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熊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么一类人,每当你试图对其进行批评时,非但找不到任何优越感,反倒深感沮丧和无奈——他们打不得,骂没用,讲道理根本听不懂,弱小更让他们先天占据道德制高点,手握免责金牌;而你引以为自豪的心智和武力在他们面前也只是暂时胜出——你的人生基本成定局,而他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无可限量。
  这类全方位挫败你的人,正是“熊孩子”。
  熊孩子,在北方方言里原本泛指讨人嫌的顽童,但在近年层出不穷的网络段子中,被苦大仇深的网友们进一步界定为不守规矩、难以管教的孩子。他们破坏公共秩序,入侵你的私人领地,“他会删掉你的存档,摔坏你的模型,划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地要抢走你心爱的漫画、游戏、玩偶……他们的叫喊声回荡在每一家饭馆和每一节车厢里”。哪怕被关在家里,他们抽风的“小宇宙”也能伤及无辜——贵州的一个熊孩子,因为窗外施工的电钻声影响自己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生气地用刀割断了8楼的安全绳,导致工人危险悬空。
  100个熊孩子可能有1000种熊法,社会新闻层出不穷:有的偷开公交车,撞歪工棚,吓坏了熟睡中的工人;有的拧开消防栓,水淹5个小区15部电梯……比起来,那个刮花价值300万元豪车的都算是没创意的。


  熊孩子,听起来萌,现实中却叫人头疼。熊孩子现象的背后,是一个个教育失败的家庭和管理失序的学校。
  这个社会對熊孩子的容忍度似乎已经触底。网友们对“熊孩子被教训”题材喜闻乐见,还有人整理成合集,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新浪博主“阮公子先呵为敬”在公交站等车,被一个横冲直撞的熊孩子推上马路,撞倒了骑电动车的大姐,两个大人因此挂彩,更险的是后边跟着三辆公交车。而熊孩子的妈妈毫无歉意,全程用饱含母爱的目光欣赏着自家的娃。愤怒的博主动手了,电动车大姐和摆摊的“煎饼侠”都加入了战斗,最后熊妈和熊孩子在路人的谴责中败退。
  没有月黑风高的场景,没有一波三折的悬念,这篇故事元素平淡的文章,破天荒地获得了800多万次的阅读量、987次打赏。
  在熊孩子的话题上,舆论的“众神狂欢”,看似被触到了情绪的高点,实则被戳中了痛点。成人在网络上的发泄,暴露的是现实中他们的孱弱。
  孩子们越发无法无天:妈妈不让吃冰淇淋,4岁女孩报警称“妈妈死了”;爸爸不让涂指甲油,10岁女孩报警称“爸爸虐待”;爷爷不给零花钱,12岁男孩向奶奶告状称“爷爷出轨”。如果只坑自家人也就罢了,但有些孩子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让你不得不怀疑《三字经》的前六个字。
  如今大行其道的熊孩子,其父母绝大多数是“70后”和“80后”。这两代人的成长回忆中,多半充斥着父亲严厉的管教、母亲失望的眼泪;隐私被父母当成糗事和三姑六婆分享,自尊心被父母挂在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击溃;那些“我都是为了你”“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之类的唠叨虽然可以理解,却也无异于以爱为名让孩子内疚、自责的亲情绑架。
  也许正因为经历过这样不快乐、沉重甚至痛苦的家庭教育,当“70后”和“80后”为人父母时,恨不得把自己曾经缺失的,一股脑儿都给予孩子——尤其是在只有一个娃的情况下。
  但这些父母同时是赶上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最大的两代人,他们承受着疯涨的物价和房价,日复一日地忍受拥堵的交通,奔波于家庭与职场,无法给孩子充分的陪伴。最常见的家庭模式,要么是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家带娃,要么是夫妻双双把教养任务推给老人——前者的问题在于缺乏有勇气、有担当的父性教育,所以“爸爸去哪儿”成为近三年最热门的亲子话题;后者的弊端不言而喻,隔代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溺爱。
  为什么熊孩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熊?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几个熊大人;孩子行为的“熊”,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根源。
