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讨虚拟实验室应用于健康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可行性。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健康养老护理;培训
1 我国康养护理人员需求背景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们国家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到2017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占总人口的11.4%。这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快速膨胀,照料和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问题将日益突出。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所需专业人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优先发展,打造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培养能够提供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健康养老护理人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我国健康养老护理人员现状分析
2.1 质量控制标准缺失
健康养老产业缺乏护理专门人才,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体系,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仅局限于能够维持老龄人口基本起居的生活照料,从业门槛低,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老龄人口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健和养老服务需求,也难以提供高端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务,更不能适应健康养老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
2.2 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康养护理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者数量不多,知识结构不合理。以某地级市为例,各类养老机构中,康养护理人员600多人,持证人员仅95人,工作人员98%为无专业学历、缺乏专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康养护理人员规范程度不高,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总体素质较低;康养护理人员由于年龄或家庭等因素限制无法接受传统的学习培养,而自学医学专业知识对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从业人员存在着看不懂、学不会的困难。
2.3 教学资源不足
我国康养护理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养老护理专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为主,针对老年相关的课程设置不足导致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相关实践技能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实践缺乏相应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学生的专业实践场所大多数为医院,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护理对象,与实际工作相对脱节。
综上可见,如何让康养护理人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规范化的掌握康养护理的技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基础。
3 虚拟实验室国内外应用进展
虚拟实验室是利用分布式信息通信技术,为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远程协作和实验的一个电子平台。所谓虚拟实验室,是用来描述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模拟实验交互场景,在计算机中营造一个接近或优于真实环境的虚拟场景,操作者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通过操作计算机来操作自定义的仪器,按实验要求、过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并完成整个实验,对被测试量进行采集、分析、判断、显示。虚拟实验室为开设各种虚拟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是实验室建设的革新发展方向。
目前,虚拟实验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及。国内外的一些著名院校,对虚拟实验室已有大量涉及并已在很大范围内使用。特别是首先提出虚拟实验室概念并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强大财力的美国,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开发,其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己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我国,虚拟实验室也迅速发展起来。[1]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应用受到研究机构的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领域的科研、教学之中,其卓越的功能也由真实设备的远程共享转变为提供由虚拟仪器、虚拟材料、虚拟场景及数值模型所搭建起来的科研、教学和决策的网络化互动平台。早在1995年,互联网上便出现了“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实验者”可以用虚拟手术刀层层分离青蛙,观察它的肌肉和骨髓组织;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物理仿真虚拟实验室;同济大学建成可以对建筑景观、结构进行仿真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建立了依托实体的虚拟仪器实验室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
然而,在临床操作方面,特别是健康养老护理方面的虚拟实验室尚未有深入的研究。
4 应用虚拟实验室培训康养护理人员的可行性
4.1 解决专业知识学习困难问题
应用虚拟实验室将医学专业理论例如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直观化,[2]对于从业门槛较低的人员来说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虚拟实验室通过专业的实践技能操作,设置不同场景不同病例,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缩短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
4.2 解决学习时间空间受限问题
由于虚拟实验室的特殊性,不受时间和实习场地的限制,多次重复练习,规范了操作标准,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练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在获取与真人实操相同的实验体验的同时避免传统真人实操时因操作失误出现误伤能情况,增强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4.3 解決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虚拟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实行标准化操作,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与大量从业人员待培训的矛盾,也避免因培训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引起发现问题难、解决问题更难的困境。将“有人看守的服务”转变为“无人化服务”。
因此,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建立健康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虚拟实验室,将老年康复护理人员的培训从固定场地全日制学习转变为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形成一个有效的健康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方法体系,提高健康养老护理培训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推动健康养老护理培训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聂政,雍刘军,肖莉,等.虚拟仿真系统在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8-329.
