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本细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借鉴接受美学的观点,从文本细读入手,从“设问引情,填补空白;揣摩感悟,注重细读;点拨领悟,注重质疑”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细读 设问 填空 质疑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今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却面临程式化、功利化、无效化的困境。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基本是按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初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分析结构、段落层次、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课堂练习或布置作业这几大步骤进行。在该模式下,学生感兴趣的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介绍,学生所掌握的不是一种阅读文本的方法,这就大大妨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和对特定语言的体验。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文本的选择和分析上。当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是讲解重点。对于一些现代的文学作品,大都只抓经典名篇精讲精练,其余的或泛泛而谈,或仅作自读。在作品解读上,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用书,不愿通过细读文本自己提炼。阅读教学无效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阅读表现上。部分学生对文本阅读总是抱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情绪,认为阅读情感再丰富也不及解题技巧的提高来得重要。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相对理解和接受者而存在的,文本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没有学生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阅读教学是荒谬的。反之,离开了特定的审美客体“文本”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①。就特定的文本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文本中去,让他们从中接受熏陶、感染,发挥想象、创造力。同时,文学文本“不只是表面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文学阅读“是读者借助想象创造的一种想象话语,实现文本独特的意义指称,揭示话语背后的隐喻或象征意义”,不同对象的阅读主题在理解和接受文本意义时是不同的。
  语文阅读教学就在这种对文本的冷落和疏离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本文从西方接受美学的角度,从文本细读入手,对上述问题作有益思考。
  一、设问引情,填补空白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文本阅读教学对话的展开过程中,教师针对文本的情感内涵抛出预设的问题,或者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接受的反应状况随机生成问题,以之为中心任务驱动学生深入探寻文本情感世界。文学文本阅读教学对话是一个具有探险色彩的动态过程,教师的设问起到推动作用,它促进学生更透彻、更显豁地感知文本情感。教师的设问语,应讲究情感修饰,密切联系文本的情感内涵,呼应学生的阅读反应。通过情感渲染,教师的设问语才能更有力地抓住学生对话和交流的欲望,从而把阅读解读引向深入,这是提高文学文本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接受理论强调文学文本是“召唤结构”,有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文本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动力性和开放性,从而促使读者积极地填补“空白”。文学作品的“空白”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作者对一些情节作了合理省略,形成情节空白;二是作者在行文时不直抒胸臆,形成情感空白;三是作者运用双关、借代、婉曲等修辞手法,形成文字空白。学生可以依据上下文、生活常识、补充资料等,发挥想象,批文入情,涵泳体味,挖掘、填补“空白”②。
  试举一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题中有“为……所”这一句式,教师可以先解题,然后要求学生用这一句式逐节概括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诗人为群童所欺,茅屋为秋雨所浸,诗人为秋雨所困,诗人为天下寒士所想,这一初读环节既对“为……所”有所了解与巩固,又对文本内容有了全面了解。
  二、揣摩感悟,注重细读
  阅读要重视对语言的分析、揣摩、感悟。文字作品是由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思想的载体。阅读就是解读“文字密码”,获得内在意义。阅读教学是在引导学生破译密码的同时,学习作者编制密码的方法,从而培养语文素养,受到思想教育。阅读以语言文字为凭借,读者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后,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信息加工,一是把语言文字具化为形象:二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获取更深层次认识,即透过现象抓本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细读词语。要求他们对那些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勤动手查字典、词典以求理解。特别是对那些多义词,更应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课文中的重要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读品味。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的“流”字贯穿全文。第二段中“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此处第一次出现“流”字,紫藤萝像瀑布一样流动,让学生感受到藤萝花开得繁盛,充满活力、动感的特点。第七段“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此时,藤萝花的光辉,散发的芳香,焕发的勃勃生机给作者带来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的心已经与眼前的花景融成一气,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第九段“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流向人的心底”的是作者的深入思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第四处的“流”字与第一处的“流”遥相呼应,既描写出紫藤萝瀑布的花开繁茂壮观特点,又暗示生命长河的永动不息。四个“流”字,把藤萝花的特点,作者赏花时感情和由花引发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串联,文脉通畅,凸显主旨。
  文本阅读,除了细读词语外,还要细读句子。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一些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的句子,而且要学生特别注意体会一些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文章中的有些句子,除有表层含义外,还具有深刻的内涵、深透的意蕴,即深层含义。一般地说,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蕴含深刻哲理的,具有象征意义或表达某一思想感情的句子,往往具有深层含义。对于这样的句子,我们应多角度地反复推敲、理解,才能把握文章主题。   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还应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任意猜想、主观臆断。季羡林《幽径悲剧》中那一棵毁于愚氓之手的古藤萝“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只有哭泣,哭泣,哭泣……”,为何要反复写藤萝的“哭泣”?物本无情,作者把物拟人化,赋予物人之情,古藤萝是真善美的化身,在古藤的哭泣中蕴含对愚氓灭美的控诉,对世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不关注美被毁灭的失望。课文最后:“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为何要反复“偏偏”、“奈何”与“永远”?联系文章的写作时间“一九九二年九月十三日”,这一棵藤萝毁于写作时的“今年春天”,“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居然还出现“愚氓灭美”的现象,对于灭美的现象世人也不关心,而作者是个特例。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读者仿佛听到作者呼唤民众提高爱美护美意识的声音,看到了作者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形象。品读这些句子,加深了读者对灭美现实的思考:作者写悲剧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三、点拨领悟,注重质疑
