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指出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是人的基本能力,人人都能创新。文中分析了当前创新教育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以及作为一个教师应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能力;教育体制
创新是人类社会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创新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这崭新的21世纪,新知识经济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的。面对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乃至一个人要谋求新的成功和辉煌,都必须依靠创新,坚持创新,走创新之路。
一、当前创新教育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
1.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许多人认为教育过程是文化传递的过程,按此理念形成的只能是“师道尊严”、“惟书”、“惟分”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培养的只能是照搬照抄的“维持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单一、呆板
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材不断更换,他们经常把科研、实践中的一些前沿知识、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实践,教材再版也不过是改头换面增添一些时兴的名词术语。
3.教学方法陈旧
主要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大大强于实践能力,对创新的发挥十分不利。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均是非智力因素,如在创新能力、敬业精神、人际关系等方面高校毕业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4.教育手段落后
许多地方还无法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疲于完成基本内容的讲解,而学生则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相关领域及科学前沿的知识。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意识
权威式的教育会排除创新的可能性。权威式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仅仅抱着接受的态度,只顾接受前人的知识,而不注意独立思考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联想性、发散性和逆向性。
2.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
教师应积极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借助图片、三维动画、录像等多媒体手段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基本内容的讲解,并引入基本内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这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各种材料、工具、概念、思想和机构,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比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两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原本在课本中静止的机构以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齿轮啮合过程等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可以提供一些相关实例的影印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许许多多的不同事物积极接触,这是促成创新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3.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不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过分地追求细节要素,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疑惑——所学的东西到底怎么用?用在哪儿?另一方面会把学生领人死胡同、牛角尖中,而不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机械设计基础》的后半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属于机械零件的范围,主要介绍一些机械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松散、枯燥,学生学到这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总觉得没兴趣。如果在此之前,教师把课程设计的题目布置给学生,用课程设计这根主线把机械零件这部分内容串接起来,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并且会有更多的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创新。
4.改变手把手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貌似负责和严肃,但实际上是一种摧残创新能力的方式。学生如果依赖愤了,就会对新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会对复杂的环境茫然不知所措,对选择失去兴趣并且在关键时刻措手不及。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在新问题面前进行选择时的参谋,要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提出新的假设。也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已知的都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己逐步认识学习对象并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
5.不以个人观念限定和修正学生行为
以某个人的先进性去规范每个人,有时可以达到一种快捷的教学效果,但是它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如果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以便和楷模保持一致,那么个性就不复存在了,在集体中就再也不会有新的楷模了。这样,个体和集体的创新能力都将受到损害。教师要鼓励每个人保持完善自我同时又有批判自我的勇气,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接近自己理想目标的、体现自信和价值观的新的自我形象。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内激励因素和外激励因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形象的塑造。
6.不事先向学生预示结果和有效方法
这种做法会把学生的好奇心统统泯灭,会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努力探究。任何富于活力的思想的形成都必须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创新的教师往往是推迟判断,推迟对结果下定论,即使有定论也应重新置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错误不要看得太重,因为有勇气犯创新错误往往是难能可贵的。
7.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即财富。可以预言,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创新的源泉,谁就赢得了财富。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主导专业、几个辅助专业。主导专业决定着知识结构的性质与功能,辅助专业对主导专业具有扶持、支撑的作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忌讳的是“平而不尖”,样样通,样样松。有了必备的知识作基础,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创新上来了。
