术性及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把握,而且也要对稿件的语言及各项内容的编排进行加工,因此,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是每个高校学报编辑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编辑加工稿件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第七,科研能力。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审读、选择和编辑加工稿件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自身价值的迫切需要。高校学报编辑有着编辑实践工作的经验,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编辑工作的开展。此外,应当积极拓宽自己的阅读知识面,开展某一专业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分析研究能力,同样会对自身的业务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媒体融合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的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因此,“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媒体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在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方面的传播优势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抢占市场,这必定是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更强的政治鉴别力。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也是社会思潮大激荡的时代。当今高校学报稿件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信息量空前膨胀,期刊来稿中的虚假信息相对而言更具有隐藏性。敌对势力有意识、有计划通过网络制造各种传言,虚无历史,否定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路线。在意识斗争形态领域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些“网络大V”通过散播虚假言论、制造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常常蒙骗很多人。而一些缺乏政治敏感和鉴别能力的作者,极有可能在来稿中无意识引入错误理论和虚假事实。
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杜绝在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有更强的政治鉴别力,对政治形态的发展、社会思想动向、国家政策和出版工作法律法规等有更高的认识,牢牢把握期刊出版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提高出版产品的质量。
(二)更强的舆论引导和专题策划能力。更强的政治鉴别力,是一位高校学报编辑在媒体融合大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把关人”应有的基本素质。高校学报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编辑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通过树立选稿标准、策划基本栏目、策划好专题选题,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引导社会思潮和科技发展最新潮流,这就需要学报编辑有更强的舆论引导和专题策划能力。
新时代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学报编辑应该是学术情报专家,熟悉众多学者的研究专长和成果,了解当前研究方向、任务、项目和课题,对学者和著作者在学术水平和能力有较多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协调组织学术活动的能力。一期好的学报应该是精心策划的结果,而不是几篇文章的随意集合。媒体大融合背景下,一个高校学报编辑除了要有相应的文字和专业基本能力和素养外,还要善于思考,善于策划,设计栏目,凸显亮点,因此对其舆论引导能力和专题策划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期刊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期刊编辑的视野、眼界和思维的新要求。媒体大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必须转换思维,创新视野,跟上媒介发展新形势。
首先,创新离不开真实。学术创新是以“求真”为核心,离开真实,所谓“创新”不过一句空话。因此“求真”是高校学报编辑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
其次,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也是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当今,媒体融合的媒体呈现出编读互动化、数字化、碎片化和图像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站在时代的前沿、市场的需求和受众的需求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受众需要的读物。
最后,创新也体现在学报与媒体渠道的融合。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学术期刊参与媒介融合成为可能。网络出版环境为期刊提供一个全新的出版环境,采编系统和社交通信工具的运用大大缩短编辑与作者沟通时间、优化采编流程。而学报编辑更应该运用各种媒体融合本期刊,使所在期刊成为一个交互平台,联动采编两端,跟进最新学术动态,反映最新思想潮流。
三、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提升策略分析
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质提升要全面、要综合,在提升路径上,应该紧扣时代,删繁就简,提纲挈领抓好培养“一种思维”,强化“两种意识”,提升“三种能力”。
(一)培养“一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方法论,这点日益得到各界的重视。何为“互联网思维”?目前学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马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炜则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概括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雷军则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七个字”,即“专注、极致、口碑、快”。在开放多元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对期刊编辑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很有启发。高校学报编辑更应倡导“极致”的精神,把期刊当成一种产品,不断提升期刊的品质和品位,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和发展。而“用户思维”则倡导期刊编辑要从便于读者阅读和利用期刊入手,不是单方面办期刊,而是互动,从读者需求和社会需求办期刊。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信息中发现价值和趋势,是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两种意识”:规范化意识和服务意识。意识作用于行动。媒体融合时代下的编辑,更应提升编辑出版规范化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与时俱进,打造精品。
1.规范化意识。网络诞生后,信息传递和沟通更加便捷,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网络语言和互联网表现形式也不断涌现。这些网络用语和表达方式具有通俗易懂、晓有趣味的特征,但部分用语低俗恶趣、粗痞不堪,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有更强的规范意识,规范稿件用词用语和表达方式。
