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五不翻”小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不翻”通常被视为如今仅存的玄奘的翻译理论。曹仕邦先生在1978年发表于《书目季刊》十二卷四期的论文《中国佛教译经史余瀋之四》中考证,奘师此说“保存于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周氏不过节引之而已”(曹仕邦,1990:187)。曹先生录其原文,并逐条加以解释。然而,发表或出版于其后的马祖毅(1999)、陈福康(2000)、王宏印(2002)的作品依然记载玄奘“五不翻”出自周敦义为法云《翻译名义集》所作的序文。“五不翻”到底是出自“《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还是出自周敦义序文呢?我查阅了《大正新修大藏经》,找到了法云的《翻译名义集》,并将周敦义序文和法云正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先将周序和正文相关部分完整摘录如下:
  周敦义序文:
  余阅大藏。尝有意效崇文总目。撮取诸经要义。以为内典总目。见诸经中每用梵语。必搜检经教。具所译音义表而出之。别为一编然未及竟而显亲深老。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他日总目成。别录可置矣已。而过平江。云遂来见。愿求叙引。余谓此书不惟有功于读佛经者。亦可护谤法人意根。唐奘法师论五种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罗尼。二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三此无故。如阎净树。中夏实无此木。四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而七迷之作。乃谓释迦牟尼此名能仁。能仁之义位卑周孔。阿耨菩提。名正遍知。此土老子之教先有。无上正真之道无以为异。菩提萨埵。名大道心众生。其名下劣。皆掩而不翻。夫三宝尊称。译人存其本名。而肆为谤毁之言。使见此书。将无所容其啄矣。然佛法入中国。经论日以加多。自晋道安法师。至唐智升。作为目录图经。盖十余家。今大藏诸经。犹以升法师开元释教录为准。后人但增宗鉴录。法苑珠林。于下藏之外。如四卷金光明经摩诃衍论。及此土证道歌。尚多有不入藏者。我国家尝命宰辅为译经润文使。所以流通佛法至矣。将未有一人继升之。后翻译久远。流传散亡。真赝相乘。无所放据。可重叹也。云虽老矣。尚勉之哉。绍兴丁丑重午日序。
  “婆伽婆”条:
  婆伽婆。应法师云。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颂曰。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猛焰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首先,从写作时间看,序中记载:“示余平江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所编翻译名义。余一见而喜曰。是余意也。”可见,周敦义是见到法云的文稿之后才写的序文,法云编著正文在前,周敦义写作序文在后。
  其次,从内容和文字上对二者进行比较,第一、三、四条基本一致,差别在于第二、五条。第二条中,序文是“含多义故”,正文是“多含故不翻”。第五条中,序文多了三个例子,即“释迦牟尼”、“阿耨菩提”和“菩提萨埵”。因此,二者在内容文字上差别不大,不知周敦义在作序时是否参照了法云原文?
  最后,从上下文看,在正文中,“五不翻”出现在《十种通称》“婆伽婆”中,“婆伽婆”条是对“薄伽梵”的解释,“五不翻”第二条以“薄伽梵”的翻译为例,法云此处引用奘师“五不翻”应该意在帮助读者理解“婆伽婆”的意思。周敦义在序文中的引用没有与“五不翻”各条对应的上下文,如果只依据周序而不看法云原文很容易导致误解。比如,曹仕邦先生在讲到第二条时就说:“但倘使据周敦义序的简略叙述,很容易使人误解为‘遇上包含六种意义的字眼,便译音不译义’。真个如此的话,岂非大出乱子?”王宏印(2002)就是按照“多义词”翻译来阐释第二条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五不翻”的出处应为法云《翻译名义集》原文中的“婆伽婆”条。同时,尽管二者在内容上差别不大,但是查看法云的正文,而不是仅仅依据周序,更有利于理解“五不翻”。
  此外,在第二条中,对于“薄伽梵”应作“薄伽梵”,还是“薄伽”和“梵”,马祖毅(1999)和陈福康(2000)都认为是“薄伽,梵具六义”。李雪涛(1994)对“含多以义如薄伽梵具六义”应该如何断句进行了考辨,考辨的依据主要是季羡林、汤用彤等先生的看法和佛教辞书的解释。我认为这个词在经文中的实际用法最具说服力。
  上文所引法云《翻译名义集》“婆伽婆”条中有:“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
  我又查阅了《大正新修大藏经》,找到了玄奘译的《瑜伽师地论》,其中的“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有:“薄伽梵说。当知乐受坏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乐受行苦故苦。又说有有爱味喜。有离爱味喜。有胜离爱味喜。如是等类如经广说。应知堕二界摄。又薄伽梵建立想受灭乐为乐中第一。此依住乐非谓受乐。又说有三种乐。谓离贪离嗔离痴。此三种乐唯无漏界中可得。是故此乐名为常乐。无漏界摄。”
  从以上引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法云的原文还是在玄奘的译文中,“薄伽梵”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出现的,因此,在法云所引“五不翻”中,第二条应该是“薄伽梵,具六义”,断在“梵”后,或者仅作“薄伽梵具六义”。
  
  参考文献:
  [1]曹仕邦.中国佛教译经史论集[C].台北:东初出版社,1990.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大正新修大藏经.www2.fodian.net(中华佛典宝库网).
  [4]李雪涛.“玄奘译言考辨”辨.中国翻译.1994.
  [5]马祖毅.中国翻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高压互锁检测电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故障机制.在提出的高压互锁检测电路中,利用2路低压信号对高压接插件的连接状态进行判断,区分出其当前状态,如正常连接
摘要: 存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分析了哈姆莱特的存在主义形象。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哈姆莱特》选择存在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人类所加冕的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最辉煌的宝石”(
在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里怒砍门槛。在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中,课文《祝福》后面的练习让学生讨论增添这个情节是否妥当。我以为这个情节不妥当。    一、这一情节不符合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在小说中,祥林嫂在死了第一个丈夫初到鲁镇时,“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随后在鲁四老爷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