  没有人不犯错,但最可气的是,熊孩子犯错之后永远不用负责任。熊父母不但没教会孩子承担责任,而且推卸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
  你一定听过这些熊家长语录:“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孩子还小不懂事。”“你一个大人跟小孩计较什么……”
  不要小看调皮鬼们的学习能力,他们最擅长试探父母的底线,无限度的宽容其实是危险的种子。许多年轻父母为了建立新型亲子关系,一味追求“爱的教育”,生怕严格要求会损害孩子的天性。事实上,即便在尊重儿童天性的西方教育理念里,自控和责任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疏于管教的熊孩子,在网络热文里,他们的命运除了被“痛打”,还有另一种走向:一个熊孩子拿水往亲戚家的钢琴琴键上倒,孩子爹妈以“小孩子不懂事”为其开脱,还说“好心帮忙洗琴”。亲戚不好发火,于是笑眯眯地夸熊孩子干得好。后来熊孩子“再接再厉”,在商场用可乐“洗”了一架60多万元的进口钢琴,被索赔19.8万元折旧费。
  在厌恶熊孩子的读者那里,这个故事的结局比“痛打熊孩子”还要“大快人心”。有人“神评论”:“对熊孩子最好的教训方式是赞美和鼓励,这样他一定挺不过18岁……”这样的结果,远远比孩子被打骂更残酷。负责的家长,会在外界的惩罚降临前,树立孩子的是非观念;不负责的熊家长,却只会索求别人的包容和退让。
  但家的边界不可能无限延伸,熊孩子总有一天要走进社会。
  在集体生活中,熊孩子通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小疏于规则教育的他们,面对标准化的学校纪律,不会乖乖顺从,往往是百般抗争。
  传统的学校管理有时候简单粗暴,标准化的大生产模式通常会削掉所有棱角,从外表到心灵,把每个成品都磨得平整,否则就视其为另类。
  在这样的校园生活中,那些成绩不好还调皮捣蛋的熊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希望,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往往就被放逐了。
  每一个熊孩子的养成,既有个体原因,也受到环境的综合影响,他们是麻烦的制造者,也是浮躁社会的受害者。
  通往成人世界的道路危机四伏,也许某个熊孩子会在未来成为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也许大多数曾经调皮捣蛋的熊孩子终会安全成长,成为大千世界的普通人,但也会有一些熊孩子,错失被对症下药的治愈机会,在可恨可悲的路上一路狂奔,而他们原本是无辜的。(一叶知秋摘自漓江出版社《相信力:新周刊2015年度佳作》一书,本刊有删节,李 旻图)
其他文献
一、读者杂志社推出读者读书会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有一个理念: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阅读即生活。  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日渐苍老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渐成熟。究其原因,不过是马齿徒增,内心却停止成长。为渴求内心成长的人推荐好书,是我们创办读书会的想法之一。  当今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中立足,需要具备两种最基本的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既能清晰、流畅、得
期刊
一只老黑鸟找到一块面包,其他的黑鸟见了,都飞向老黑鸟,眼看一场争夺战即将上演。  老黑鸟见此情景,立即张开嘴巴,面包掉在地上,一只老鼠咬住面包,消失在草丛中。  老黑鸟看着其他的黑鸟,自言自语:“等你们年老了,想法就不同了。我虽然丟掉了一顿美餐,但是明天我仍然可以找到一块面包。”是的,如果老黑鸟坚持不松口,一场恶战必将难以避免,胜者将成为众矢之的,其他黑鸟会联手对付胜者,仇恨将充斥它们的心田,经年
期刊
