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联想2008年第二季度业绩与惠普、戴尔、宏基等竞争对手相比之下逊色不少,净利润仅为2344万美元,比2007年同期大幅倒退78%,远逊于市场预期,运营利润由2007年同期1.2亿美元降至2966万美元,降幅达75%。
2008年初,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交出的两份财报显示,上一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两倍,2008年第一财政季度净利润较2007年同期增长65%。尽管这样,他承认联想在自身战略执行上,无论是新产品推行,毛利率的把握以及区域战略的执行都不到位。令人不解的是,几个月时间联想业绩下滑会如此之快,快到让人们忘记杨元庆曾取得的成绩,快到网上传言杨元庆因业绩不佳即将离职。随着可能出现的高层人事变动,联想整合的不确定性大增。
此时,通过撤换管理层来阻止业绩下滑是最佳选择吗?联想收购整合的4年中,最大掣肘就是跨国运营人才与能力不足,而最大的收获是积聚了跨国管理运营的经验教训,而集大成者,莫过于4年来从未停止巡视一线的杨元庆,联想目前正在面对全球整合与扩张的巨大压力,联想董事会此时要找更适合的人选来替代他不容易。
联想内忧外患
联想收购整合是按稳定、变革、扩张进行的。杨元庆曾经表示,2007年,联想已启动扩张战略,主要就是推动联想全球的消费电脑业务。不仅将联想中国的业务模式逐步复制到一些新兴市场甚至欧洲,而且有可能通过新收购来扩张。
其实,联想收购的变革与增长阶段并不能截然两分。因为,联想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联想对原IBMPC业务的改造,即便到现在也没有结束。联想在变革,扩张这两个阶段不能如愿推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联想“蛇吞象”式收购埋下的隐患一直存在。在2008年全球经济景气下降和产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这些隐患及相应风险被暴露、放大。市场没有给联想留出按原定节奏解决这些隐患的空间。
联想跨国管理能力不足是最突出问题。由于跨国运营能力欠缺,联想收购后始终不能把联想中国模式向全球各地复制。事实上,联想选择不再花巨额营销费用去吸引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消费级用户,而是通过互联网和零售店销售产品。将目光瞄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在这些地方复制中国模式。
这种战略能否奏效还不能肯定,但经济危机加重联想内忧外患。业内人士称,2009年联想供应链上的挑战会空前强大。联想是多方供货,供应商比戴尔等竞争对手多,相应的管理成本很高。库存,渠道的积压,对供应商的补贴,扶持和管控,供应链交叉供货受其他厂商波动影响,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下游的分销手段和终端的促销工作没跟上,联想将会很难过。
不仅如此,2007年和2008年还是PC市场格局激烈变化的年份。笔记本电脑销量全面超越台式机趋势已不可逆转,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产品)融合有了标志性的产品——上网本,电脑向消费电子产品方向转化已成定局,同时,经济下滑和PC市场衰退迫使品牌厂商必须选择以整合求生存,并购是大势所趋。这种关键时刻,联想能力上的短板被充分暴露。不仅错失上网本市场,而且并购时也时常被竞争对手压制。
如竞购欧洲PC厂商Packard Bell(以下简称阳)失败,在最后时刻被宏楚杀个措手不及,痛失全球行业第三的位置,业内人士认为,PB一役充分暴露联想在收购IBMPC业务并初步整合后的盲目乐观。收购PCD是IBM主动联系的,是IBM给联想并购机会。PB一役环境和财务技巧复杂,联想完全没有这种并购的经验和能力。对于不久前联想放弃收购一巴西电脑制造商,他表示可以理解,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有的估价不合适。
事实上,联想面对并购或不并购已处于两难境地。戴尔,宏基等一线厂商都在并购,联想如果不并购,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长远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并购则对联想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联想现在的风险是竞争风险,甚至还大于当初的并购风险。因为联想是通过蛇吞象变大的,与竞争对手相比内功不足。
产品定位失误
随着降低计算机成本成为业界主流趋势,联想产品战略暗疾也日益凸显。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hinkPad产品本身由一系列、X系列,Z系列组成,IBM战略思路非常清晰。T系列是主体,针对商务机市场;X系列是衍生品,给时尚女士使用;Z系列是一个触点,专门做流行趋势探讨。并购后,一个主体、一个衍生、一个触点的产品战略并没被继承下来。
Z系列的触点完全被联想抛弃了。据称,X系列是丁系列简化版,联想在运营上却侧重于×系列,相对来说降低了对了系列投入。联想把IBM作为衍生品X系列变成了主体,降低了原本是主体的了系列。从中低端产品视角看,联想的确带动了ThinkPad在中低端产品号召力,并借此提升了联想自身品牌形象。但从中高端市场来看,联想显然伤害了ThinkPad品牌价值。当然,3~5年内不会对联想有太大负面影响,它让联想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也让销售量和利润有所提升,对IBM PCD扭亏起了很大作用,但长远看则留下不小隐患。
业内人士称,电子消费品竞争重要的是产品差异化,已不是成本。但联想更多考虑的还是价格竞争,并没有放心思在利用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联想已把中高端业务,特别是高端业务做丢了。国金证券在香港抽样调查发现,从2007年,商务人士采购笔记本电脑时,富士通比ThinkPad更受白领青睐。
