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校党性分析是学员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代表了中央和市委对学员党性的要求,是学员对党组织培养锻炼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党校办班、教学效果的检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党校党性分析形成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一些成绩。操作流程上,基本形成了“党性分析动员与辅导——党性分析材料撰写与修改——党性分析交流与点评——党性分析量化考核”的规范模式。分析主题上,普遍要求对标党章要求,将自己的思想状况与党中央的最新精神要求结合起来,找差距谈整改。材料内容上,自我表扬越来越少,能够联系自身成长、工作、学习经历特别是困惑与纠结进行自我剖析,形成党性分析的“自画像”。
党校党性分析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有的党性分析表面上联系了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反思的问题往往是“面”上的,“避重就轻”,不具有个性特点,缺乏针对性,甚至放到他人身上也是适用的,成为“通用稿”。有的党性分析问题、原因、措施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性。对思想困惑所产生的原因剖析缺乏理论深度,就事论事,陷于具体事件和细节,强调客观,掩饰自己的问题。比如,对于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到底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学,还是在于思想上对理论学习的作用、价值认识不到位,并不认为理论的学习必要且重要,甚至是对理论的不信任。有的党性分析视角狭窄站位不高,局限于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缺乏对组织、国家甚至时代发展与命运的使命感。
科学的党校党性分析能够有效地引导学员将在党校的理论学习、思考感悟、学学相长、党性修为等各方面收获做一次系统集成和“激烈的化学反应”,实现党性锻炼成果最大化。为此,应以党校教育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为基础,从理论、内容、点评、考核与评估等五个方面来提升党校党性分析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施
从学理上研究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规律,讲清楚党性、党性锻炼、党性修养等基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清党性教育与党的理论教育、党性锻炼与自省、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组织、个性与共性等之间的关系,为党性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学员党性分析的自觉性。
1.加强党性教育的客体需求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学员身上的党性困惑,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心理学、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党性教育的跨学科、跨领域、多角度研究,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重点加强党员干部内心的价值观冲突、信念缺失与思想困惑等的研究,解决如何入脑入心、从触动一阵子到影响一辈子、从感动转化为行动等问题。
2.加强党性教育的内容研究
既传承历史更赋予其时代内涵。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等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教育时,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克服就历史讲历史、只讲过去不讲当下、与现实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赋予党性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如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既要讲“首创、奋斗、奉献”的建党精神,也要讲“使命、担当、睿智”的上海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同时应研究党的诞生地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同在上海的逻辑关系,研究党的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与党的改革开放前沿的时代精神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
3.提升理论教育对党性教育的贡献度
党的理论教育廓清的是学员的理论困惑,只有理论的清醒才能有党性的坚定。党性教育与党的理论教育具有持久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是知、情、意、行的结合。党的理论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而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只有把重大理论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干部才能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党校要建立机制,形成思想共识,制定考核制度,设立正面激励与负面约束,使得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党性教育的贡献度。在党的理论教育过程中,注重集成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组织教育与自我修养、灌输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感染,悉心引导有机结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持久力,使之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二、着力建立内容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党校的党性分析不同于在单位的组织生活,更不是个人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抓好内容建设,一定程度上就抓住了党性分析的“牛鼻子”。要建立党性分析的正面清单,保障内容质量。选择党性分析的“范本”,