除用语规范外,编排格式也要规范化。学报编排格式的规范化对刊物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国家出版标准,这样才有利于期刊文献信息的存储、传遞和检索的计算机化,有助于文献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服务意识。服务素质是指编辑人员服务于作者、编者和读者,并进行有效协调,发挥整体的、互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和作者、读者的交流更密切,互动更频繁,高校学报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加重要。在服务过程中,首先是设置好的服务标准,编辑应该从刊物宗旨、选稿标准、栏目定位、策划选题、信函往来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让作者更明白期刊需要什么,作者应该提供什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稿件质量和整体办刊水平。
同时,与读者互动应有专门的热线和邮箱,使读者的意见有渠道可反馈。学报编辑部也应在第一时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版面有过错之处,也应不怕丢脸在下期刊物中指出。 (三)提升“三种能力”: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媒体融合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新生事物、市场环境不断考验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勇于面对挑战,期刊编辑必须拥有多项能力和技能。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校学报编辑来说尤其重要。
1.学习能力。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首先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让个人价值重塑。
对于高校学报管理者而言,需要营造学报编辑部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同时,高校学报编辑部应激励编辑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激励编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而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二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自学、在职培训、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通过不断的外界实践和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让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永不落后。
2.策划能力。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不能“闭门造车”,除了熟悉编辑业务外,还应该“走出去”,做好市场调查,了解社会环境,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迎接市场挑战的准备。学报编辑在选题前应重点分析市场发展前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选题。
要提升选题策划能力,首先市场定位必须要找准。这样,选题策划的内容才能贴近市场、贴近读者需求,期刊才能出精品、创品牌。同时,选题策划既要做到充分发挥学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此外,选题策划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通过策划使学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版面策划也非常重要。独具匠心的选题、优美流畅的文字,自然和谐的版面,这样的读物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学报才能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社会活动能力。无论何种出版物,都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分析现实、提出解决方案,助力社会发展和进步。
媒体融合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利用微博、高校学报同行QQ群等进行业务沟通交流与学习,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引进新理论,借鉴好经验,才能让学报越办越好。除此之外,学报编辑还应“一专多长”,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水平,能与专家学者对话、探讨,解决学报的一些学术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君华.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
[2]媒体融合[EB/OL].(2015-09-01)[2016-10-11].http://baike.so.com/doc/516074-546348.html
[3]李韶驰,程文丽.网络广告公信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下载[J].探求,2016(1)
[4]胡虹.高校學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5]郭宪.编辑应加强自我提升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
【作者简介】孔文静(1982—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学、汉语言文字学。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学报编辑 综合素质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69-03
高校学报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大众传播媒体,综合反映了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学报,面临着新媒体全方位的挑战。同时,期刊的数量每年呈上升趋势,期刊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关键是提升高校学报的质量。而高校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期刊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编辑队伍才能打造高质量的学报。
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必然,在媒介融合不断进行尝试和现实化运作的新形势下,带来了媒体的形态、功能、所有权、组织结构以及传播的内容、数量、方式、周期和表现手段等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促进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以及打造学习型编辑团队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构成要素分析
编辑的综合素质关乎学报的质量与发展走向,是办好高校学报的核心力量。依照编辑业务的要求,编辑的综合素质应包括修养、知识和能力三个分要素和七个子要素。其中,修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知识包括编辑业务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选择策划、语言文字能力和科研能力。七个子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政治理论修养。高校学报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肩负着引导研究者树立正确“三观”和科学研究立场的重任,因此,坚持政治理论性是高校学报办刊的首要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各种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及科学判断力,避免造成政治原则和思想倾向上的错误。
第二,职业道德修养。高校学报的受众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因此,高校学报编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等人才及高等人才的培育者。这就要求高校编辑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一是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国家及省市在新闻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严格遵守《中国出版者职业道德准则》;二是要有坚持原则、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以学报质量为生命线,严格遵守学术操守,抵制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不良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三是既要积极主动地捍卫《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读者的合法权益,又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学报的版权,避免盗用版权、欺诈出版、非法竞争等各种侵害。