人类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于创新。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重任。 用的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既省力又形象,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交际。如“锤”,基本语义是“敲打东西的器具”,作名词。后来就把用锤敲打东西的动作都叫锤,作动词。这样,词的多功能性的模糊性在言语交际经济原则的支配下,往往产生出歧义。脑筋急转弯就利用这一词的模糊性,创造了一个题面: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答案:因为锤是铁的)。“锤不破”中的锤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这道题的超常规思维的题面设计已使人按常规思维无路可走,只有选择名词。
一词和多词搭配也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如,动词“打”,“打”的基本词义是用手(包括使用工具)用力地“击打”,其对象是具体的物,如,打狗,打铁等。由于表达思想的需要,人们就用有限的现有的动词去和其它现有的名词结合使用,其对象逐步抽象化、模糊化,如,打鸡蛋,打水,打伞,打毛衣,打电话,打主意,打哈欠,打瞌睡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统计,“打”可与25种不同语义类型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为此,脑筋急转弯就利用动宾搭配的模糊性创造了一个题面:打什么东西,不必花力气?(答案:打瞌睡)。
人们造字的目的是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具体的事物,在口语中听到这个声,在书面上看到这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个物,这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而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游戏,就有意识地断裂能指(符号)和所指(内容)之间的联系,使能指只表示能指,如: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答案:火和丁)。灯的能指是灯这个字,是一个符号,灯的所指是照明的器具,具体的事物。出题者是指灯的能指,自然是指灯这个字的左右结构的两个部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解字游戏,在我国文化史上就有很多解字方面的传世佳句,如有一对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就是利用解字的方法巧妙地把下冷雨的情景用东二点(冻)西三点(洒)含蓄而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笔者有一亲身体会,在生活中这种能指和所指的分离现象并非是故意的。笔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驻队时,要写一个墙上宣传标语,字不能多。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称“20字”方针。具体地讲,涉及到五个方面,即围绕生产发展,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生活宽裕,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围绕乡风文明,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围绕村容整洁,形成农村新面貌;围绕管理民主,建立村级管理新机制。最后标语的焦点聚集在“围绕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看下面对话,I:围绕二十字。O:二十字太长了,墙上写不下。I:三个字。O:三个字太少了,内容包括不了。写在纸上是“围绕二十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O:都不知道二十字是啥?I: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咱叫内行知道二十个字,外行知道三个字。标语出来后,老百姓嘴上不断挂着“新农村”“二十字”,实际上,他们只知道三个字。在I的话语中,二十字是能指,符号,语表,是三个字、三个音节或三个符号;而在O的话语中,二十字是所指,内容,语里,所以二十字太多了,三个字又太少了。能指和所指的分离造成了语言上的歧义,是脑筋急转弯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为此,可以创造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面:二十字是几个字?(答案:三个字)。
由于经济原则和容忍原则,人在口语交际中常常使用模糊语言造成语义多解的现象,脑筋急转弯就利用一语多解设计题面,如:一个人被关在密闭的房子里,只有一扇门,但无法拉开,他该如何出来?(答案:把门推开。)在人的一般常识里,门关上后,进屋需要推门,从房子里出来需要拉门。门拉不开怎么出来呢?然而出题者另有所指,不是指一般的门,而是指既可推又可拉的推拉门。那么顺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答案就不止一个了,我们还可用“撞”、“撬”、“踢”、“移”等不同的方式来把门打开。这个脑筋急转弯看似简单,实际比较复杂,从题面上出现的信息看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开门问题和出来房子问题。让我们来几个假设,看该题由于语义模糊能产生出多少种答案的可能。假设没有限制房子里放有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把世界上能够打开门的东西全算进去,那么打开门的方式会有多少种?假设没有限制门是用什么材料作成的,我们可以把世界上能够作成门的材料全算进去,那么人出来的方法会有多少种?如果没有限制门的形状是什么,如果没有限制门上安有什么装置,……;同样的假设还可用于房子和地下。单从构成材料来说,你能想象到门、房子和地下等能有多少种材料可以制作吗?不同的材料又能和多少种化学物质产生多少种反应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人从房子里出来的方式和方法是无限的。人们在工作中常说,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际上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今天的创新教育中,我们不妨多来几个“假设没有任何限制的话,……”。这就是玩脑筋急转弯游戏对我们创新教育的启示。这也是模糊语言的魅力,它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四、结束语
脑筋急转弯游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创造题面的多元性和变幻性,答案的隐蔽性和多种可能的选择性,它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人的思维发散、求异和创新意识,模糊语言为脑筋急转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它是一种游戏,所以不会伤害任何人。但是,脑筋急转弯是人们在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进行的一种智力游戏。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基本阶段。四五岁的儿童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到了七八岁,儿童通过学习语言、初步掌握了一些逻辑常识,掌握了一些词汇和语句之后,开始愿意和大人们“耍嘴皮”,“辩理儿”。但这种“辩理”是在没有掌握逻辑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脑筋急转弯”的实现是以常规思维为前提的,为此,笔者认为,10岁以下儿童不宜多玩这种脑筋急转弯游戏,因为四五岁的儿童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10岁左右的儿童还没有掌握逻辑规律。15岁至25岁的青少年应该是玩这种脑筋急转弯游戏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已过了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较成熟地进入到了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规则。玩这种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多视角地看待世界,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25岁以后的成年人应该根据脑筋急转弯的特点和技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侧重于创作出更多更美的题面,为开发青少年智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维振,吴世雄.有关模糊语义逻辑的知识论观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张华茹.谈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1.
[3]周一农.游戏之后——“脑筋急转弯”的语文创造学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5.
[4]陆振勋,赵志方.歇后语和脑筋急转弯功能及类型的语言学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2001.2.