总结归纳优点,形成可兹参考的范例。如对党性、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位的范例;对问题、根源、原因、整改四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到位的范例;对党性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理解到位的范例;整改举措与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原因的内在贯通精准的范例等。对范本、范例进行加工,“抽象”出其魂,整理成册,形成党性分析的正面清單。还应建立党性分析的负面清单,克服内容上低级问题的出现。如规定党性分析中的“十不”:不可有直接或间接的自我表扬;不可回避个人存在的问题;不可只讲共性不讲个性;不可只戴“帽子”不见具体;不可只讲现象不见思想;不可面面俱到缺乏重点;不可只罗列问题不剖析原因;不可用政策理解代替党性分析;不可用学习小结或工作总结代替党性分析;不可抄袭、克隆他人的党性分析材料。
以正负面清单为基础,通过程序设计,对党性分析的材料进行“精雕细琢”。上海市委党校在实践中形成“三上三下”的模式。首先邀请专家进行“如何开展个人党性分析”专题辅导报告,学员撰写个人党性分析报告初稿,提交专家逐一评审,提出书面修改意见,甚至退回要求重写,此为一上一下。学员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党性分析材料,在组内开展严肃的党性分析相互批评,并听取专家面对面的逐一批评与意见,此又为一上一下。根据党性分析小组意见,进一步完善党性分析报告,部分学员还需在全班作党性分析支部交流,专家再对整个党性分析活动开展点评,学员进行最后的修改并提交打分,此又为一上一下。“三上三下”的模式,从源头抓细、抓实党性分析材料的撰写,使得党性分析更精准,也更有冲击力,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 三、着力遴选党性分析点评员
党性分析点评既要求专业又要“真刀真枪”,能够抓住痛处分析到位,敢于直击“病处”据理陈词。点评员队伍的选择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本文认为可依循“123”的原则进行。“1”指的是年龄大,一般为离退休老同志,这是首要标准。离退休老同志,一是与被评对象无直接利益冲突,立场更为客观,讲话的分寸更好把握,对于问题敢讲,被点评人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二是工作经验丰富,问题看得准,点评内容具有说服力;三是时间精力有保障。“2”指的是工作能力与理论能力两方面都要强。工作上做过领导岗位,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最好是有多岗位、多系统的从政(业)经历。理論上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总结归纳经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3”指的是品格、表达、胆量等三方面都要好。品格好,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践行者,能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与认同,具备这种品格魅力的老同志点评往往更具感染力、震撼力。表达好,能以敏捷的思维快速发现学员党性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快速归纳分类,进而清晰地、有逻辑地进行点评分析。胆量好,具有敢于面对面讲问题的魄力,不瞻前顾后,讲究艺术,让学员明白自身在党性上的差距。
依据“123”的原则,先由组织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人事部门推荐人选,扩大来源渠道,再由党校、组织部门、选调单位等共同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筛选,确定合适的党性分析点评员,并建立起点评员资源库。同时,积极探索跨地区的点评员交流机制,共享优质培训资源。
四、着力确立考核维度,增强公平性
当前,对于党性分析的考核,都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如书面材料、党性观念、自我剖析、整改措施等指标进行考核。但是,党性分析的个性化、主观性非常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专家点评与评分时,因“心中”标准不同,导致学员得分差异性很大,难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本文认为对于党性分析的考核,可参考“基调—内涵—范本”的维度进行,要求依次提高,得分也逐步提高。“基调”维度,从立场上评判,是否具有基本的党性立场,态度是否认真诚恳,文本框架与格式是否符合基本规范,符合要求的得到一个基础分。“内涵”维度,评判党性分析优良与否的重要标准,可具体细分为几个子维度:站位的高与低——是否从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宗旨、立场、忠诚、担当等高度来剖析自我;内容的虚与实——党性分析是否有个性,能否看得出在面临生与死、苦与乐、公与私、得与失、是与非等选择时内心思想矛盾的具体冲突;措施的真与假——所提措施是否具有务实性、贯通性,是否可执行、可检验,从这些维度出发作出高低评判。“范本”维度,即在满足基调维度、内涵维度的基础上,又有其独特“个性”、深度、逻辑性的党性分析,评判为范本水准。确立“基调—内涵—范本”的维度,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一个基本的评判尺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五、着力开展党性修养全过程的动态评估
党性分析材料写的精彩与否、理论功底深厚与否和对自我党性认知的深刻与否、整改到位与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是当前量化考核的逻辑前提所在。现实中,不乏精致的形式主义式的党性分析。党性问题剖析与党性表演之间的张力,可能导致党性分析考评的失真。党性分析中存在的“三个不一致”即写一套、讲一套、做一套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静态评估方式局限性的体现。
