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新视角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人类的学习方式、习惯和特点等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亟需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新方向。社区教育微课程的提出,不仅是社区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的理念创新,也是推动社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但任何教育的实施和开展都不应该千篇一律,社区教育微课程的建设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在开发和应用微课程的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特色,寻找新的突破口,满足本区域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来开发和应用微课程值得备受关注。
  关键词:微课程;社区教育;新视角;课程建设
  传统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往往资源粒度过大、维度太广,所蕴含的重点内容特色不够突出、主题不够鲜明,难以实现高效、便捷的学习效果。而市场上一些提供课程资源的教育公司,往往缺乏对课程的专业嗅觉和规划,也不能因地制宜考虑到区域特色,更不能因人而异考虑到居民的学习需求,即使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新的学习特点和习惯,也往往只是将时长为30分钟左右的课程资源简单的进行切割,划分成“小视频”,导致社区居民使用起来效果并不明显,也不够便捷。而“微课程”作为数字化、信息化课程的一种创新形式,恰好能够弥补传统社区课程资源的不足,与其进行优势互补。
  “微课程”是当今各个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它是在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平台的支持下,基于构建主义、碎片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等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课程模式。① 这种以短小视频为核心的在线课程能够极好地迎合当今社会大众“碎片化”、“快餐式”的学习习惯,值得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服务社区居民的过程中将其加以运用和推广。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社区教育,急需以“新视角”为突破“创新”课程资源,打造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短小精炼的“微课程”,实现高效、便捷的学习。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创新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
  一、从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入手,创新课程理念
  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学校、离开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② 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社区教育的对象覆盖面广、年龄跨度大,且没有学科限制,对学术性和专业性方面的要求也较低,其教学内容所覆盖的面非常广,往往追求实效性、实用性。特别是在社区教育大环境下,学员往往是自发地、自由地参加学习,学习能力和素质也参差不齐。
  笔者认为针对广大的社区居民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反而不需要追求课程的“高大上”和“学术化”,应尽量追求面向大众、以实用为目标的“草根化”、“大众化”课程,让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更接地气,更具有生活气息。同时,在社区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培育不仅需要依靠专业人员,更需要挖掘一批热心社区教育、具有创造智慧和才能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等,这类群体与社区居民的生活圈接触较多、距离更近,更能“想居民之所想”,如此以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DIY粽子形香囊”微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的让课程内容“大众化”、“草根化”,贴近居民生活,通俗易懂、生动趣味。在微课程开发的前期,我们还特地邀请了辖区内的“手工达人”进行指导、给出建议,并对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进行了一定的搜集、汇总,为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灵感。
  二、以所处辖区的“区域化”特色,锁定课程内容
  重庆渝中区作为重庆的“母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巴渝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在此积淀展现,具有独立的神韵和美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渝中区的居民也对传统文化頗为欢迎。
  1942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指导的进步文艺团体“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公演历史剧《屈原》,轰动了当时的山城重庆,当年端午节一大批进步文艺家在重庆聚会,即席赋诗。端午节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端午节自古以来都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因此,在选定微课制作的内容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基于居民学习需求、反映区域文化标签”,契合浓厚的节日气息和区域特色传统文化,选定了“DIY粽子形香囊”为课程内容。
  笔者认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紧紧围绕区域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尽量去挖掘、呈现和传承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商旅”城市发展新模式,贴合本区域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的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紧扣地方经济发展的微课资源。这种课程内容的创新,不仅能够很好地传承地方历史文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能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地位和品味。
  三、从学习特点的“碎片化”聚焦,紧扣学习潮流
  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两大技术已经成为两个重要的杠杆,以超越一切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也因此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因此遭受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粒度较大、主题不够突出,即使是为了方便学习也仅仅是采取粗放式切割来缩短视频时长,不能充分吸引学习者的有效注意力。而“微时代”早被人们贴上了“碎片化”和“游戏化”的标签。③ 微课程能针对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精细化内容和实施个性化学习的综合体,其核心是以简短精炼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帮助其运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学习到最大化的知识量。
  所以,以“DIY粽子形香囊”微课建设为例,我们将微课时长尽可能控制在5-10分钟,并紧紧围绕端午香囊制作这一主题,在有效的时间最大化的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而这短短的几分钟视频的制作,其前期所投入的准备工作不可小觑,在教学设计、内容编排、讲授形式、后期制作等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其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笔者认为,考虑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现实要求以及移动学习、掌上学习、快餐式学习的趋势,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的优势,改变对传统数字化课程只追求“短”而不在乎“精”的做法,打造出一系列中心突出、指向明确、特色彰显、情景真实、内容精简的学习视频,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学习便捷性,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四、对课程资源的“交互性”弥补,创新课程应用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学员的数字化学习虽然便捷、快速,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互动性不足、学习交流不够等。在“DIY粽子形香囊”的微课建设过程中,我们借助了“渝中学习网”、“乐学渝中”微信公众号等学习交流平台,在端午节当天开展了粽子形香囊制作直播课,在社区教育学院和各街道社区分别设置了居民集中学习点,邀请社区居民参与互动学习活动,还可以参与现场微信扫码积分,增加微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居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了各类主题活动,借助例如“第七届邻居节”、“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等主题活动的契机,在社区居民中有效地推广了相关数字化课程资源,加强了互动学习、交流学习,以此吸引了一大批关注者,取得了显著成效。
