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c88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寓言创作可不是个轻巧活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崔慕良(笔名老莫)先生自述:“学写过小说,学写过杂文,相比之下,寓言虽短,写起来并不易,有时为一二百字,苦思几月难成。”老莫写寓言,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他的寓言作品有十多篇发表在人民日报漫画刊《讽刺与幽默》上;结集出版了《寓言百则》;近日又有五篇作品入选《生命的真理》一书。《生命的真理》是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为全面、集中地展示我国当代寓言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而编选并出版的一本中国当代寓言集。崔慕良为创作式微的寓言园地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身与时舛,志共道申”。老莫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年轻时就饱尝了说真话的苦头儿,但他热爱寓言的痴心始终不改,服务社会的忠诚从来不变,他绝不停止对现实生活的思索,敢于言人所不敢言、言人所不能言。四平日报副总编辑于云飞先生曾评价说:“他虚怀若谷的长者风度,令人钦佩。不过,他的杂文对社会对生活的积弊,都能一针见血,多有济世良药的味道;他的寓言更是于幽默中见哲理,警人至深。”我对此深有同感。
  二
  老莫不但是寓言创作的行家,而且对寓言理论颇有研究。他认为喻“上”是寓言永恒的主题,这样对寓言功能的界定,是老莫独特的见解。“寓言像什么?像‘玉’。玉的外表温润悦人,质地坚硬。温润悦人,人们喜爱抚摩玩赏;坚硬,不失其石的根本。这正可以说是寓言的品格!”“每人都可被‘喻’,每人都被匡正自己的言行,逐年向至贤至圣行列行进。而寓言在于明‘道’,所以不论故事编得多么离奇,内涵都是以历史经验或生活经验为基础,概括性强,普遍意义大,传播真理倡导文明,其内涵如玉之坚硬。寓言预测未来,有前瞻性,与现实存在必然冲突……”老莫的寓言创作,正是体现这样的特点。“虫鱼鸟兽皆谐趣,狐鬼妖仙俱巧妍”;“侃谑谐伪论世界,箴言戏语正乾坤”。其寓言中的角色,不论是有生命的人物、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其它自然物和人工器物,都在巧妙地演绎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件。活灵活现的各类角色,摇曳多姿的故事,林林总总的场景,丰富多彩的喻示,组成了老莫寓言斑斓的世界。
  三
  老莫寓言的“中国风格”是显而易见的,这源于作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底,尤其是从一些作家那里已经很难见到的美好的民间文化素养。他的寓言是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和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上开出的绚丽花朵。《寓言百则》总计不过两万多字,是名副其实的“小册子”,但其思想含量绝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二三百字的超短文占了多半篇幅,堪称短小精致惜墨如金。在那样短小的篇幅里,还要讲情节完整的故事,还要寄寓深刻的道理,这凸现着作者深厚的功力。
  老莫创作不拘一格,富有创新精神。先期作品多为旧瓶装新酒,后来既写短小的寓言,又写篇幅稍长的寓言小说。他的作品,深受先秦寓言的影响,又有独创的杂文辣味儿。老莫寓言中,直接出面议论说理的文字不多,多借助形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
  老莫寓言在结构上,多有独具匠心之处。
  漫画法。如《狗性》似一幅唯妙唯肖的讽刺漫画,勾勒出狗“媚主、谄贵、虚吠邀功……”的种种形态,经过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出“狗的共性”——“人的奴性”,“同几十年前一样,同几百年前一样”,确有振聋发聩之效。
  类比法。如《老人与老树》:通过老树与老人经历贴切而形象的经历的类比,得出“剩下的不一定是优秀的”认识,提醒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历史,切勿妄自尊大,那样会影响进步与发展。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凑的今天,冷静地反思我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从中悟出规律性的认识,使我们变得聪慧和理智,这是应该认真解答的一道生活命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如《卜者寻驴》,原来卜者是“不会给自家人看病”的空头医生,丢了驴要靠农夫的点拨才不至破财。我们生活中五行八作的“卜者”还少吗?
  戏仿法。如《井底蛙之见》,模仿古代寓言“井底之蛙”的戏路,续写蛙之观天,不过位置由井下挪到了井上,但都没有新的发现,还得出别人“一定是眼睛出了毛病”的结论。作者借井之口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眼睛有局限的换了新位置也难看到新天地”,诚哉斯言!
