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县级审计人员中在开展计算机审计中遇到了一些技术的制约。本文密切结合县级部门信息化发展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阐述了推动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
随着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无纸化办公、会计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纸质公文、会计账本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特点的电子数据给传统手工审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及笔者近年来信息系统的审计经验,简要谈一下对推动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建议。
一、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年来,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把加强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明确了建设任务,制定了步骤可行的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建設覆盖面广而不精
在对45个县级部门的调查中,基本部署了财务软件系统、档案系统以及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值得强调的是全部都实现了财务核算信息化。但在同行业、同系统中没有实现集成、共享、协同转变的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上下级部门间缺乏“功能齐全、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而言,县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为开展计算机财务审计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在具体业务上缺乏有效衔接,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没有成熟的审计环境。
2.县级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县级部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同行业内逐步向统一、共享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靠近,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但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全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增加了难度。国(地)税、公检法、医疗卫生系统基本实现了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而在农林水、科技等重要部门仍没有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系统。县级部门与各乡镇之间信息传输、业务来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化建设缓慢、流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3.县级部门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大,为提高业务水平,规范数据、文件报送格式。各级部门在县级部署了适合本行业、本系统实际工作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县级部门开展信息化办公的制度不够完善,加之信息化人才匮乏,导致上级部门所分配使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比如县级某医院的门诊住院管理信息系统共包含了16个子系统,经常使用的只有6个系统,使用率仅为37.5%。
二、县级部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难点
1.计算机人才的缺乏限制了计算机审计的开展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年龄结构老龄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在15至20人,系统的参加过计算机审计的人员只有2至3人,35岁以上的审计人员占到了七成。在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懂财务审计的不懂计算机审计,懂计算机审计的不懂财务审计的问题,导致存在数据分析结果中与审计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县级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开展计算机审计最大的困难。
2.审计分析工具的缺乏使得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县级审计机关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培训,在对后台数据库分析方面,主要以普及SQL SERVER查询分析为主,像ORACLE数据库,大多数审计人员很难开展审计分析工作。在对某乡镇卫生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中,由于软件开发商对系统维护不及时,造成了数据断接,审计人员难以通过常规数据清洗方式导入SQL SERVER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ORACLE数据库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审计工具,只有通过将ORACLE备份数据导出到PLSQL Developer,逐一选取有用的数据进行保存后导入到SQL SERVER中,这样对开展高效的计算机审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3.当前在县级开展计算机审计组织模式存在不足,影响审计数字化的实施。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在对部门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政策跟踪落实审计中,对“数据分析先行、疑点核实后行”的审计模式没有完全铺开,大部分审计项目仍然按照传统的审计检查方式开展,县级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很少开展计算机分析比对、锁定疑点技术方面的尝试,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而计算机审计毕竟是一门需要长期使用、归纳总结,持续优化的技术。日常审计项目中计算机审计实践的缺失,经验得不到充分的积累,不利于深度挖掘行業数据,达不到应有的审计深度。
三、推动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的建议
1.重视计算机审计和数据分析工作
目前,县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对信息系统形成了高度依赖,而信息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进行审计项目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应将数据分析作为开展审计项目的基础和桥梁,作为重点步骤开展。
2.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素质、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
开展好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法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审计机关应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审计人员将各项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使用的能力,同时,抓好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学习教育,为开展好各个行业计算机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大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开发力度,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当前,县级审计机关面对的被审计单位逐步从行政事业单位向企业靠近,企业信息化突飞猛进,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根据不同数据库开发的软件,研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开发出能够访问不同类型数据库,采集最原始的数据,才能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成功率。
4.转变审计组织模式,创造计算机审计常规化的审计环境
目前,开展计算机审计在县级审计人员心中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开展计算机审计必须经过实践和理论之间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惯性的认知。对审计项目中引入计算机审计就是形成惯性认知的过程,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比对,掌握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判断资金支出中的风险点,从中发现问题。因此,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应把计算机审计贯穿到各个审计项目中,采取“数据先行,锁定疑点”的方式提高县级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锻造一只能与大数据结合的数字化审计队伍。
四、结束语
计算机审计是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来必须掌握的一项常规性审计技术,实践表明,将计算机审计常规化有利于深入把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达到审计应有的深度,也是实现审计项目优质、高效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 《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审计实务指南》 2015.
[2]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 《信息系统审计研究报告》 2014.
[3]欧谨豪 数据分析视角下的企业计算机审计组织实施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 企业计算机审计论文集 2012.
[4]朱 岩 浅谈开展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的难点和建议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 企业计算机审计论文集 2012.
