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考察了汉语中的“好V”式结构,通过研究发现,认为当“好V”式前的“N”为TR时,(射体)和“好V”式中的“V”为TR是划分“好V”结构的一个有效标准。当“N”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好V”式结构,这时,两者属于一个侧面的两个部分,紧密结合,已经词汇化;当“V”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V”,“好”只是一个临时的构词成分,“好V”结构并没有词汇化。
关键词:“好V”式结构 射体 侧面 词汇化 结构
“好+V”式结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多义结构,其结构关系比较复杂,前人曾对其进行过一定的划分,王为明(1989)、许丕华(1996)、申惠仁(2009)等将“好V”式结构分为三至五种不等,颇为杂乱。“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也众说纷纭。因此,本文将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背景下对这两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一、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中突显是划分词类、分析句法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突显的参与者,特别是施事者,可成为分句的主语,不很突显的参与者则可成为宾语或者其它成分。
Langacker(1987:118;1991:5)区分出了两类不同的突显:侧面与基体(profile-base);射体与界标 (Trajector-landmark)。本文将运用射体与界标理论对“好V”式结构做进一步的讨论。射体(Trajector,以下简称TR)指的是在每一个关系性述义中,各个被突显的参与者是不对称的,其中最突显的参与者处于一对或一组关系中最突显的位置。界标(landmark,简称LM)标示了关系述义中其他被次突显的实体,为射体的定位提供参照点。
二、突显理论下的“好V”式结构
申惠仁(2009)将现代汉语“好V”式结构分为4种:表“V起来使人满意”的“好V”,如“好看”;表“V起来容易”的“好V”,如“好办”;表“(施事)喜欢做某种动作行为”的“好V”,如“好学”;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的“好V”,如“好晕车”。这一分法,是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较为成功的分类,本文将以此为标准,用认知突显理论对好“V”式结构进行分析。
从语义指向上看,当“好V”是形容词、状中结构时,“好”的语义指向施事,及“N”,如“好看”表示“看起来使人满意”;而当“好V”是动宾结构时,“好”的语义指向指的是“V”。在“V”关系性述义中,根据结构的不同语义指向,还可以分为不同的TR和LM。当“好V”的语义指向“N”时,如“好看”“好晕车”等,此时“N”为TR,而整个“好V”结构为LM。“好V”结构突显的不太明显,是关系述义的终点。而当“好V”的语义指向“V”时,如“好办”“好学”“好理解”,“V”就充当了TR,是第一焦点,第一参与者,是关系述义的起点。
近二十年来,众多学者根据“好”的词性,将“好V”式结构分为好几类,分法繁多,且容易混淆,不易判断,容易造成歧义。因此,本文认为,按照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将“N+好V”看成整个关系性述义时,按照射体的不同,可以将“好V”分为两类:“N”为TR和“V”为TR。突显理论下,在一对或者一组关系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焦点成分”,可称为“参与者(Participants)”,它们特别引人注意,其中最突显的成分就是射体,根据射体标准来划分“好V”式结构,简单清晰。
三、突显理论下的“好V”词汇化问题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好V”式结构正趋向词汇化,吕叔湘(1999)指出“好[形]V”结构“结合紧密,像一个词”;许丕华(1996)认为“好[形]V”不仅仅像一个词,而且就是一个词;赵元任(1979)认为“好吃,好看,好听”等是复合词;郑怀德(1988)倾向于把“好V”的“好”看成“构词成分”,他还进一步指出,也许把“好V”看作是一种过渡形式更为合适,即动词性词语向形容词性词语的过渡,词组向词的过渡,有的“好V”已经完成了这个过渡,成为一个形容词,有的还没有完成这个过渡,仍然带有动词性词语的印记;张定、丁海燕赞成郑先生的观点,认为“好”语法化为助动词之后,与后面的动词日益紧密并逐步融合;申惠仁等认为“好[形]V”就是一个词。
关于“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的问题,我们大体赞成郑先生的观点,只是“好V”式分为若干种结构,在什么结构中已经词汇化,在什么结构中趋于词汇化,郑先生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一点仍存在商榷之处。
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中,Langacker认为,词语的意义可由侧面和基体(Profile-Base)两者结合起来描写,表达式的语义即相当于一个语义结构,其覆盖的相关认知域的范围叫基体,一个词语的基体就是它能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涉及的范围,这是意义形成和理解的基础。与其相对的是侧面,指基体内被最大突显(Maximally Prominent)的某一部分,成为基体内的焦点,也是词语所标示(Designate)部分的语义结构。一个词语的意义既不完全取决于基体,也不完全依赖于侧面,而在于两者的结合。
因此,要考察“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必须考虑这两者的结合程度。在“N+好V”这个关系性述义中,当“好V”是形容词、状中结构时,“N”为TR,此时的基体为整个“N+好V”结构,而其侧面为基体内被最大突显的部分及“好V”。如:
(1)这件衣服好看→侧面为“好看”
(2)这个孩子很好玩→側面为“好玩”
(3)母亲好晕车→侧面为“好晕车”
由以上三个例句可知,在整个关系性述义中,“好V”式结构在意义上密不可分,基体中被最大突显的是“好V”式结构。两者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可以看成是一个词。
当“好V”为动宾结构时,“V”为TR,此时的基体为“好V”,此时最大突显的部分为“V”,因此其侧面为“V”。如:
(4)这件衣服很好穿→侧面为“穿”
(5)这条路很好走→侧面为“走”
(6)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侧面为“解决”
在这三个例句的整个关系性述义中,被突显的侧面为“V”,表示V起来容易、容易V。在这里“好V”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临时组建的词组,其意义是由“好”和“V”两者临时搭配产生的,且具有能产性,因此并没有词汇化。
因此,在讨论“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的问题上,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指导,认为当“N”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好V”式结构,这时,两者属于一个侧面的两个部分并紧密结合,已词汇化;当“V”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V”,“好”只是一个临时的构词成分,“好V”式结构并没有词汇化。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认为,“好V”式结构有着不同的结构关系和不同的语义指向。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射体和界标理论,可划分出不同的射体。当“N+好V”式中,以“这件衣服很好看”为例,此时的TR为“衣服”,而“好看”为LM,此时的“好V”结构关系紧密,已经词汇化;以“这件事情很好解决”为例,此时的TR为“解决”,突显的内容表示结果,而其它部分为LM,此时的“好V”式结构只是临时的词组,并没有词汇化。
参考文献:
[1]张定,丁海燕.助动词“好”的语法化及相关词汇化现象[J].语
言教学与研究,2009,(5).
[2]许丕华.“好V”讨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1).
[3]王为民.“好V”和“好VN”[J].汉语学习,1989,(2).
[4]戴宗杰.“好V”式及其词汇化程度[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9).
[5]申惠仁.现代汉语四种“好V”结构[J].语文学刊,2009,(5).
[6]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熊金星.“好+V”与“好好+V”[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12).
[8]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6.
[9]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
(1).
(杨洋 胡彦超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221000)
关键词:“好V”式结构 射体 侧面 词汇化 结构
“好+V”式结构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多义结构,其结构关系比较复杂,前人曾对其进行过一定的划分,王为明(1989)、许丕华(1996)、申惠仁(2009)等将“好V”式结构分为三至五种不等,颇为杂乱。“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也众说纷纭。因此,本文将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背景下对这两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一、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中突显是划分词类、分析句法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突显的参与者,特别是施事者,可成为分句的主语,不很突显的参与者则可成为宾语或者其它成分。
Langacker(1987:118;1991:5)区分出了两类不同的突显:侧面与基体(profile-base);射体与界标 (Trajector-landmark)。本文将运用射体与界标理论对“好V”式结构做进一步的讨论。射体(Trajector,以下简称TR)指的是在每一个关系性述义中,各个被突显的参与者是不对称的,其中最突显的参与者处于一对或一组关系中最突显的位置。界标(landmark,简称LM)标示了关系述义中其他被次突显的实体,为射体的定位提供参照点。
二、突显理论下的“好V”式结构
申惠仁(2009)将现代汉语“好V”式结构分为4种:表“V起来使人满意”的“好V”,如“好看”;表“V起来容易”的“好V”,如“好办”;表“(施事)喜欢做某种动作行为”的“好V”,如“好学”;表“某种情况经常发生”的“好V”,如“好晕车”。这一分法,是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较为成功的分类,本文将以此为标准,用认知突显理论对好“V”式结构进行分析。
从语义指向上看,当“好V”是形容词、状中结构时,“好”的语义指向施事,及“N”,如“好看”表示“看起来使人满意”;而当“好V”是动宾结构时,“好”的语义指向指的是“V”。在“V”关系性述义中,根据结构的不同语义指向,还可以分为不同的TR和LM。当“好V”的语义指向“N”时,如“好看”“好晕车”等,此时“N”为TR,而整个“好V”结构为LM。“好V”结构突显的不太明显,是关系述义的终点。而当“好V”的语义指向“V”时,如“好办”“好学”“好理解”,“V”就充当了TR,是第一焦点,第一参与者,是关系述义的起点。
