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情缘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来,我接触过不少报刊,近几年又有各种手机杂志、电子书之类,书的形式因科技的进步而变得琳琅满目。过尽千帆,常陪在我身旁的唯有纸质的《读者》。
  《读者》的内容,一直都是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或轻松愉悦,或厚重沧桑。
  《读者》与广大读者有缘,与我有缘,也与我的儿子有缘。
  2010年暑假,我向8岁的儿子推荐了《读者》,没有想到,他一下就喜欢上了!他接触的第一本《读者》是2010年第14期,他读的第一篇文章是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读完之后,他要我回答“什么是创意”,我说是“创造性的意见”,他帮我修正为“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文中有一句话“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儿子依葫芦画瓢,告诉我“努力固然重要,分数也很重要”……时光匆匆,如今儿子也算是9年的《读者》粉丝了,我们家里最多的杂志就是《读者》。每次都是我先读完,在封面上备注几篇个人觉得一定不要错过的好文章再交给他。当下,很多孩子可能过度依赖手机,其实我们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手机依赖症就会有所改善。
  《读者》对我儿子的影响比较明显——他的思维比同龄人成熟,学习和处事都较为理性、乐观。儿子上高中后,学业很忙,每次月假回家,他都会带上几本新《读者》去学校。他说不仅自己看,有时同学也借阅。他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比赛中拿过很多奖。2018年,学校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及主持人演讲大赛”,班主任吴莹老师给我发了儿子的现场视频。我们看到他手握梅西的小雕像,淡定从容又抑扬顿挫地发表演讲。最终,他荣获一等奖。2019年2月,他的现场作文《最美不过繁花锦簇——观〈沩水春秋〉有感》一文,发表在我市市级文史公众平台“宁乡啊宁乡”上!文章的末尾是这样一句话:“在这个瞬间,宁静下来,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当时我会心地笑了,从标题到结尾的风格,完全就是受了《读者》的影响!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正如我原来的高中老师,全国名校长沙市雅礼中学的谢科明老师在一次全校学生会议上所言:“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大家没有多少时间去看那些长篇名著了。我们不主张死读书,你们业余可以读一读《读者》和《时政参考》等一些优秀的杂志,一来可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二來了解时事、增进见识,同时可以提高写作水平,益处是很大的。”作为一位三湘名师,谢老师倡导同学们看《读者》,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这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一如既往地热爱《读者》。
  我们就这样传阅和珍藏着这些杂志。有时我闲坐或陪伴儿子学习的时候,拿出早年的《读者》捧读,竟然还能读出新意,读出更多的喜悦!
  2019年,《读者》已经创刊38周年。到今年的第11期,《读者》累计发行20亿册!《读者》真正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为20多年来一直坚定地拥有它、热爱它而感到自豪!
其他文献
我們生活的现实空间是一个三维世界,而所有平面艺术都是二维的。但艺术家们能够在二维画面中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三维视觉幻象。土耳其艺术家艾登·比于克塔什便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奇幻的超现实三维空间——将寻常景象变成令人震惊的反重力弯曲景象。他用无人机拍摄了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地标和美国的开阔风光,经过后期图像拼接,构建出宛如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笔下的异常维度空间。
期刊
“卧游”,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因道路艰难,交通不便,稍微远一点的风景只能口耳相传。于是,古人因地制宜,发明了新的旅游方式,即通过欣赏山水画来体悟山水,琢磨人生的意趣,探索哲学的况味。  南北朝时宋朝宗炳的《画山水序》明确提出“卧游”一说。宗炳,字少文,善书画,好山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于是,“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
期刊
《元史》是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初一开始编纂的。朱元璋对他的大臣说:“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元史》是中国古代编纂速度最快的一部正史,但并不是最糟的一部。由于朱元璋要求编撰人员不得曾在元朝为官,因此纂修官都是隐逸山林的文人,既不通蒙文,也不了解朝廷制度政令,再加上时间仓促,导致《元史》错讹、缺漏较多。  与其他正史相比,《元史》因为疏于剪裁,反而保留了大量原始资料
期刊
由于大家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嚇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期刊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他写了很多书、说了很多话,结果几次被关进监狱,最后被驱逐出境。  当他流亡到英国时,正好赶上科学家牛顿的葬礼。那是1727年3月28日。  伏尔泰看到了什么?一场国葬。数万名市民自发上街为牛顿送行,抬棺材的是2位公爵、3位伯爵和1位大法官。  牛顿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要知道,此前葬在那兒的都是皇室和教会的顶级人物。  可以想象伏尔泰所受到的震撼:当法国人还
期刊
在摇曳灯光的照耀下,历史在过去的小路上蹒跚,试图重建过去的景象,恢复往日的回声,并用微弱的光芒点燃往日的激情。  当历史巨大的卷轴展开之时,许多错综复杂的事件出现了,而这些事件很难有效地被纳入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好恶模式之中。  人类的故事并不总是像数学运算那样,根据二加二等于四的原则展开。人的一生中,有时可能等于五或负三;有时正算到一半,黑板倒塌,使全班陷于混乱,教师被砸得鼻青脸肿。  现在,科学
期刊
大多數人一生操劳只是为了让儿孙能有吃有住,而这些儿孙长大进入社会后,也都一个个“子承父业”,重演历史。  那些为社会而活、为社会工作的人,自然要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一个为自己而活的人就不指望社会认可,也不受其影响。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在乎张三李四,他凭什么要在乎这些人对他怎么看?
期刊
亲爱的花生:  当你能读懂妈妈写给你的这封信时,我想也应该是可以带你去看爸爸的时候了。你现在肯定已经变成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了,爸爸见到你一定会很开心、很欣慰。你应该不会再相信爸爸去忽忽星球这样的话了,对吧?可是在你两岁时,这是妈妈能想到最好的爸爸不能陪伴在你身边的理由了。  不知道爸爸陪伴你的短暂时光,你能留下的记忆有多少,可无论多少,希望你别责怪和忘记爸爸。他最喜欢把你抱起来举得高高的,因为你会
期刊
我很喜欢已故日本演员高仓健先生。前几天,我在电视上还看见他的专题报道,再一次觉得,我真的很喜歡他。大约十年前,高仓健先生出版了散文集《好想被你称赞》,我也非常喜欢他的文章。  “好想被你称赞”这句话,道尽了高仓健先生的人生态度。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是我会什么、想成为什么,而是因为想要被人称赞“你做得很好哦”“你很努力哦”,所以才认真当演员——他这样写道。能够这样坦白,我觉得他真的很棒。  在看高仓
期刊
并不是只有下意识地改变生活环境才称得上明智,改变生活规律也一样。有时,一次无意义的旅行,或只有几公里的位置变化,也能将我们带离生活中业已僵化的,同时又折磨人、令人无法忍受的无奈。一个让人做梦的新房间、几张新面孔、不同的厨房,都能使我们的内心平静或雀跃。  我們就应该如此改变日常生活的节奏,不必很用力,也不必很轻率。当我们感到被困在某种生活状态中时,应该有意识地、自主地做出改变。一个一直固执地坚持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