[5]戴静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能力;教育体制
创新是人类社会具有丰富内涵的基本活动之一。创新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这崭新的21世纪,新知识经济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的。面对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乃至一个人要谋求新的成功和辉煌,都必须依靠创新,坚持创新,走创新之路。
一、当前创新教育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
1.教育观念落后
教育观念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许多人认为教育过程是文化传递的过程,按此理念形成的只能是“师道尊严”、“惟书”、“惟分”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培养的只能是照搬照抄的“维持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单一、呆板
国外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材不断更换,他们经常把科研、实践中的一些前沿知识、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落后于实践,教材再版也不过是改头换面增添一些时兴的名词术语。
3.教学方法陈旧
主要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大大强于实践能力,对创新的发挥十分不利。目前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反映最多的问题均是非智力因素,如在创新能力、敬业精神、人际关系等方面高校毕业生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4.教育手段落后
许多地方还无法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疲于完成基本内容的讲解,而学生则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相关领域及科学前沿的知识。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威意识
权威式的教育会排除创新的可能性。权威式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仅仅抱着接受的态度,只顾接受前人的知识,而不注意独立思考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联想性、发散性和逆向性。
2.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
教师应积极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借助图片、三维动画、录像等多媒体手段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基本内容的讲解,并引入基本内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这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各种材料、工具、概念、思想和机构,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比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两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后,原本在课本中静止的机构以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齿轮啮合过程等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可以提供一些相关实例的影印资料,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许许多多的不同事物积极接触,这是促成创新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3.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不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过分地追求细节要素,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到疑惑——所学的东西到底怎么用?用在哪儿?另一方面会把学生领人死胡同、牛角尖中,而不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机械设计基础》的后半部分,这部分的内容属于机械零件的范围,主要介绍一些机械传动和轴系零部件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松散、枯燥,学生学到这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总觉得没兴趣。如果在此之前,教师把课程设计的题目布置给学生,用课程设计这根主线把机械零件这部分内容串接起来,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学习,并且会有更多的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创新。
4.改变手把手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貌似负责和严肃,但实际上是一种摧残创新能力的方式。学生如果依赖愤了,就会对新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就会对复杂的环境茫然不知所措,对选择失去兴趣并且在关键时刻措手不及。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在新问题面前进行选择时的参谋,要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提出新的假设。也就是说,教师不要把自己已知的都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己逐步认识学习对象并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
5.不以个人观念限定和修正学生行为
以某个人的先进性去规范每个人,有时可以达到一种快捷的教学效果,但是它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如果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以便和楷模保持一致,那么个性就不复存在了,在集体中就再也不会有新的楷模了。这样,个体和集体的创新能力都将受到损害。教师要鼓励每个人保持完善自我同时又有批判自我的勇气,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接近自己理想目标的、体现自信和价值观的新的自我形象。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内激励因素和外激励因素,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形象的塑造。
6.不事先向学生预示结果和有效方法
这种做法会把学生的好奇心统统泯灭,会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努力探究。任何富于活力的思想的形成都必须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创新的教师往往是推迟判断,推迟对结果下定论,即使有定论也应重新置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错误不要看得太重,因为有勇气犯创新错误往往是难能可贵的。
7.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即财富。可以预言,谁掌握了知识,谁就掌握了创新的源泉,谁就赢得了财富。合理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一个主导专业、几个辅助专业。主导专业决定着知识结构的性质与功能,辅助专业对主导专业具有扶持、支撑的作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忌讳的是“平而不尖”,样样通,样样松。有了必备的知识作基础,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创新上来了。
人类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于创新。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重任。 用的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既省力又形象,既便于记忆又便于交际。如“锤”,基本语义是“敲打东西的器具”,作名词。后来就把用锤敲打东西的动作都叫锤,作动词。这样,词的多功能性的模糊性在言语交际经济原则的支配下,往往产生出歧义。脑筋急转弯就利用这一词的模糊性,创造了一个题面:铁锤锤鸡蛋,为什么锤不破?(答案:因为锤是铁的)。“锤不破”中的锤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这道题的超常规思维的题面设计已使人按常规思维无路可走,只有选择名词。
