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自己的“羊”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相信全世界都成了澳大利亚羊。”这个比喻,是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引述的路遥的话。
  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全国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上。那时候的路遥,已经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中篇小说《人生》,正准备开始创作后来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当时,包括路遥家乡在内的不少乡村正在推广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羊种,“他借此事隐喻开始兴起的现代派和先锋派创作”,“不信全世界只适宜养一种羊”。陈忠实把这种宣示视为一种值得钦佩的勇气。因为当时热门的现代派和先锋派创作已经对作家们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路遥的这种坚持并不能视为故意脱离“潮流”的固执,而是有着明晰的观念支撑。这种支撑,读者最为熟悉的《平凡的世界》中有:“作品的框架已经确定: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75年初到1985年初,为求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或者说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但在更早的《人生》中表现得更清晰:“农村我是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而最熟悉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我曾长时间生活在这一地带,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只有反映出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
  今天回过头看路遥的这些话,无疑让人对写作与时代、生活的关系有种更沉静的认识。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我们看到了路遥对他中意的写作方法的坚持。尽管当年在此起彼伏的新的写作浪潮中,他显得有些孤独,连坚守写作观念都成了一种值得钦佩的勇气。但时间凸显了他的价值。前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陕西路遥纪念馆举办的《路遥年谱》研讨会上,评论家们重述路遥的写作,既谈到了他的写作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语境中的“孤独”,也意识到他在时代与文学创作关系上所写下的那个答案,如今的价值所在。在表现“交叉地带”的写作中,路遥的作品与其所处时代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路遥年谱》的编著者王刚说,“研究‘路遥’,就是研究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一个区域的文化”。
  对今天的写作者来说,路遥当年的思考依然值得回味。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5日
其他文献
一本書的结束语,丝毫不亚于开场,经常让人掩卷沉思,唏嘘不已。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移,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我依旧会对车夫伊凡发脾气,依旧会同人争吵,依旧会不得体地发表意见,依旧会在我心灵最奥秘的地方同别人隔着一道鸿沟,甚至同我的妻子也不例外,依旧会因自己的恐惧而责备她,并因此感到后悔,我的智慧依旧无法
期刊
两头蒜、一个西红柿、几个小芒果……别看笔者就买了这么点东西,超市导购依然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吗?大部分人都选择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然后窸窸窣窣地装好物品走人。  您还记得吗?9年前的“六一”不仅是儿童节,更是“限塑令”实施的日子。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
期刊
雁过拔毛这个词汇在各种媒体上频频出现,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受到广泛关注。但要弄清雁过拔毛式的腐败是一种什么样的腐败,首先就得弄清何谓雁过拔毛。在笔者看来,所谓雁过拔毛,至少有三个特性。  一是流动性。雁与鸡不同,鸡也会“过”,但那只是走“过”,雁过却是飞“过”,其流动性相当之大。人们说雁过拔毛式的腐败时,所谓之“雁”,大多指涉农的专项资金。有一篇文章说,惠农政策政出多门,涉农资金由多个部门负责,于是,
期刊
随着车改力度逐渐加大,各地“公车私用”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私车公养”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成为“四风”新变种。徐州市近日通报13起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私车公养”典型案例。目前,该市正在开展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私车公养”专项治理,严禁“公车私用”“公卡私用”“公私不分”“公补私车”,扎实推进廉洁政治“三清示范区”建设(6月12日新华日报)。  “私车公养”是一种新的“车轮腐败”,危害相当大,影响十
期刊
在南极锡格尼岛等地的海滩上,偶尔可以看到血腥而离奇的一幕——一种体形中等的海鸟将长喙直插海豹腹中,用力将其内脏叼出并大口地吞下。作为庞然大物的海豹,拼命地挣扎喘息却似乎只有摇头摆尾的份儿,伤口鲜血直流又引来众多海鸟争相抢食。无助的海豹奄奄一息,最终被海鸟吞食得仅剩尸骨。  物竞天择,弱肉强食。原本海豹吞食企鹅等海鸟,是动物界生存法则和食物链逻辑使然,并不足为怪。但处于食物链上游、重达4吨的海豹竟被
期刊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末日危途》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他灾难片相比,《末日危途》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天地大冲撞》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地心抢险记》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场……但是在《末日危途》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
期刊
科学与迷信是死对头,此消彼长。科学缺失的地方,愚昧丛生,神鬼呼啸。  五四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代表的西方之火腾起,使得东方神庙的千年香火为之黯淡。胡适写过他从拜神到无神的一次大转折。11岁时,他看到一段论地狱的古语:“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剉烧舂磨,亦无所施。”他忽然高兴地跳起来。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惨状他都不觉得怕了。  民国教育界和老课本身体力行,新学堂开明开化,破除迷信,立竿见影。“南朝
期刊
教育到底怎么办?是抓住变还是抓住不变,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教育无论怎么办,就两件事,一是公平。只要是一个社会形态下、政府形态下的教育,总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越是进步越是要解决公平问题。我们现在用那么多技术手段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是因材施教。现在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我们传统教育,尤其是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最大的诟病就是忽略
期刊
若问中国古代人物哪些能列入“十大历史名人排行榜”、他们应当如何排座次,相信人们由于受教育的背景不同、职业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回答,可谓见仁见智。  1928年4月7日,严文郁探望正在美国一家医院养病的胡适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外国人要你举出十个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人物,你将推荐何人?”胡适想了一会儿,答道:“我的排行榜是:孔子、老子、墨子、韩愈、杜甫、范仲淹、王安石
期刊
“听到中国品牌这4个字,你首先想到什么?”2017年哈佛中国论坛会场,“炉边谈话:中国品牌在美机遇与挑战”开始前,主持人向听众提问。一位留学生亮出了自己的答案:机会。  作为“炉边谈话”嘉宾之一,我不禁为这位听众的机敏和睿智点赞。邀请中美两国政、商、学界精英,聚集上千名来自北美地区的投资商、创业者和学生,共商中国主题,共享独特见解,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哈佛中国论坛的火爆,的确离不开机会二字。  上
期刊