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农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推行以来,在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然而,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本文就我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的分析,阐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望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今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前言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还是农业大国。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解决好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我国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来看,当前亟待采取有效对策,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暴露的主要问题
1.1.1 参保率不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保障民生、利国利民的重要国策,应该具备最广泛的社会性,但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民缺乏参保积极性,导致参保率不高。
1.1.2 制度衔接困难。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愈演愈烈的浪潮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形式伴随不同群体的产生,出现多样化特点,既有针对纯农民群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农保”),还有失地农民群体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简称“土保”)等,养老保险制度的多样性虽然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利益,但仍旧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1.1.3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拥有一个技术性强,管理水平高的管理机制,但现有的养老保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
1.2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国家的政策和立法滞后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起步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城镇居民,以及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晚,在政策立法以及财政的支持上也远远落后。
1.2.2 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社会养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农民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问题。对于政府筹资,在政府资金增长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机制,这就对社会养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
1.2.3 投保门槛高,社会保障水平低,可持续性差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不具有共济性。因此,个人未来养老金的来源主要是缴存积累和有限的增值效益,缺乏可持续性。
1.2.4 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基金管理不规范,基金保值增值难
在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手段单一,现行的政策规定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银行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只有少量基金参与股票或直接投资。
1.2.5 农民自身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影响
其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年人比重过大。这就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日益加大,如果政府对农民的养老保险补贴过多,就会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的难题。
其二,个人参保意识不高。“土地防老”、“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养老的主体,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认识上有明显差距。
其三,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大。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快,但同时也伴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农民实际的购买能力下降。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主要是两大障碍:
一是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政府财政不宽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国家财政补贴少了作用不明显,多了会成为背不动的包袱;缴纳标准低了起不到保障作用,高了各方面都承受不起;再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很大。
二是农民的保险意识还普遍比较淡薄。现在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比10年前普遍提高了很多,凡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所了解的人,都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好事,他们希望政府给予补贴,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起来。但是大多数农民因文化程度低,收入低,见识少,还是只顾眼前利益。
对此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
这一基本制度框架的建立应该充分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将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考虑在内,着重建设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使得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同时将原有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2)财政要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成本支出。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应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3)采用分层分类办法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因人、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建立不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结束语
优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保制度优化任务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背景条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制度设计者必须本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原则,拓宽思路才有可能有创新性政策。
参考文献
[1]苏颖.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赵慧洁,周田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势在必行[J].劳动保障世界.
[3]鲁晓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J].行政与法.
[4]秦建文,石文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前言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还是农业大国。在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解决好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从我国现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际来看,当前亟待采取有效对策,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暴露的主要问题
1.1.1 参保率不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保障民生、利国利民的重要国策,应该具备最广泛的社会性,但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民缺乏参保积极性,导致参保率不高。
1.1.2 制度衔接困难。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愈演愈烈的浪潮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形式伴随不同群体的产生,出现多样化特点,既有针对纯农民群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农保”),还有失地农民群体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简称“土保”)等,养老保险制度的多样性虽然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利益,但仍旧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1.1.3 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拥有一个技术性强,管理水平高的管理机制,但现有的养老保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参保的积极性,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
1.2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国家的政策和立法滞后
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起步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制不健全,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城镇居民,以及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晚,在政策立法以及财政的支持上也远远落后。
1.2.2 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社会养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农民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问题。对于政府筹资,在政府资金增长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机制,这就对社会养老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
1.2.3 投保门槛高,社会保障水平低,可持续性差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不具有共济性。因此,个人未来养老金的来源主要是缴存积累和有限的增值效益,缺乏可持续性。
1.2.4 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基金管理不规范,基金保值增值难
在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实行完全积累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资手段单一,现行的政策规定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银行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只有少量基金参与股票或直接投资。
1.2.5 农民自身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影响
其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年人比重过大。这就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日益加大,如果政府对农民的养老保险补贴过多,就会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的难题。
其二,个人参保意识不高。“土地防老”、“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养老的主体,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制约,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认识上有明显差距。
其三,农民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大。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快,但同时也伴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使农民实际的购买能力下降。
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政策建议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主要是两大障碍:
一是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政府财政不宽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国家财政补贴少了作用不明显,多了会成为背不动的包袱;缴纳标准低了起不到保障作用,高了各方面都承受不起;再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很大。
二是农民的保险意识还普遍比较淡薄。现在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识,比10年前普遍提高了很多,凡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所了解的人,都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好事,他们希望政府给予补贴,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起来。但是大多数农民因文化程度低,收入低,见识少,还是只顾眼前利益。
对此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
这一基本制度框架的建立应该充分面向未来的城乡发展格局,将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发展考虑在内,着重建设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使得农民的养老金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同时将原有的完全个人账户模式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调剂金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2)财政要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成本支出。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政府应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兑现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推动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3)采用分层分类办法管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应该因人、因地制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建立不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
结束语
优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保制度优化任务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背景条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制度设计者必须本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原则,拓宽思路才有可能有创新性政策。
参考文献
[1]苏颖.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赵慧洁,周田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势在必行[J].劳动保障世界.
[3]鲁晓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养老保险[J].行政与法.
[4]秦建文,石文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