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导致老师的授课情绪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降低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下,更应提倡孩子们多角度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某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授课都缺乏梯度性。即学生不了解自我的学习状况,不知道该学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老师提问时不分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对应关系。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这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究梯度,不分梯度地教和学,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师生互动不起来,抹杀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今天提出的“梯度教与学”从更深意义上来说是对分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一种模式即梯度的预习——老师有梯度的备课——有梯度的师生互动,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一)分梯度进行预习和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小组的组长将简单的基础知识分给差生完成,其他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设计问题,且每人制作一张学习卡(不允许有重复的),由小组长检查并做好统计归纳,上报老师,师给予检查提示。而老师以学习卡的内容为基础,将设置的问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有基础又有升华,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过这种有效预习,学生们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设置的问题太难而去抄袭或者完不成,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老师在备课方面,设置问题也就有了依据,不会形成“满堂问”的情况。
(二)分梯度检查
学生在做好了分梯度的预习之后,我们的老师也要实施起来:检查。不是检查预习的内容,检查过程中的力度又不能太大,应该要让“权力”下放到组长的那里。在上课之后的3分钟,由组长提问之前组员自己写的问题,回答错误的,要及时让他们纠正。检查结束,老师要将题目与学生的掌握能力、认知情况及理解程度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抽取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再次回答。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任务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卡片能够被采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课堂教学有坡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四)布置作业的梯度性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评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五)课外阅读分梯度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梯度教学,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乐学、善学。其实,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是课内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求学生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我预先从书店里去寻找适合小学生读的作品,要求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阅读其中的多数作品,并写出读后感;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读完我指定的作品,并且摘抄精彩段落,细细品读;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阅读指定的文章,摘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语句更通畅。搞好阅读,读出文中之味,品出文中之情,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质量,促进语文教学。
以上五点就是我总结的梯度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有目的、分层次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设置的问题有些学生从来不举手回答,即便被点名站起来也是“不知道”“不会”,导致老师的授课情绪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也分散了,降低课堂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讲究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尤其是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下,更应提倡孩子们多角度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经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某些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老师的授课都缺乏梯度性。即学生不了解自我的学习状况,不知道该学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老师提问时不分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对应关系。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这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究梯度,不分梯度地教和学,都会导致这样的后果: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师生互动不起来,抹杀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发挥才能的天地?一直以来我们提倡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今天提出的“梯度教与学”从更深意义上来说是对分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具体来说,一种模式即梯度的预习——老师有梯度的备课——有梯度的师生互动,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一)分梯度进行预习和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小组的组长将简单的基础知识分给差生完成,其他组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设计问题,且每人制作一张学习卡(不允许有重复的),由小组长检查并做好统计归纳,上报老师,师给予检查提示。而老师以学习卡的内容为基础,将设置的问题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既有基础又有升华,真正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经过这种有效预习,学生们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设置的问题太难而去抄袭或者完不成,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而老师在备课方面,设置问题也就有了依据,不会形成“满堂问”的情况。
(二)分梯度检查
学生在做好了分梯度的预习之后,我们的老师也要实施起来:检查。不是检查预习的内容,检查过程中的力度又不能太大,应该要让“权力”下放到组长的那里。在上课之后的3分钟,由组长提问之前组员自己写的问题,回答错误的,要及时让他们纠正。检查结束,老师要将题目与学生的掌握能力、认知情况及理解程度相结合,在适当的时间抽取一到两名同学进行再次回答。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自己的任务得到了学生及老师的认可,他们的学习卡片能够被采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课堂教学有坡度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训练。
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四)布置作业的梯度性
作业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迁移学法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相一致,难易有别,呈阶梯式,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作业设计、批改和讲评的分类要求,将使学生学以致用,各尽其能,可较好地促使优等生的发展和保持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获得较好的整体效益。
(五)课外阅读分梯度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梯度教学,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外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乐学、善学。其实,课堂上主要是进行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是课内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求学生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我预先从书店里去寻找适合小学生读的作品,要求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阅读其中的多数作品,并写出读后感;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读完我指定的作品,并且摘抄精彩段落,细细品读;能力稍弱的学生,要求阅读指定的文章,摘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语句更通畅。搞好阅读,读出文中之味,品出文中之情,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文质量,促进语文教学。
以上五点就是我总结的梯度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如何有目的、分层次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