一词和多词搭配也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最经济的一种方法,如,动词“打”,“打”的基本词义是用手(包括使用工具)用力地“击打”,其对象是具体的物,如,打狗,打铁等。由于表达思想的需要,人们就用有限的现有的动词去和其它现有的名词结合使用,其对象逐步抽象化、模糊化,如,打鸡蛋,打水,打伞,打毛衣,打电话,打主意,打哈欠,打瞌睡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统计,“打”可与25种不同语义类型的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为此,脑筋急转弯就利用动宾搭配的模糊性创造了一个题面:打什么东西,不必花力气?(答案:打瞌睡)。
人们造字的目的是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具体的事物,在口语中听到这个声,在书面上看到这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个物,这就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而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游戏,就有意识地断裂能指(符号)和所指(内容)之间的联系,使能指只表示能指,如: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答案:火和丁)。灯的能指是灯这个字,是一个符号,灯的所指是照明的器具,具体的事物。出题者是指灯的能指,自然是指灯这个字的左右结构的两个部分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解字游戏,在我国文化史上就有很多解字方面的传世佳句,如有一对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就是利用解字的方法巧妙地把下冷雨的情景用东二点(冻)西三点(洒)含蓄而形象地描绘出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笔者有一亲身体会,在生活中这种能指和所指的分离现象并非是故意的。笔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驻队时,要写一个墙上宣传标语,字不能多。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称“20字”方针。具体地讲,涉及到五个方面,即围绕生产发展,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生活宽裕,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围绕乡风文明,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围绕村容整洁,形成农村新面貌;围绕管理民主,建立村级管理新机制。最后标语的焦点聚集在“围绕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请看下面对话,I:围绕二十字。O:二十字太长了,墙上写不下。I:三个字。O:三个字太少了,内容包括不了。写在纸上是“围绕二十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O:都不知道二十字是啥?I: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咱叫内行知道二十个字,外行知道三个字。标语出来后,老百姓嘴上不断挂着“新农村”“二十字”,实际上,他们只知道三个字。在I的话语中,二十字是能指,符号,语表,是三个字、三个音节或三个符号;而在O的话语中,二十字是所指,内容,语里,所以二十字太多了,三个字又太少了。能指和所指的分离造成了语言上的歧义,是脑筋急转弯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为此,可以创造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面:二十字是几个字?(答案:三个字)。
由于经济原则和容忍原则,人在口语交际中常常使用模糊语言造成语义多解的现象,脑筋急转弯就利用一语多解设计题面,如:一个人被关在密闭的房子里,只有一扇门,但无法拉开,他该如何出来?(答案:把门推开。)在人的一般常识里,门关上后,进屋需要推门,从房子里出来需要拉门。门拉不开怎么出来呢?然而出题者另有所指,不是指一般的门,而是指既可推又可拉的推拉门。那么顺着这一思路发展下去,答案就不止一个了,我们还可用“撞”、“撬”、“踢”、“移”等不同的方式来把门打开。这个脑筋急转弯看似简单,实际比较复杂,从题面上出现的信息看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开门问题和出来房子问题。让我们来几个假设,看该题由于语义模糊能产生出多少种答案的可能。假设没有限制房子里放有什么东西,我们可以把世界上能够打开门的东西全算进去,那么打开门的方式会有多少种?假设没有限制门是用什么材料作成的,我们可以把世界上能够作成门的材料全算进去,那么人出来的方法会有多少种?如果没有限制门的形状是什么,如果没有限制门上安有什么装置,……;同样的假设还可用于房子和地下。单从构成材料来说,你能想象到门、房子和地下等能有多少种材料可以制作吗?不同的材料又能和多少种化学物质产生多少种反应吗?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人从房子里出来的方式和方法是无限的。人们在工作中常说,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际上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在今天的创新教育中,我们不妨多来几个“假设没有任何限制的话,……”。这就是玩脑筋急转弯游戏对我们创新教育的启示。这也是模糊语言的魅力,它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四、结束语
脑筋急转弯游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创造题面的多元性和变幻性,答案的隐蔽性和多种可能的选择性,它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人的思维发散、求异和创新意识,模糊语言为脑筋急转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它是一种游戏,所以不会伤害任何人。但是,脑筋急转弯是人们在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进行的一种智力游戏。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基本阶段。四五岁的儿童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到了七八岁,儿童通过学习语言、初步掌握了一些逻辑常识,掌握了一些词汇和语句之后,开始愿意和大人们“耍嘴皮”,“辩理儿”。但这种“辩理”是在没有掌握逻辑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脑筋急转弯”的实现是以常规思维为前提的,为此,笔者认为,10岁以下儿童不宜多玩这种脑筋急转弯游戏,因为四五岁的儿童还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10岁左右的儿童还没有掌握逻辑规律。15岁至25岁的青少年应该是玩这种脑筋急转弯游戏的最佳时期,因为他们已过了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较成熟地进入到了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规则。玩这种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多视角地看待世界,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25岁以后的成年人应该根据脑筋急转弯的特点和技巧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侧重于创作出更多更美的题面,为开发青少年智力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维振,吴世雄.有关模糊语义逻辑的知识论观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张华茹.谈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1.
[3]周一农.游戏之后——“脑筋急转弯”的语文创造学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5.
[4]陆振勋,赵志方.歇后语和脑筋急转弯功能及类型的语言学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2001.2.
[5]戴静脑筋急转弯的构成方式[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