2008年,联想在产品品牌方面做了重大调整,推出了ThinkPad和IdeaPad双品牌战略。ThinkPad统率旗下商务类产品,IdeaPad则统率旗下所有消费类产品,联想寄予厚望的上网本也归属于此。但IdeaPad目前来看并不成功,业内人士认为产品定位有问题,没有特色,只凭低价很难打动消费者。近日,联想集团全球消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张晖离职,联想官方称这是他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但舆论普遍认为与业绩不佳有关。
关键问题还是在品牌意识上,权威人士强调,ThinkPad国际化影响太大,联想已经把IBM贵族血统当成了包袱。此时,联想应有意识地回归贵族血统。当联想发现卖电脑变成卖白菜时,就要为自己的做法买单了。
面临严峻考验
迹象表明联想管理层可能会出现某种调整,焦点是董事会是否撤换杨元庆?业内人士认为要杨元庆下台不合理。杨元庆可能下台应该是几年前联想多元化失败的时候,而4年来,并购后的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联想目前的困难有联想内部问题,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不可谓不深,重要的是不能操之过急。而且,联想集团股权是多元化的,除非整个董事会都不看好他。
目前,联想很多高管已是外国人了,换谁来做董事长才能服众?如果选个外国人那不太可能,毕竟联想被看作国人的骄傲。谁能协调好中外股东、中外管理层的关系,又能业务过人、解决联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杨元庆性格强悍,应该有决心扭转当前局面。董事会对CEO阿梅里奥也末见得满意,甚至撤换阿梅里奥可能性要大过撤换杨元庆,只是换阿梅里奥同样面临接任者难觅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企业运作常识和联想传统风格来说,潜在的接班人肯定是有的。联想换将一直会有备份,如果一切都系在一个人身上,那就变成家族企业了。联想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跟杨元庆个人关系并不大。据一名与联想高层交往密切的人士透露,杨元庆的位置确实不如以前稳了,但依然不太可能下台。因为杨元庆下台就伤害了联想的根基,现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者。不管如何,联想高层现在正面临严峻考验。
柳传志曾经承认,同样强势、进取、看重执行的杨元庆和阿梅里奥,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CEO,两者之间强弱关系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杨元庆而言,除了精通业务,更要学习用斗争、妥协的手段来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层来加强领导力。在这些方面,杨元庆在一年内是否完成自我提升与转型,外界不得而知。
据悉,最近联想内部已开始一连串动作,大幅调整组织和人员架构势在必行。
2008年初,联想首席执行官杨元庆交出的两份财报显示,上一财政年度净利润增长两倍,2008年第一财政季度净利润较2007年同期增长65%。尽管这样,他承认联想在自身战略执行上,无论是新产品推行,毛利率的把握以及区域战略的执行都不到位。令人不解的是,几个月时间联想业绩下滑会如此之快,快到让人们忘记杨元庆曾取得的成绩,快到网上传言杨元庆因业绩不佳即将离职。随着可能出现的高层人事变动,联想整合的不确定性大增。
此时,通过撤换管理层来阻止业绩下滑是最佳选择吗?联想收购整合的4年中,最大掣肘就是跨国运营人才与能力不足,而最大的收获是积聚了跨国管理运营的经验教训,而集大成者,莫过于4年来从未停止巡视一线的杨元庆,联想目前正在面对全球整合与扩张的巨大压力,联想董事会此时要找更适合的人选来替代他不容易。
联想内忧外患
联想收购整合是按稳定、变革、扩张进行的。杨元庆曾经表示,2007年,联想已启动扩张战略,主要就是推动联想全球的消费电脑业务。不仅将联想中国的业务模式逐步复制到一些新兴市场甚至欧洲,而且有可能通过新收购来扩张。
其实,联想收购的变革与增长阶段并不能截然两分。因为,联想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联想对原IBMPC业务的改造,即便到现在也没有结束。联想在变革,扩张这两个阶段不能如愿推进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联想“蛇吞象”式收购埋下的隐患一直存在。在2008年全球经济景气下降和产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这些隐患及相应风险被暴露、放大。市场没有给联想留出按原定节奏解决这些隐患的空间。
联想跨国管理能力不足是最突出问题。由于跨国运营能力欠缺,联想收购后始终不能把联想中国模式向全球各地复制。事实上,联想选择不再花巨额营销费用去吸引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消费级用户,而是通过互联网和零售店销售产品。将目光瞄准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在这些地方复制中国模式。
这种战略能否奏效还不能肯定,但经济危机加重联想内忧外患。业内人士称,2009年联想供应链上的挑战会空前强大。联想是多方供货,供应商比戴尔等竞争对手多,相应的管理成本很高。库存,渠道的积压,对供应商的补贴,扶持和管控,供应链交叉供货受其他厂商波动影响,都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下游的分销手段和终端的促销工作没跟上,联想将会很难过。