第三,编辑业务知识。高校编辑有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稿件和校对等具体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高校编辑必须掌握编辑业务,熟悉编辑工作要求。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系统的出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构成的内在联系和理论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编辑实务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各种文稿的社会价值,确保学报稿件的质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栏目内容,保证语言、标点、公式、概念等使用规范和无常识性错误,从而把最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广大读者,实现高校学报的社会效益。
第四,学科专业知识。高校学报反映了高等院校在各个学术领域里的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重要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眼光,还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术判断能力。应当了解和掌握当今社会行业和学科的发展动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以及跟踪学术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并从中发现有价值意义的研究选题;注重发掘资源,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潜力的中青年作者加强联系,积极发表取得突破性的或较重大的科研成果,给读者带来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五,信息获取与选择策划能力。一定量的学术信息是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基础,这就要求学报编辑要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能根据结合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从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识别出具有创新成果和有价值的信息,提出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选题,并组织高质量的稿件使选题得到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把学报办出水平。
第六,语言文字能力。编辑工作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对所要采用的稿件在政治性、学术性及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把握,而且也要对稿件的语言及各项内容的编排进行加工,因此,具备过硬的文字功底是每个高校学报编辑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编辑加工稿件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第七,科研能力。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审读、选择和编辑加工稿件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自身价值的迫切需要。高校学报编辑有着编辑实践工作的经验,要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编辑工作的开展。此外,应当积极拓宽自己的阅读知识面,开展某一专业的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分析研究能力,同样会对自身的业务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媒体融合时代对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媒体融合”的概念应该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随之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则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因此,“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媒体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利用各种新兴媒体在声音、文字、图片和视频方面的传播优势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抢占市场,这必定是高校学报未来发展的趋势。这就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更强的政治鉴别力。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媒介大融合的时代也是社会思潮大激荡的时代。当今高校学报稿件信息来源越来越广,信息量空前膨胀,期刊来稿中的虚假信息相对而言更具有隐藏性。敌对势力有意识、有计划通过网络制造各种传言,虚无历史,否定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路线。在意识斗争形态领域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些“网络大V”通过散播虚假言论、制造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常常蒙骗很多人。而一些缺乏政治敏感和鉴别能力的作者,极有可能在来稿中无意识引入错误理论和虚假事实。
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杜绝在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现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要有更强的政治鉴别力,对政治形态的发展、社会思想动向、国家政策和出版工作法律法规等有更高的认识,牢牢把握期刊出版的正确方向,这样才能提高出版产品的质量。
(二)更强的舆论引导和专题策划能力。更强的政治鉴别力,是一位高校学报编辑在媒体融合大时代,作为一名合格的“把关人”应有的基本素质。高校学报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编辑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通过树立选稿标准、策划基本栏目、策划好专题选题,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出现,引导社会思潮和科技发展最新潮流,这就需要学报编辑有更强的舆论引导和专题策划能力。
新时代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化”。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校学报编辑应该是学术情报专家,熟悉众多学者的研究专长和成果,了解当前研究方向、任务、项目和课题,对学者和著作者在学术水平和能力有较多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协调组织学术活动的能力。一期好的学报应该是精心策划的结果,而不是几篇文章的随意集合。媒体大融合背景下,一个高校学报编辑除了要有相应的文字和专业基本能力和素养外,还要善于思考,善于策划,设计栏目,凸显亮点,因此对其舆论引导能力和专题策划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期刊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期刊编辑的视野、眼界和思维的新要求。媒体大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必须转换思维,创新视野,跟上媒介发展新形势。
首先,创新离不开真实。学术创新是以“求真”为核心,离开真实,所谓“创新”不过一句空话。因此“求真”是高校学报编辑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
其次,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也是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当今,媒体融合的媒体呈现出编读互动化、数字化、碎片化和图像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学报编辑站在时代的前沿、市场的需求和受众的需求上提供的个性化服务,提供受众需要的读物。
最后,创新也体现在学报与媒体渠道的融合。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学术期刊参与媒介融合成为可能。网络出版环境为期刊提供一个全新的出版环境,采编系统和社交通信工具的运用大大缩短编辑与作者沟通时间、优化采编流程。而学报编辑更应该运用各种媒体融合本期刊,使所在期刊成为一个交互平台,联动采编两端,跟进最新学术动态,反映最新思想潮流。
