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摸索到了几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控制学生机,掌握课堂局面,按照设计好的程序组织教学。
在初期的探索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较浅的层次上提出了第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效率高,目标能普遍达到,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老师,这种课在学习信息技术、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涉及不到。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甚至出现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现就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第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网页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子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网页制作知识。
第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三、具体教学实施
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
在初期的探索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较浅的层次上提出了第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效率高,目标能普遍达到,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完成任务的策略来自老师,这种课在学习信息技术、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涉及不到。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会慢慢消退,甚至出现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现就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一、“任务”要有层次感。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
第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网页制作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由于创设了愉快的教学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感性认识,并用一个个“子任务”引导学生自学和上机实践,因此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网页制作知识。
第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三、具体教学实施
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设置了合适的任务之后,接着要考虑如何使任务有效地“驱动”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任务驱动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