【关键词】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
随着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无纸化办公、会计信息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纸质公文、会计账本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特点的电子数据给传统手工审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结合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及笔者近年来信息系统的审计经验,简要谈一下对推动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和建议。
一、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年来,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把加强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明确了建设任务,制定了步骤可行的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县级部门信息化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化建設覆盖面广而不精
在对45个县级部门的调查中,基本部署了财务软件系统、档案系统以及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工作覆盖面达到了100%,值得强调的是全部都实现了财务核算信息化。但在同行业、同系统中没有实现集成、共享、协同转变的信息系统建设目标,上下级部门间缺乏“功能齐全、统一标准、规范流程、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而言,县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为开展计算机财务审计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在具体业务上缺乏有效衔接,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没有成熟的审计环境。
2.县级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县级部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正在不断完善。同行业内逐步向统一、共享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靠近,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但各部门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全力推进计算机审计增加了难度。国(地)税、公检法、医疗卫生系统基本实现了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而在农林水、科技等重要部门仍没有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系统。县级部门与各乡镇之间信息传输、业务来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化建设缓慢、流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3.县级部门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大,为提高业务水平,规范数据、文件报送格式。各级部门在县级部署了适合本行业、本系统实际工作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县级部门开展信息化办公的制度不够完善,加之信息化人才匮乏,导致上级部门所分配使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比如县级某医院的门诊住院管理信息系统共包含了16个子系统,经常使用的只有6个系统,使用率仅为37.5%。
二、县级部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难点
1.计算机人才的缺乏限制了计算机审计的开展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年龄结构老龄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县级审计机关人员编制在15至20人,系统的参加过计算机审计的人员只有2至3人,35岁以上的审计人员占到了七成。在县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懂财务审计的不懂计算机审计,懂计算机审计的不懂财务审计的问题,导致存在数据分析结果中与审计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县级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开展计算机审计最大的困难。
2.审计分析工具的缺乏使得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县级审计机关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培训,在对后台数据库分析方面,主要以普及SQL SERVER查询分析为主,像ORACLE数据库,大多数审计人员很难开展审计分析工作。在对某乡镇卫生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中,由于软件开发商对系统维护不及时,造成了数据断接,审计人员难以通过常规数据清洗方式导入SQL SERVER进行分析。由于缺乏对ORACLE数据库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审计工具,只有通过将ORACLE备份数据导出到PLSQL Developer,逐一选取有用的数据进行保存后导入到SQL SERVER中,这样对开展高效的计算机审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3.当前在县级开展计算机审计组织模式存在不足,影响审计数字化的实施。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在对部门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政策跟踪落实审计中,对“数据分析先行、疑点核实后行”的审计模式没有完全铺开,大部分审计项目仍然按照传统的审计检查方式开展,县级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很少开展计算机分析比对、锁定疑点技术方面的尝试,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而计算机审计毕竟是一门需要长期使用、归纳总结,持续优化的技术。日常审计项目中计算机审计实践的缺失,经验得不到充分的积累,不利于深度挖掘行業数据,达不到应有的审计深度。
三、推动县级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的建议
1.重视计算机审计和数据分析工作
目前,县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对信息系统形成了高度依赖,而信息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进行审计项目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应将数据分析作为开展审计项目的基础和桥梁,作为重点步骤开展。
2.提高县级审计人员素质、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
开展好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法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审计机关应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审计人员将各项知识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使用的能力,同时,抓好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学习教育,为开展好各个行业计算机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大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开发力度,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
当前,县级审计机关面对的被审计单位逐步从行政事业单位向企业靠近,企业信息化突飞猛进,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根据不同数据库开发的软件,研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计算机审计分析工具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开发出能够访问不同类型数据库,采集最原始的数据,才能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成功率。
4.转变审计组织模式,创造计算机审计常规化的审计环境
目前,开展计算机审计在县级审计人员心中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开展计算机审计必须经过实践和理论之间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惯性的认知。对审计项目中引入计算机审计就是形成惯性认知的过程,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比对,掌握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判断资金支出中的风险点,从中发现问题。因此,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应把计算机审计贯穿到各个审计项目中,采取“数据先行,锁定疑点”的方式提高县级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锻造一只能与大数据结合的数字化审计队伍。
四、结束语
计算机审计是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来必须掌握的一项常规性审计技术,实践表明,将计算机审计常规化有利于深入把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达到审计应有的深度,也是实现审计项目优质、高效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 《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审计实务指南》 2015.
[2]中国审计学会计算机审计分会 《信息系统审计研究报告》 2014.
[3]欧谨豪 数据分析视角下的企业计算机审计组织实施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 企业计算机审计论文集 2012.
[4]朱 岩 浅谈开展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的难点和建议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 企业计算机审计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