三、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提升策略分析
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质提升要全面、要综合,在提升路径上,应该紧扣时代,删繁就简,提纲挈领抓好培养“一种思维”,强化“两种意识”,提升“三种能力”。
(一)培养“一种思维”: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大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方法论,这点日益得到各界的重视。何为“互联网思维”?目前学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马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周鸿炜则认为互联网思维应该概括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单点突破、颠覆创新”;雷军则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七个字”,即“专注、极致、口碑、快”。在开放多元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对期刊编辑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很有启发。高校学报编辑更应倡导“极致”的精神,把期刊当成一种产品,不断提升期刊的品质和品位,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足和发展。而“用户思维”则倡导期刊编辑要从便于读者阅读和利用期刊入手,不是单方面办期刊,而是互动,从读者需求和社会需求办期刊。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在信息中发现价值和趋势,是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具备的意识和能力。
(二)强化“两种意识”:规范化意识和服务意识。意识作用于行动。媒体融合时代下的编辑,更应提升编辑出版规范化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与时俱进,打造精品。
1.规范化意识。网络诞生后,信息传递和沟通更加便捷,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网络语言和互联网表现形式也不断涌现。这些网络用语和表达方式具有通俗易懂、晓有趣味的特征,但部分用语低俗恶趣、粗痞不堪,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有更强的规范意识,规范稿件用词用语和表达方式。
除用语规范外,编排格式也要规范化。学报编排格式的规范化对刊物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国家出版标准,这样才有利于期刊文献信息的存储、传遞和检索的计算机化,有助于文献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2.服务意识。服务素质是指编辑人员服务于作者、编者和读者,并进行有效协调,发挥整体的、互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媒体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和作者、读者的交流更密切,互动更频繁,高校学报编辑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加重要。在服务过程中,首先是设置好的服务标准,编辑应该从刊物宗旨、选稿标准、栏目定位、策划选题、信函往来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让作者更明白期刊需要什么,作者应该提供什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稿件质量和整体办刊水平。
同时,与读者互动应有专门的热线和邮箱,使读者的意见有渠道可反馈。学报编辑部也应在第一时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版面有过错之处,也应不怕丢脸在下期刊物中指出。 (三)提升“三种能力”: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媒体融合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新生事物、市场环境不断考验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勇于面对挑战,期刊编辑必须拥有多项能力和技能。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校学报编辑来说尤其重要。
1.学习能力。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首先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让个人价值重塑。
对于高校学报管理者而言,需要营造学报编辑部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同时,高校学报编辑部应激励编辑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激励编辑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而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二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自学、在职培训、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积极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通过不断的外界实践和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让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永不落后。
2.策划能力。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编辑不能“闭门造车”,除了熟悉编辑业务外,还应该“走出去”,做好市场调查,了解社会环境,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才能做好迎接市场挑战的准备。学报编辑在选题前应重点分析市场发展前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选题。
要提升选题策划能力,首先市场定位必须要找准。这样,选题策划的内容才能贴近市场、贴近读者需求,期刊才能出精品、创品牌。同时,选题策划既要做到充分发挥学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此外,选题策划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标,通过策划使学报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版面策划也非常重要。独具匠心的选题、优美流畅的文字,自然和谐的版面,这样的读物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学报才能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3.社会活动能力。无论何种出版物,都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分析现实、提出解决方案,助力社会发展和进步。
媒体融合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利用微博、高校学报同行QQ群等进行业务沟通交流与学习,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引进新理论,借鉴好经验,才能让学报越办越好。除此之外,学报编辑还应“一专多长”,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水平,能与专家学者对话、探讨,解决学报的一些学术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君华.现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2)
[2]媒体融合[EB/OL].(2015-09-01)[2016-10-11].http://baike.so.com/doc/516074-546348.html
[3]李韶驰,程文丽.网络广告公信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下载[J].探求,2016(1)
[4]胡虹.高校學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5]郭宪.编辑应加强自我提升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1(2)
【作者简介】孔文静(1982— ),女,广西梧州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硕士,研究方向:编辑学、汉语言文字学。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