  宋代张载提出:“在可疑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文本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内涵的理解产生困惑或提出质疑,或者面对教师的有深度的提问而悬宕未能破解时,教师以精要的解析阐释,为对话的持续进行而铺垫,以使学生最终领悟。这体现了对话中师生的互动,发挥了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解疑,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解疑,要把握恰当时机。除了教师主体直接为学生解析文本的疑难点之外,亦可启发学习同伴尝试答疑,而后教师进行评点、纠正,这可使阅读教学对话更活跃。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苏教版初中课文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最后一段:“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初读很顺口,课堂中我让学生再读读,想想,把修饰性的词汇去除,找句子主干:“文学是门”,问题就出现了,有了问题怎么解决?再读文本,从文本中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前文内容可知:门里有不了解的世界,文学也是一个未知世界,有着大自然和人世间新奇美妙的景象。最终,学生把这段文字改成了:“文学确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要你走进这扇文学之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或“文学之门的确是神奇的,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这篇课文是节录,最后一段原文中也没有,这样的小小改动不会冒犯作家。
  阅读对话中,学生对文本的接受与反应,对同伴、教师的阅读认知的反应所产生的疑问,往往有疏、密、深、浅、正、误之别;教师面对学生的“疑”,要经过判断、比照、筛选,从中发现有深度阅读价值的“疑”组织对话,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内涵的理解。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一些学生小学时就背诵过,题目是《早春》,初一课本里同一首诗,题目多了“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有学生就提了这样的问题:同一首诗,为何有两个题目?早春,读之朗朗上口,为何初中课本要在诗题上多加几个字?如何解决问题?还是“读”。读“早春”,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理解“呈”的意思。当学生理解“呈”字的意思是“呈送”时,就有学生回答了,小时候读这首诗只关注早春美景“草色遥看近却无”,现在完整的诗题除了告诉读者诗歌描绘早春之景外,也告诉了读者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诗送给张十八员外,希望好友走出家门,感受早春气息,珍惜早春这最美好的时光。
  以上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从文本细读入手,从“设问引情,填补空白;揣摩感悟,注重细读;点拨领悟,注重质疑”三个方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希望同仁能够见仁见智。
  注释:
  ①立足文本—中学生阅读教学圣地.
  ②美学理论对语文阅读的启示.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肾脏病(CKD)具有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问题。由于代谢紊乱、炎症和肾功能受损,氧化应激在CKD过程中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可使正常蛋白过氧化形成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该产物又可进一步加重体内氧化应激的程度,是尿毒症患者体内新发现的尿毒症毒素。目前研究表明,AOPPs可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产生氧化应激反应。AGER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摘 要: 流行音乐在中俄两国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它的流行不仅与音乐的表达方式有关,还与歌词的大众化、时代性紧密相关,应该引起关注的还有歌名。文章以中俄优秀网站的流行歌曲名为例,分析中俄流行歌名在词汇、句法、修辞格方面的语言特点,进而探讨其翻译策略,从而通过中俄两国流行歌曲名的互译加深人们的相互了解。  关键词: 流行歌曲名 对比分析 语言特点 翻译策略  一、引言  歌唱艺术向来是美好生活不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国有企业不断寻求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管理的改进优化,业财融合这一模式将财务工作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相结合,加快了财务管理的转型,财务管理由原来的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业财融合模式提出之后,得到了多个方面的关注,其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快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积极解决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经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整体考虑,看经济,析背景,观性格,需要认识、了解才可以评价一个人。作者主要谈克拉丽丝性格的多样化,谈谈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摘 要: 进入21世纪,信息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资本,整个社会都朝着信息化社会迈进。高校图书馆是人才培养基地,是知识创新源泉,同时是信息交流桥梁,因而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对高校图书馆的了解和在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的主要特点,阐明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以便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促进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用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用途广泛、技巧丰富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民间俗称为大笛、喇叭。唢呐通过气息的控制,亦能使音色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所以唢呐不仅能够演奏出粗犷挺拔的刚气,还能够演奏出细腻委婉的柔情。唢呐发音高、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奏乐器。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文言文 小组合作 美术班 教学应用  目前,我所任教的班级为美术班。美术班的学生,也就是俗称的“艺术生”,他们的文化功底和一般的学生相比稍弱。从我在美术班任教的这几年来看,感觉教学上最困难的就是文言文。学生
摘 要:从医院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政府会计制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核算形式的改变、核算要素与内容的改变以及财务报告的改变几个方面。公立医院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以满足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政府开机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财务工作;预算;平行记账  课题名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公立专科医院会计核算若干问题的研究》 课题编号2019
摘 要: 目前,人们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逐渐适应教学发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充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挑战及突破。当下要想提高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阅读 反思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所以应转变这种教学状态,加强对教学
关键词: 语文学科的独特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语言基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本文从创造美、感悟美、体会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审美情感 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奠基性作用,丰富的人文性被赋予了更多使命和责任。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表层的理解,更多地应注重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