  笔者认为,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在坚持课程开发的同时,还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 整合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贴近居民生活的学习活动,利用学习平台的讨论交流、论坛跟帖、资源上传、扫码积分、微信共享等功能,促使学员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激发动力,增加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五、对学习需求的“多元化”契合,形成课程体系
  社区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突出,学习需求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亟需得到满足。
  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在开发《DIY粽子形香囊》微课程的同时,因地制宜、深入细致地考察了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色,针对一系列区域“特点”和“亮点”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微课程开发,有重点、有主题的展示例如“母城文化”、“巴渝文化”、“饮食文化”、“商贸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内容,打造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性、持續性、系统性课程。
  笔者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社区学员“多元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应结合区域特色和优势、整合有利资源、整体规划并有机布局搭建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框架,打造固定的课程“模块”和“体系”,力争建立一个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形成“模块化”、“菜单式”、“个性化”的数字化课程体系,打造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信息餐桌”,让社区居民享受丰富多样、触手可得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饕餮大餐”。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2011(17).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3]何旭.走向后信息时代的微课程范式[J].教学研究,2014(3).
  [4]王勇.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
  注释:
  ①秦洁《社区教育微课程建设模式的实践》,上海社区教育,2017年第5期。
  ②余善云苏飞跃刘建生、郭庆《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
  ③杨福华、吴婧《碎片化、游戏化视野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第14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习型社会的特点的阐述,详细论述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向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提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思路和策略,阐述了在建立学习型社会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之后的深入研究作为依据和良好准备。  关键词:职业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一、问题提出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学习能力是人们越来越赖以生存的技能。因此,人类正在面向学习型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初步研究了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
期刊
摘要: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基础课程,操作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兼具任务性和逻辑性。在实际的中职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也教得很累,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中职计算机课堂引入微课。本文就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出探究。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工业的电气自动化已经是现代先进工业的核心技术,同时是当下工业现代化的基石,本文主要是对PLC的工作原理,有针对性的对三菱PLC技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此更好的说明PLC在电气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PLC;电气自控系统;性能特征  1、PLC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PLC的工作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完成这三个阶段既一个扫描周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整个运行期
期刊
摘要:在自主课堂推进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但日常教学中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却较为欠缺,而课堂上的教师评价语言更是被许多一线教师疏于思考、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语言激励;评价体系  所谓“评价”是指衡量人物、事物的作用或价值。教师评价语言指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状况的语言。有效性:《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教师评价语言的有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在课堂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的实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较少的资源投入,包括时间、精力、物力上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与学习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职业中专;教育教学;有效性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职业中
期刊
摘要: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掌握,人教版语文课本从四年级开始有了词语盘点内容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词语盘点训练有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词语,分析情境。为之后的学习打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并没有让词语盘点训练得到功能性施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够积极。本文对小学语文课中词语盘点教学策略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盘点;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中词语盘点训练内容大致分为读读写写,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必须充分贯彻与执行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重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求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就基于以生为本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
期刊
摘要:为了深入思考本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方向,本院专业团队在暑期就在专业建设领域上具有特色的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调研,并就我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开展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一、调研背景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致力于培养数字媒体领域中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数字媒体艺术发展需要,掌握数字媒
期刊
摘要: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部分受助贫困生出现了自卑、焦虑、情绪抵触、态度冷淡等心理反应。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双重困境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要充分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受助心理问题及成因,调整资助理念,优化资助方式,完善资助体系,全方位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资助  高职院校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在30%左右。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部分受助贫困生出
期刊
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期,通过高职院校高效开展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创业促就业,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主要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康社会;决胜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