[2]王子颖,杨惠云,周西,等.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12(29):4360-4361.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健康养老护理;培训
1 我国康养护理人员需求背景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们国家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到2017年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占总人口的11.4%。这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快速膨胀,照料和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问题将日益突出。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培养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所需专业人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优先发展,打造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培养能够提供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健康养老护理人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我国健康养老护理人员现状分析
2.1 质量控制标准缺失
健康养老产业缺乏护理专门人才,缺乏相应的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体系,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仅局限于能够维持老龄人口基本起居的生活照料,从业门槛低,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老龄人口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保健和养老服务需求,也难以提供高端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服务,更不能适应健康养老高端产业的发展需要。
2.2 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康养护理人员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者数量不多,知识结构不合理。以某地级市为例,各类养老机构中,康养护理人员600多人,持证人员仅95人,工作人员98%为无专业学历、缺乏专业技能、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康养护理人员规范程度不高,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总体素质较低;康养护理人员由于年龄或家庭等因素限制无法接受传统的学习培养,而自学医学专业知识对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从业人员存在着看不懂、学不会的困难。
2.3 教学资源不足
我国康养护理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养老护理专业也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为主,针对老年相关的课程设置不足导致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要,相关实践技能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实践缺乏相应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学生的专业实践场所大多数为医院,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护理对象,与实际工作相对脱节。
综上可见,如何让康养护理人员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规范化的掌握康养护理的技能,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基础。
3 虚拟实验室国内外应用进展
虚拟实验室是利用分布式信息通信技术,为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远程协作和实验的一个电子平台。所谓虚拟实验室,是用来描述一个计算机网络化的模拟实验交互场景,在计算机中营造一个接近或优于真实环境的虚拟场景,操作者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通过操作计算机来操作自定义的仪器,按实验要求、过程,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并完成整个实验,对被测试量进行采集、分析、判断、显示。虚拟实验室为开设各种虚拟实验课程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是实验室建设的革新发展方向。
目前,虚拟实验室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及。国内外的一些著名院校,对虚拟实验室已有大量涉及并已在很大范围内使用。特别是首先提出虚拟实验室概念并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强大财力的美国,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虚拟实验室的研究与开发,其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己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我国,虚拟实验室也迅速发展起来。[1]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应用受到研究机构的重视,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领域的科研、教学之中,其卓越的功能也由真实设备的远程共享转变为提供由虚拟仪器、虚拟材料、虚拟场景及数值模型所搭建起来的科研、教学和决策的网络化互动平台。早在1995年,互联网上便出现了“虚拟青蛙解剖”实验,“实验者”可以用虚拟手术刀层层分离青蛙,观察它的肌肉和骨髓组织;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物理仿真虚拟实验室;同济大学建成可以对建筑景观、结构进行仿真的虚拟现实实验室;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建立了依托实体的虚拟仪器实验室并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
然而,在临床操作方面,特别是健康养老护理方面的虚拟实验室尚未有深入的研究。
4 应用虚拟实验室培训康养护理人员的可行性
4.1 解决专业知识学习困难问题
应用虚拟实验室将医学专业理论例如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直观化,[2]对于从业门槛较低的人员来说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虚拟实验室通过专业的实践技能操作,设置不同场景不同病例,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缩短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距。
4.2 解决学习时间空间受限问题
由于虚拟实验室的特殊性,不受时间和实习场地的限制,多次重复练习,规范了操作标准,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练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个体化,在获取与真人实操相同的实验体验的同时避免传统真人实操时因操作失误出现误伤能情况,增强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4.3 解決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虚拟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实行标准化操作,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与大量从业人员待培训的矛盾,也避免因培训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引起发现问题难、解决问题更难的困境。将“有人看守的服务”转变为“无人化服务”。
因此,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建立健康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虚拟实验室,将老年康复护理人员的培训从固定场地全日制学习转变为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形成一个有效的健康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方法体系,提高健康养老护理培训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瞻性,推动健康养老护理培训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聂政,雍刘军,肖莉,等.虚拟仿真系统在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5,37(4):328-329.
[2]王子颖,杨惠云,周西,等.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5,12(29):436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