近二十年来,众多学者根据“好”的词性,将“好V”式结构分为好几类,分法繁多,且容易混淆,不易判断,容易造成歧义。因此,本文认为,按照认知语言学的突显理论,将“N+好V”看成整个关系性述义时,按照射体的不同,可以将“好V”分为两类:“N”为TR和“V”为TR。突显理论下,在一对或者一组关系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焦点成分”,可称为“参与者(Participants)”,它们特别引人注意,其中最突显的成分就是射体,根据射体标准来划分“好V”式结构,简单清晰。
三、突显理论下的“好V”词汇化问题
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好V”式结构正趋向词汇化,吕叔湘(1999)指出“好[形]V”结构“结合紧密,像一个词”;许丕华(1996)认为“好[形]V”不仅仅像一个词,而且就是一个词;赵元任(1979)认为“好吃,好看,好听”等是复合词;郑怀德(1988)倾向于把“好V”的“好”看成“构词成分”,他还进一步指出,也许把“好V”看作是一种过渡形式更为合适,即动词性词语向形容词性词语的过渡,词组向词的过渡,有的“好V”已经完成了这个过渡,成为一个形容词,有的还没有完成这个过渡,仍然带有动词性词语的印记;张定、丁海燕赞成郑先生的观点,认为“好”语法化为助动词之后,与后面的动词日益紧密并逐步融合;申惠仁等认为“好[形]V”就是一个词。
关于“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的问题,我们大体赞成郑先生的观点,只是“好V”式分为若干种结构,在什么结构中已经词汇化,在什么结构中趋于词汇化,郑先生并没有解释清楚,这一点仍存在商榷之处。
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中,Langacker认为,词语的意义可由侧面和基体(Profile-Base)两者结合起来描写,表达式的语义即相当于一个语义结构,其覆盖的相关认知域的范围叫基体,一个词语的基体就是它能在相关的认知域中涉及的范围,这是意义形成和理解的基础。与其相对的是侧面,指基体内被最大突显(Maximally Prominent)的某一部分,成为基体内的焦点,也是词语所标示(Designate)部分的语义结构。一个词语的意义既不完全取决于基体,也不完全依赖于侧面,而在于两者的结合。
因此,要考察“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必须考虑这两者的结合程度。在“N+好V”这个关系性述义中,当“好V”是形容词、状中结构时,“N”为TR,此时的基体为整个“N+好V”结构,而其侧面为基体内被最大突显的部分及“好V”。如:
(1)这件衣服好看→侧面为“好看”
(2)这个孩子很好玩→側面为“好玩”
(3)母亲好晕车→侧面为“好晕车”
由以上三个例句可知,在整个关系性述义中,“好V”式结构在意义上密不可分,基体中被最大突显的是“好V”式结构。两者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可以看成是一个词。
当“好V”为动宾结构时,“V”为TR,此时的基体为“好V”,此时最大突显的部分为“V”,因此其侧面为“V”。如:
(4)这件衣服很好穿→侧面为“穿”
(5)这条路很好走→侧面为“走”
(6)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侧面为“解决”
在这三个例句的整个关系性述义中,被突显的侧面为“V”,表示V起来容易、容易V。在这里“好V”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临时组建的词组,其意义是由“好”和“V”两者临时搭配产生的,且具有能产性,因此并没有词汇化。
因此,在讨论“好V”式结构是否词汇化的问题上,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指导,认为当“N”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好V”式结构,这时,两者属于一个侧面的两个部分并紧密结合,已词汇化;当“V”为TR时,突显的侧面为“V”,“好”只是一个临时的构词成分,“好V”式结构并没有词汇化。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认为,“好V”式结构有着不同的结构关系和不同的语义指向。在认知语言学突显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射体和界标理论,可划分出不同的射体。当“N+好V”式中,以“这件衣服很好看”为例,此时的TR为“衣服”,而“好看”为LM,此时的“好V”结构关系紧密,已经词汇化;以“这件事情很好解决”为例,此时的TR为“解决”,突显的内容表示结果,而其它部分为LM,此时的“好V”式结构只是临时的词组,并没有词汇化。
参考文献:
[1]张定,丁海燕.助动词“好”的语法化及相关词汇化现象[J].语
言教学与研究,2009,(5).
[2]许丕华.“好V”讨论[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1).
[3]王为民.“好V”和“好VN”[J].汉语学习,1989,(2).
[4]戴宗杰.“好V”式及其词汇化程度[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9).
[5]申惠仁.现代汉语四种“好V”结构[J].语文学刊,2009,(5).
[6]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熊金星.“好+V”与“好好+V”[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12).
[8]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6.
[9]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0]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
(1).
(杨洋 胡彦超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