区别于单纯阅读党性分析材料的静态评估,动态评估是一种过程性评估,重点考察学员思想认知和党性修养的变化。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有机结合,贯穿于学员党校学习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做好学员党性的动态评估,一是做好学员党校学习期间党性锻炼的记录,要求学员入学伊始就将自己的党性锻炼情况进行记录,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在各种活动中的思想动态与收获,作为后期党性评估的重要材料。二是在班级中“派驻”党性观察员,全程参与学员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支部组织生活、学员论坛、学员沙龙等,着重从党性的视角来观察并记录学员在活动中的各项表现。同时,定期与学员进行思想谈话,了解学员对最新思想理论、政策方针的看法。三是依托支委,记录学员的出勤、就餐就寝、课堂互动等的表现。学员日常学风也是党性的一种体现,这些客观表现的记录能为党性的综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完善现有的学员互评机制,优化互评流程,设计新的互评指标,使学员间的评价“认真”“真诚”起来。四是建立党性观察与评估的长效机制,与组织人事部门合作,跟踪学员结业回到工作岗位的党性表现,特别是与党校学习时的表现进行对比,形成反馈机制,推动在校学习评估体系的完善改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党校党性分析形成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一些成绩。操作流程上,基本形成了“党性分析动员与辅导——党性分析材料撰写与修改——党性分析交流与点评——党性分析量化考核”的规范模式。分析主题上,普遍要求对标党章要求,将自己的思想状况与党中央的最新精神要求结合起来,找差距谈整改。材料内容上,自我表扬越来越少,能够联系自身成长、工作、学习经历特别是困惑与纠结进行自我剖析,形成党性分析的“自画像”。
党校党性分析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有的党性分析表面上联系了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反思的问题往往是“面”上的,“避重就轻”,不具有个性特点,缺乏针对性,甚至放到他人身上也是适用的,成为“通用稿”。有的党性分析问题、原因、措施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性。对思想困惑所产生的原因剖析缺乏理论深度,就事论事,陷于具体事件和细节,强调客观,掩饰自己的问题。比如,对于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到底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学,还是在于思想上对理论学习的作用、价值认识不到位,并不认为理论的学习必要且重要,甚至是对理论的不信任。有的党性分析视角狭窄站位不高,局限于个人利益与眼前利益,缺乏对组织、国家甚至时代发展与命运的使命感。
科学的党校党性分析能够有效地引导学员将在党校的理论学习、思考感悟、学学相长、党性修为等各方面收获做一次系统集成和“激烈的化学反应”,实现党性锻炼成果最大化。为此,应以党校教育规律与干部成长规律为基础,从理论、内容、点评、考核与评估等五个方面来提升党校党性分析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加强党性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施
从学理上研究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的规律,讲清楚党性、党性锻炼、党性修养等基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清党性教育与党的理论教育、党性锻炼与自省、自我与他我、个体与组织、个性与共性等之间的关系,为党性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提高学员党性分析的自觉性。
1.加强党性教育的客体需求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学员身上的党性困惑,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心理学、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党性教育的跨学科、跨领域、多角度研究,把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重点加强党员干部内心的价值观冲突、信念缺失与思想困惑等的研究,解决如何入脑入心、从触动一阵子到影响一辈子、从感动转化为行动等问题。
2.加强党性教育的内容研究
既传承历史更赋予其时代内涵。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等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教育时,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克服就历史讲历史、只讲过去不讲当下、与现实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赋予党性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如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既要讲“首创、奋斗、奉献”的建党精神,也要讲“使命、担当、睿智”的上海改革开放的精神品质,同时应研究党的诞生地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同在上海的逻辑关系,研究党的优良传统的红色基因与党的改革开放前沿的时代精神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
3.提升理论教育对党性教育的贡献度
党的理论教育廓清的是学员的理论困惑,只有理论的清醒才能有党性的坚定。党性教育与党的理论教育具有持久性、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是知、情、意、行的结合。党的理论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而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只有把重大理论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干部才能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党校要建立机制,形成思想共识,制定考核制度,设立正面激励与负面约束,使得每一门理论课程都有党性教育的贡献度。在党的理论教育过程中,注重集成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组织教育与自我修养、灌输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感染,悉心引导有机结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持久力,使之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二、着力建立内容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
党校的党性分析不同于在单位的组织生活,更不是个人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抓好内容建设,一定程度上就抓住了党性分析的“牛鼻子”。要建立党性分析的正面清单,保障内容质量。选择党性分析的“范本”,