不仅如此,2007年和2008年还是PC市场格局激烈变化的年份。笔记本电脑销量全面超越台式机趋势已不可逆转,3C(电脑、通信、消费电子产品)融合有了标志性的产品——上网本,电脑向消费电子产品方向转化已成定局,同时,经济下滑和PC市场衰退迫使品牌厂商必须选择以整合求生存,并购是大势所趋。这种关键时刻,联想能力上的短板被充分暴露。不仅错失上网本市场,而且并购时也时常被竞争对手压制。
如竞购欧洲PC厂商Packard Bell(以下简称阳)失败,在最后时刻被宏楚杀个措手不及,痛失全球行业第三的位置,业内人士认为,PB一役充分暴露联想在收购IBMPC业务并初步整合后的盲目乐观。收购PCD是IBM主动联系的,是IBM给联想并购机会。PB一役环境和财务技巧复杂,联想完全没有这种并购的经验和能力。对于不久前联想放弃收购一巴西电脑制造商,他表示可以理解,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有的估价不合适。
事实上,联想面对并购或不并购已处于两难境地。戴尔,宏基等一线厂商都在并购,联想如果不并购,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长远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并购则对联想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联想现在的风险是竞争风险,甚至还大于当初的并购风险。因为联想是通过蛇吞象变大的,与竞争对手相比内功不足。
产品定位失误
随着降低计算机成本成为业界主流趋势,联想产品战略暗疾也日益凸显。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hinkPad产品本身由一系列、X系列,Z系列组成,IBM战略思路非常清晰。T系列是主体,针对商务机市场;X系列是衍生品,给时尚女士使用;Z系列是一个触点,专门做流行趋势探讨。并购后,一个主体、一个衍生、一个触点的产品战略并没被继承下来。
Z系列的触点完全被联想抛弃了。据称,X系列是丁系列简化版,联想在运营上却侧重于×系列,相对来说降低了对了系列投入。联想把IBM作为衍生品X系列变成了主体,降低了原本是主体的了系列。从中低端产品视角看,联想的确带动了ThinkPad在中低端产品号召力,并借此提升了联想自身品牌形象。但从中高端市场来看,联想显然伤害了ThinkPad品牌价值。当然,3~5年内不会对联想有太大负面影响,它让联想大幅提升品牌知名度,也让销售量和利润有所提升,对IBM PCD扭亏起了很大作用,但长远看则留下不小隐患。
业内人士称,电子消费品竞争重要的是产品差异化,已不是成本。但联想更多考虑的还是价格竞争,并没有放心思在利用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联想已把中高端业务,特别是高端业务做丢了。国金证券在香港抽样调查发现,从2007年,商务人士采购笔记本电脑时,富士通比ThinkPad更受白领青睐。
2008年,联想在产品品牌方面做了重大调整,推出了ThinkPad和IdeaPad双品牌战略。ThinkPad统率旗下商务类产品,IdeaPad则统率旗下所有消费类产品,联想寄予厚望的上网本也归属于此。但IdeaPad目前来看并不成功,业内人士认为产品定位有问题,没有特色,只凭低价很难打动消费者。近日,联想集团全球消费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张晖离职,联想官方称这是他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但舆论普遍认为与业绩不佳有关。
关键问题还是在品牌意识上,权威人士强调,ThinkPad国际化影响太大,联想已经把IBM贵族血统当成了包袱。此时,联想应有意识地回归贵族血统。当联想发现卖电脑变成卖白菜时,就要为自己的做法买单了。
面临严峻考验
迹象表明联想管理层可能会出现某种调整,焦点是董事会是否撤换杨元庆?业内人士认为要杨元庆下台不合理。杨元庆可能下台应该是几年前联想多元化失败的时候,而4年来,并购后的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联想目前的困难有联想内部问题,但受宏观环境影响不可谓不深,重要的是不能操之过急。而且,联想集团股权是多元化的,除非整个董事会都不看好他。
目前,联想很多高管已是外国人了,换谁来做董事长才能服众?如果选个外国人那不太可能,毕竟联想被看作国人的骄傲。谁能协调好中外股东、中外管理层的关系,又能业务过人、解决联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杨元庆性格强悍,应该有决心扭转当前局面。董事会对CEO阿梅里奥也末见得满意,甚至撤换阿梅里奥可能性要大过撤换杨元庆,只是换阿梅里奥同样面临接任者难觅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企业运作常识和联想传统风格来说,潜在的接班人肯定是有的。联想换将一直会有备份,如果一切都系在一个人身上,那就变成家族企业了。联想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跟杨元庆个人关系并不大。据一名与联想高层交往密切的人士透露,杨元庆的位置确实不如以前稳了,但依然不太可能下台。因为杨元庆下台就伤害了联想的根基,现在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者。不管如何,联想高层现在正面临严峻考验。
柳传志曾经承认,同样强势、进取、看重执行的杨元庆和阿梅里奥,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CEO,两者之间强弱关系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杨元庆而言,除了精通业务,更要学习用斗争、妥协的手段来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层来加强领导力。在这些方面,杨元庆在一年内是否完成自我提升与转型,外界不得而知。
据悉,最近联想内部已开始一连串动作,大幅调整组织和人员架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