企业搞创新,究竟难在哪儿?哪个决策尤其关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指出,企业家面临各种选择,比如做什么产品,到哪里融资,用什么人。有一条尤其要引起重视:把企业放在哪儿?把自己放在哪儿?与谁为伍?  创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强壮”起来?从经验看,就是把支撑创新的力量凑到一起,使其达到一个起码的浓度。  自从踏上被称为“创业的国度”的以色列土地,我们就到处留意这个国家的与众不同之处。私董会上,
期刊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3月,“《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医疗队来到这里,开始了2017年第一批弱视筛查工作。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是医疗队每日去往各个学校的一道难关,清晨的山路常常被云雾遮掩,这对不熟悉路况的我们更是挑战……这次筛查共义诊4902人,发现668人有视力问题,确诊98人患有弱视。项目组将尽快核实情况,安排符合救助条件的弱视患儿就近
期刊
2016年新年伊始,朋友告诉我,从西藏来了三位喇嘛,要在上海制作一件坛城。说来惭愧,我第一次知道坛城是在美剧《纸牌屋》里,但仅仅是这剧集中凤毛麟角的展现,都让我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力感。这次有幸得以亲身经历坛城的整个制作过程,并在完成的片刻欣喜之后,目睹了按照仪规销毁坛城的过程。  在开始制作坛城之前,喇嘛们需要沐浴更衣。  仪规的过程很复杂,喇嘛们要亲手制作工具、基座等,还要将自然矿石打磨成沙粒。
期刊
我們能清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却很少能明确定义到底什么叫作有趣。  以《红楼梦》为例。  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公认黛玉、湘云是有趣的,探春、王熙凤是有趣的;相对来说,迎春、宝钗就不那么有趣。有趣的人里头,黛玉、湘云是有小脾气的,探春是有大脾气的,王熙凤是有暴脾气的;而迎春、宝钗是没脾气的。我们仔细想想,前四个人都有趣在哪儿了。  黛玉葬花,一般人想不出这个玩法。她“嘴贱”,有“携蝗大嚼图”之类的
期刊
沃尔特·席格是与特纳、培根齐名的英国大画家,被誉为英国印象派绘画的先驱。席格年轻时喜欢在街头写生,一次在法国北部海边画画时,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站在一旁看。旁观者也不是没有,但这小姑娘逗留的时间比较长,于是席格忍不住问她:“喜欢我的画吗?”小姑娘犹豫半天才说:“嗯……喜欢。”席格立刻明白了小姑娘的真实想法,又问:“为什么不喜欢呢?”她又是一阵犹豫,然后说:“是这样,席格先生,我总觉得在你眼里,这世界
期刊
杨绛说,钱钟书从小喜爱美术,常拓《唐诗三百首》上的插图,署名“項昂之”。项羽是钱钟书的偶像,“昂之”是指项羽的英雄气概。钱钟书小时候身子骨单薄,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昂然之气。成年后做学问,他从不迷信权威,天下典籍为其所用,恐怕就与这种昂然的精神状态有关。(一叶知秋摘自《今晚报》2016年2月12日)
期刊
年幼的时候,我幻想着能有一只老鼠当我的男朋友,准确地说,就是卡通片里的米老鼠。我天生胆小,而米老鼠很勇敢,有它在身边,我就什么也不用怕。  当别的孩子大呼小叫地玩着躲避球时,我只能坐在墙边看热闹。有时妈妈正巧看到这情景,就会问我为啥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这时候我总是不知怎样解释才好,所以只好以耸耸肩代替回答。其实我也想玩躲避球,可是没这胆量,只要一想到往玩球的孩子们身边走,就像有人拽着我一样,迈不动
期刊
11月初的一天,我看到波士顿市中心公园的树上,挂着帽子、手套、毛衣等保暖用品,还有一张字条:“我没有迷路。如果你被困在寒冷的户外,请随意取用保暖。”  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更让我确信:人世间最美好的礼物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圣诞节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在带着女儿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把车开进一条石沟,车头下垂、后车轮悬空——必须动用保险公司的急救服务了。打通电话,很快有人开着带有拖车设备的大卡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