  故事延伸法。如龟兔赛跑的老故事可延伸出兔族经验总结的新故事;《西游记》的老故事可延伸出孙悟空后代的新故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十八般武器并用,可谓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五
  老莫的寓言明畅通俗,语言洗练,极少生僻的词汇,别扭的句式或怪异的表达方式,古语、今语、口语自然和谐地融为一炉,构成浑然的艺术整体。其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故事特别传神。如写母鸡代鸭子尽孵蛋义务,鸭子先是许愿:“我到聪明泉打水给您喝,到健忘湖抓鱼给您吃……”结果跑到一边儿去,“在河里和鸳鸯比赛竖蜻蜓呢”!最后得了便宜便卖乖,“仍在大街上跩着腚呱呱叫”……使人如见其态,如闻其声,忍俊不禁。
  老莫的寓言凝聚着他人生的智慧,大多寓意深刻,善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如《不倒翁拜访旗杆》提醒警惕“谁的旗子我都挂,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投机者;《老虎和狐狸合作》提醒警惕打着“双赢”招牌的霸王条款;《跑赛得冠军的猪》揭示“缺乏过程监督才会使蠢猪冒功得逞”的道理;《讨教》告诉读者:报忧得忧,报喜得喜,所以夸夸其谈的喜鹊越来越尽职,说实话干实事的乌鸦越来越不尽责……这些作品使人过目难忘深受启迪。
  六
  白璧尚有微瑕。愚以为老莫的寓言个别篇什也有取象失宜、语义晦涩的缺憾。“试玉要烧三日满”,老莫以为自己琢磨的功夫还不到家,甚至担心自己的作品“与玉搭不上边”,并勇敢地自勉:“继续做下去,才有希望”,可见并没打算止笔养老。
  以上乃笔者门外观玉,姑妄言之,唯愿年逾古稀的老莫先生宝刀不老思奋进,凌云健笔意纵横,琢磨出更精美的玉石。
  (杨俊峰,吉林省《公主岭报》主任编辑)
其他文献
绿挤着绿  绿撵着绿  行行绿线  这些勤劳的乡下巧娘  用手中的秧苗  织绣黑黑的土地  绿追着绿  在她们的巧手上  织出来  整齐排列  等候春风的检阅  多么神奇  多么美  看那秧苗娃娃  含着笑  向巧娘们点头致谢  看这些长在大地上的诗行  是那样地生动和美
期刊
小雨一过  海棠花也就开了  一树繁花下  我们坐在木凳上  等一阵风吹过 会有很少的光线  从枝叶间落下来  也会有粉色的花瓣落下来  落在她年老色衰的脸上  小外孙就坐在我和她中间  胖嘟嘟的小手  一会拉着  一会又松开
期刊
我不知道  一场大雪是否与安静有关  就像我的船横在渡口  被冻在那是一样的  而我 独坐在船舱里  拨乱时钟上的秒针  拨乱炉火中呼呼燃烧的干柴  有时我还会把头探出去 看风  轻轻晃动那些白了头的芦苇  可我十分清楚  先静下来与寒冷无关  与对岸的灯火无关  与退避无关  我只是想先静下来  把手里的果子掰开  它饱满 多汁…
期刊
绕过苍茫的群山  眼前便是一片海水  落日似火 美得无限汹涌  而我爱上岸边的一块石头  磨去了棱角  光滑地裸出来纹理  多像我手背上爆起的青筋  有伸手可及的沉默  沉默中令人绝望的隐忍
期刊
他们说  农民都富起来了  可我一直吸最便宜的香烟  穿布鞋  天冷了  依旧喜欢穿妈妈做的小棉袄  从不敢挥霍  不敢触碰人类那只高雅的酒杯  我怕一失手 碎了生活  妻子和我想到一块了  平日做菜大多离不开自家种的土豆  土豆丝 土豆条 土豆块  偶尔也买一两块豆腐  小园里拔一棵大葱 凉拌  有时我会摘几颗红樱桃掺和其中  颜色鲜艳许多  可心里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期刊
我在想  用什么把它包起来呢  我身体的一块骨头  多年后  它还要与我的肉身合葬  想到这些  我开始仔细打量这颗脱落的  牙  被磨秃的棱角  被虫子钻出的黑洞  无法剥离的烟渍与茶垢  覆盖了最初的纯白  一定还有一些  复杂的,一言难尽的东西  渗入了它的内里  比如说一些酸甜苦辣  比如说一些隐忍  看着看着  我忍不住用舌尖  舔了一下那记忆的缺口
期刊
今天是个开心的日子,邻居的老妈给我送来她自家泡发的绿豆芽,一位女友又给我送来她自家园子种的玉米,是秋天时候速冻的。这一个春风吹拂的早晨,我吃着香甜的玉米,吃着春韭炒豆芽,心情倍爽。生活在这扰攘喧嚣的尘世,有人惦记有人爱,怎么能不开心呢?  想想自己这大半生送出去的东西有很多,因为送的时候并没有想得到回报,也就不以为然。觉得送人玫瑰的事,香在自己手上。并没有刻意想得到什么。但是若干年以后,我还是经常
期刊
身在北方,闲居乡村,遇雨遇雪,相思无限,诗意缠绵,这时候要是能有一杯酒,一盏茶,一知己,该是此生赏心乐事了吧?  命理学上说,我是好饮酒癖,嗜酒如命,大意就是我天生就是一个酒徒。为此我也曾细细考量过: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喝醉过。但是那都是因为我有一个善饮的朋友。她是最喜喝酒的。她一生努力奋发,只是遇人不淑,终成憾事。她走的是仕途经济,很多事都是在酒桌上促成,或者说很多事都要通过酒来解决来定夺。所以她善
期刊
摘要 提到美籍华人作家夏志清,映入人们头脑中的首先是由于他的推崇与赞赏,使得被历史掩埋、被社会冷淡甚至遗忘的四位重要作家: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以及沈从文得以价值发现,又重新掀起了对这四位大家的重视与研究。其次,直至今日仍引起很大争议的便是夏志清对于鲁迅的认识,即他将鲁迅从中国现代文学的神坛上拉下,以海外学者的视角刻意泯灭其神圣性,对于始终将鲁迅视为现代文学之父而予以过分赞誉的国人来说不能不为当头
期刊
那年冬天  雪特别大  他的泪落在雪地上  融化了整个冬天  却没能融化我的心  他因为去车站送我,而我急匆匆赶去检票口,没有回头和他说再见,他泪洒黄昏。他在信中说:你是那么绝情,甚至不能够回头看我一眼,你可知道,你一走我的心也跟着去了……他终于忍不住相思之苦,前来寻我。在呼啸的北风中,他走进我居住的小村子,第一个碰到的人竟然是我的父亲,所以当父亲领着他走进院子,我万分诧异。  他是因为看了我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