总结归纳优点,形成可兹参考的范例。如对党性、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位的范例;对问题、根源、原因、整改四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把握到位的范例;对党性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理解到位的范例;整改举措与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原因的内在贯通精准的范例等。对范本、范例进行加工,“抽象”出其魂,整理成册,形成党性分析的正面清單。还应建立党性分析的负面清单,克服内容上低级问题的出现。如规定党性分析中的“十不”:不可有直接或间接的自我表扬;不可回避个人存在的问题;不可只讲共性不讲个性;不可只戴“帽子”不见具体;不可只讲现象不见思想;不可面面俱到缺乏重点;不可只罗列问题不剖析原因;不可用政策理解代替党性分析;不可用学习小结或工作总结代替党性分析;不可抄袭、克隆他人的党性分析材料。
以正负面清单为基础,通过程序设计,对党性分析的材料进行“精雕细琢”。上海市委党校在实践中形成“三上三下”的模式。首先邀请专家进行“如何开展个人党性分析”专题辅导报告,学员撰写个人党性分析报告初稿,提交专家逐一评审,提出书面修改意见,甚至退回要求重写,此为一上一下。学员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党性分析材料,在组内开展严肃的党性分析相互批评,并听取专家面对面的逐一批评与意见,此又为一上一下。根据党性分析小组意见,进一步完善党性分析报告,部分学员还需在全班作党性分析支部交流,专家再对整个党性分析活动开展点评,学员进行最后的修改并提交打分,此又为一上一下。“三上三下”的模式,从源头抓细、抓实党性分析材料的撰写,使得党性分析更精准,也更有冲击力,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 三、着力遴选党性分析点评员
党性分析点评既要求专业又要“真刀真枪”,能够抓住痛处分析到位,敢于直击“病处”据理陈词。点评员队伍的选择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本文认为可依循“123”的原则进行。“1”指的是年龄大,一般为离退休老同志,这是首要标准。离退休老同志,一是与被评对象无直接利益冲突,立场更为客观,讲话的分寸更好把握,对于问题敢讲,被点评人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二是工作经验丰富,问题看得准,点评内容具有说服力;三是时间精力有保障。“2”指的是工作能力与理论能力两方面都要强。工作上做过领导岗位,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最好是有多岗位、多系统的从政(业)经历。理論上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总结归纳经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3”指的是品格、表达、胆量等三方面都要好。品格好,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与践行者,能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与认同,具备这种品格魅力的老同志点评往往更具感染力、震撼力。表达好,能以敏捷的思维快速发现学员党性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快速归纳分类,进而清晰地、有逻辑地进行点评分析。胆量好,具有敢于面对面讲问题的魄力,不瞻前顾后,讲究艺术,让学员明白自身在党性上的差距。
依据“123”的原则,先由组织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人事部门推荐人选,扩大来源渠道,再由党校、组织部门、选调单位等共同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筛选,确定合适的党性分析点评员,并建立起点评员资源库。同时,积极探索跨地区的点评员交流机制,共享优质培训资源。
四、着力确立考核维度,增强公平性
当前,对于党性分析的考核,都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如书面材料、党性观念、自我剖析、整改措施等指标进行考核。但是,党性分析的个性化、主观性非常强,对考核指标的理解也因人而异。专家点评与评分时,因“心中”标准不同,导致学员得分差异性很大,难以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本文认为对于党性分析的考核,可参考“基调—内涵—范本”的维度进行,要求依次提高,得分也逐步提高。“基调”维度,从立场上评判,是否具有基本的党性立场,态度是否认真诚恳,文本框架与格式是否符合基本规范,符合要求的得到一个基础分。“内涵”维度,评判党性分析优良与否的重要标准,可具体细分为几个子维度:站位的高与低——是否从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宗旨、立场、忠诚、担当等高度来剖析自我;内容的虚与实——党性分析是否有个性,能否看得出在面临生与死、苦与乐、公与私、得与失、是与非等选择时内心思想矛盾的具体冲突;措施的真与假——所提措施是否具有务实性、贯通性,是否可执行、可检验,从这些维度出发作出高低评判。“范本”维度,即在满足基调维度、内涵维度的基础上,又有其独特“个性”、深度、逻辑性的党性分析,评判为范本水准。确立“基调—内涵—范本”的维度,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一个基本的评判尺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五、着力开展党性修养全过程的动态评估
党性分析材料写的精彩与否、理论功底深厚与否和对自我党性认知的深刻与否、整改到位与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但这是当前量化考核的逻辑前提所在。现实中,不乏精致的形式主义式的党性分析。党性问题剖析与党性表演之间的张力,可能导致党性分析考评的失真。党性分析中存在的“三个不一致”即写一套、讲一套、做一套一定程度上就是这种静态评估方式局限性的体现。
区别于单纯阅读党性分析材料的静态评估,动态评估是一种过程性评估,重点考察学员思想认知和党性修养的变化。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有机结合,贯穿于学员党校学习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做好学员党性的动态评估,一是做好学员党校学习期间党性锻炼的记录,要求学员入学伊始就将自己的党性锻炼情况进行记录,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在各种活动中的思想动态与收获,作为后期党性评估的重要材料。二是在班级中“派驻”党性观察员,全程参与学员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支部组织生活、学员论坛、学员沙龙等,着重从党性的视角来观察并记录学员在活动中的各项表现。同时,定期与学员进行思想谈话,了解学员对最新思想理论、政策方针的看法。三是依托支委,记录学员的出勤、就餐就寝、课堂互动等的表现。学员日常学风也是党性的一种体现,这些客观表现的记录能为党性的综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完善现有的学员互评机制,优化互评流程,设计新的互评指标,使学员间的评价“认真”“真诚”起来。四是建立党性观察与评估的长效机制,与组织人事部门合作,跟踪学员结业回到工作岗位的党性表现,特别是与党校学习时的表现进行对比,形成反馈机制,推动在校学习评估体系的完善改进。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